翟 巖
(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廣州 510000)
伴隨著社會經濟體制的變化,以及我國國企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戶外施工場所的不固定、長期與家人兩地分居的生活方式使得新一代國企員工的生活及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隨之逐漸變弱,因此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員工心理上的建設與溝通,將心理學的相關原理運用在企業的工會工作中,全面提升工會工作的針對性及落實效果。
構建和諧企業是我國企業領導、企業員工和企業內部工會需要共同承擔的責任。現階段,我國企業的市場經濟環境出現了非常大的轉變,整體的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但是很多企業員工的思想卻沒能做到與時俱進,個別員工還停留在一些較為滯后的觀念中,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還存在一些無法調和的矛盾和沖突。例如,企業逐漸實現了現代化及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和傳統的管理理念出現了矛盾,加上資本的參與,導致個人收入出現了和以前非常大的差距,弱勢群體困難問題無法得到解決,一些社會保障制度無法達到員工的心理預期。若不對其進行干擾和引導,則會發展為更加嚴重的矛盾,因此建立和諧企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企業未來的重點發展趨勢。而在建立和諧企業的過程中,工會則是調節企業矛盾、對員工思想進行引導的重要組織。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論述中,明確了我國的工人階級是我國黨組織最堅實同時也是最可靠的階級基礎,不管時代怎樣變化,也不管社會經濟如何轉變,我國黨組織依靠工人階級的基本發展方針都不能夠被弱化,工人階級的地位及作用都不容忽視。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強調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發展方針,必須展現出工人階級的主力軍價值,加強對勞動者素質的關注,培養出更加宏大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保證企業內部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讓企業的改革及發展能夠給廣大員工帶來更多的福利。這都展現出了企業工人階級的地位及價值。由此可見,工會組織是企業聯系基層群眾的重要紐帶,也是建立和諧企業的重點組成要素。
近幾年來,各級工會組織根據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實際需要,積極推進現代企業制度下黨群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使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促進了企業和諧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生產技術的發展,各項目部人員越來越精干,各項目的施工周期大大縮短,一個工程項目只需一兩年就能完工,而輪崗制又使得人員的流動變得比較頻繁,這些因素都不利于工會組織的建立和有效開展工作。在現實工作中,基層工會工作往往是指派兼職人員進行,兼職人員工作內容過多,壓力過大,對工會組織的工作疲于應付,導致工作流于形式和表面化,只滿足于節假日開展文體活動,沒有深入發揮工會的作用。
多年以來,基層員工都是處于被動接受工會組織安排的活動的狀態。他們等著開展文體活動,等著工會訪貧問苦,還從內心深處認為“工會就是干這個的”。工會組織對員工給予關懷和幸福感,是職責所在,但很少有員工能考慮到自己是與企業血脈相連的,當外界的誘惑足夠大時,其對企業就會失去忠誠度,帶著技術和經驗另謀高就。工會開展的“冬送溫暖、夏送清涼、生日送祝福、節日送福利、金秋助學”等系列關愛活動已經發展到了較為成熟的地步,長久以來,從員工自身的生活及勞動安全和困難幫扶等多個方向來給予員工相應的關心及愛護,使得工會逐漸成為廣大員工和人民群眾較為信賴的組織。但工會與員工之間,也需要心理學的幫助,建立起牢固的心理橋梁,加深彼此之間的血肉聯系。
面對各種員工維權事件,工會在實際處理事件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群眾有話無處說、有冤無處說、自身的不滿情緒無法通過工會組織來得到宣泄的狀況,導致工會組織在應對事件的過程中,往往處于一種不利的被動狀態,既不能有效地解決群眾的負面情緒及突發事件,也不能和上層領導進行有效溝通。
目前,我們的工程遍布國內外,加上路地關系協調、關心員工家庭的需要,工會工作領域由國內向國外延伸,由企業內部向企業外部延伸,由單位向員工家庭延伸。近幾年來,我們嘗試了“六一”慰問員工子女,暑期家屬“反探親”,中秋節、春節慰問員工家屬等活動,對建設和諧工地很有幫助,但各項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制度化、科學化的機制,后期需要在相關領域內進行鞏固和拓展。
在人類自身的心理需求中,最高目標就是實現自我需求,可以通過自我實現這樣的目標愿望來引導和帶領員工對自身的角色定位進行重新塑造,將自我需求和企業目標進行有機融合。企業作為一個大型的工作團隊,需要為自身的發展目標和員工的自我實現目標奮斗,需要每一位成員都發揮出自身的價值及作用。團隊中的角色定位情況對于企業員工參與到企業管理工作中,明確自身的工作責任,承擔職權來說能夠發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進一步使企業員工參與到企業的民主管理工作中,對于重新塑造員工的角色定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參與到企業的民主管理工作中,對于工會組織合法維護員工的權益,實現他們對企業角色的認同是非常有效的途徑。
員工代表大會作為員工參與到企業民主管理中的重要媒介,本來應該是提升員工參與企業管理活動品質及積極性的最佳活動,但是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很多單位在員工意見的收集過程中,不能夠對其進行有覆蓋性的宣傳,對于意見信息的處理的公開程度也不夠高,導致員工對這一工作的重視程度逐漸下降,甚至出現了不愿參與到這種民主過程中的狀況。對于這一現象,企業應進行相應的規范處理,針對員工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無論是征集階段還是后續處理階段,都要做到透明公示,讓員工清楚、明白自己在企業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應重視員工的個人利益訴求,在企業工作過程中滿足員工自我價值創造的需求,幫助他們培養一個全新的企業自我形象,通過這樣的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方式,使員工自身的主人翁意識變得更強。這種意識的存在,也能讓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產生更多的幸福感和公平感,使企業目標成為實現個體目標的基礎前提,在整個目標的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所具備的潛力和優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壓力除了指客觀存在的、對人可能構成威脅的事件,還指個體與環境在相互作用時在人的心理上所產生的一類情感體驗。員工產生心理壓力,除了由于客觀因素的變化,還主要因為員工自身的感受變化。對各種外部環境的感受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反應,尤其是一些工作崗位比較特殊,員工長期處于一種較為艱苦、閉塞的工作環境中,和家人朋友之間的交流由于工作而受到一定限制,與外部環境產生一定的脫節,就會導致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相應的情緒波動,逐漸產生倦怠心理,對工作任務進行消極的應對,甚至與同事和領導發生沖突,這會對企業自身的穩定發展和員工的個人目標實現造成一定的危害。
首先,企業工會要積極參與員工的心理壓力疏導工作。工會要為員工提供相應的心理支持,使員工能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中工作,從而有效地疏導員工的思想和情緒,使企業的和諧建設進一步向前發展。把心理咨詢工作逐步融入工會工作,對員工自身的心理狀況和心理需求,確保做到完美把握,在工會系統內培養相應的心理咨詢師,逐步建立相應的心理咨詢室及心靈驛站,每個季度組織一場心理講座,這是工會組織進一步加強心理建設工作的非常重要的基礎。
其次,需要進一步加強維權工作。對員工在薪酬福利方面的敏感程度進行相應的細化宣傳,并對其進行嚴格的監督和落實,通過一些工會維權工作,全面增強員工的心理安全感。
再次,注意員工自身的深層心理需求。針對員工的個性化差異,送暖工作也要分層次對待。冬送溫暖,夏送清涼,是工會關心員工差異化原則的體現,有針對性地對員工進行相應的幫扶工作,可以進一步減少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心理波動。
最后,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幫助員工樹立積極的思想信念,樹立良好的行為模式。例如,舉辦相應的員工運動會、文化活動等,也是幫助員工樹立積極健康的思想觀念的重要途徑。
員工對于當前企業的歸屬感會影響其對企業的忠誠度及工作承諾的效果,這也是我國企業工會長期以來的重要工作目標。對員工開展相應的心理支持,能夠使得員工的歸屬感更強,“六一兒童節”慰問、暑期員工家屬“反探親”等活動的開展,展現出企業對于員工家庭的關心。給予員工進行參與公司管理及決策方面的支持,會讓員工產生對自身職業尊嚴的認同,對員工自身的個人發展需求形成相應的支持,會逐漸使員工認同企業發展。將所有員工對于企業的認同進行相應的整合及歸納總結,就會形成員工對于企業這個群體的歸屬感,使其對當前企業產生相應的依戀,并提高對于企業的滿意度,長此以往,就會產生相應的觀念歸屬。當員工逐漸完成對企業自身的群體概念及認同概念之后,就相當于逐漸完成了對企業的歸屬感建設,這樣員工才能夠真心地將自身的個體發展需求和企業的戰略目標進行有機融合,并主動地付出相應的實踐工作來落實這一目標。
人的思想活動會受到心理活動規律的影響,企業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往往會忽視人的心理變化規律,忽視心理素質對思想政治的影響效果,不能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員工產生相應的心理共鳴。許多員工已經不再只是為了賺錢而工作,更多的是要學習創新知識,因此工會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員工自身的安全,更要注意員工的心理需求,鼓勵和引導員工通過工作和學習來提升自己,同時遵循真誠、平等互利的人際交往工作原則,積極主動與員工和領導進行相應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員工通過工作和事業來提升自己。作為工會工作者,需要深入基層,了解員工自身的心理變化狀況,才能為工會工作的實施提供比較好的基礎條件。企業內部的員工與員工之間,為了實現個人的發展目標,在日常工作中難免會出現相應的沖突和矛盾,工會組織需要發揮企業自身的心理咨詢作用,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員工正面對待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營造更加和諧穩定的工作氛圍,促進企業穩定發展,發揮工會組織的重要作用。
企業工會是工人階級自身的組織,既能代表企業中工人階級的個人利益,又能進一步維護廣大員工的合法權益,為員工提供相關服務是工會的首要任務。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人對自我的認知及對自我的評價,都會對行為模式和話語系統產生很大的影響,人與他人的自我認識及外界對自己的評價都會影響到人的自我評價,最終影響到個體的行為模式。員工群體如何判斷自己在組織中的角色及地位,如何客觀地評價自己所擁有的價值和潛力,與自身的自尊心、自我提升有很大的關系。員工的地位、被人尊重及自我價值的實現,成了廣大員工密切關注的問題,更加強調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和工作價值。國有企業工會工作不能僅停留在傳統的優化員工工作環境、保證員工工作安全、協調員工工作關系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拓寬廣大國企員工的合法權益維護平臺,建立統一的國企員工合法權益維護平臺,建立統一、標準化的維權機制,積極反映員工的利益訴求,對勞動關系進行相應協調。以上這些職能的落實,除了能夠滿足員工的高層次精神需求,也能夠顯現出對員工精神追求的重視,深入貫徹落實員工群眾在企業內部及社會中所占據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提升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幫助他們了解自身在企業和社會中所能夠發揮出的價值和作用,進一步培養他們積極的自我形象,幫助他們建立強大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能夠有效規避員工群眾由于自身認知錯誤而出現的消極悲觀的心理情緒,提升他們的工作責任感及道德水準,讓員工在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發展的過程中,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和優勢,穩定他們的主力軍形象,進而在構建和諧社會,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中發揮出關鍵性的作用。
綜上所述,工會組織作為調節企業和廣大員工之間關系的重要媒介,需要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心理學來為員工做好相應的服務,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科學合理地運用心理學原理通過人文關懷、調解矛盾、重塑員工主人翁地位的方式,幫助員工轉變他們對于企業的認知,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規律,這樣才能夠全面優化工會工作的落實效果,也能夠使得企業實現進一步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