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歡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50)
“互聯網+”背景下,我國教育迎來改革發展的新趨勢,作為培養具備專業素養優秀人才的高等院校,高職院校需要發揮領軍作用,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創新學生管理模式,為國家輸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本文簡要敘述“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用的意義,分析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創新方法,希望能夠為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互聯網的交互性比較強,高職院校的教師與學生都可以借助互聯網手段,在網絡上進行交流,有助于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構建和諧的課堂。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軟件也在不斷更新升級,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微博或者是朋友圈,了解某一時間段學生的心理發展變化;可以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與學生進行交流,增強師生互動,有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展開。教師可以準確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與訴求,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學生具體的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管理工作。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與教師的關系也就更加和諧,也更有助于教師實施學生管理工作。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對于信息的傳播速度也逐漸加快,網絡也實現了從最初的2G向現代化5G的發展。“互聯網+”背景下,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逐漸多樣化,信息傳播的速度也更快,學生只要通過智能手機,就可以實時了解外部的信息。[1]網絡是把雙刃劍,為學生帶來信息的同時,也傳遞著一些不良信息,影響學生管理工作。“互聯網+”背景下,學生是信息傳播的主體,負面的網絡新聞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一定影響,不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地的開展。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者可以利用快速發展的網絡信息技術,實現對學生的管控,有效地上傳下達,讓學生及時了解學校的管理制度,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約束學生的行為。“互聯網+”的信息傳播模式,減輕了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有利于人力資源管理。
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2]信息技術發展速度的加快,使互聯網應用于各個行業,互聯網對學生管理工作的影響,也需要得到相應的重視。
根據學生發展情況及學校發展方向的不同,高職院校會制定符合學校教育理念的管理制度。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許多管理人員不遵守監管制度的問題。高職院校是學生學習成長的搖籃,學生在這個環境內會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學校對學生有著重要的監管、保護責任,為學生建設一個充滿學習氛圍、安全的學習環境,是高職院校的使命。部分高職院校監管力度不足,監管制度無法落實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不利于保護學生生命安全。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面對的主體是學生,在管理人員實施監管的同時,學生也需要配合工作人員的管理工作。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脫離父母的管束,除去了高中的壓力,會放松自我,經常去校外玩耍,不夠重視自身的安全。
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管理教師與管理人員工作理念陳舊的問題。大部分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不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經常批評教育,使學生自尊心受損,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3]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內容比較多,但是各個部門并沒有聯合起來,導致學生管理工作很難開展。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分工不夠明確,人力資源利用率不高,在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管理主體合作不當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圍比較廣、耗時比較長、工作跨度比較大,因此管理起來十分困難。[4]“互聯網+”的性質可以妥善解決上述問題。但是從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進程來看,工作人員未能將“互聯網+”技術充分應用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許多年紀比較大的高職教師不會使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生管理工作,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認知比較少。新老師雖然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比較強,但是由于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完善的信息技術網絡平臺管理制度;因此,新教師無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發揮學生管理的優勢作用。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管理意識的強化,對學生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要有效開展對學生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與學生建立平等關系。高職院校工作人員需要明白,學生管理不僅是管理人員的任務,也需要學校管理者、教師的參與,多方面多角度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推動學生管理工作發展。[5]“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與學生身份平等,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人員應以平等交流的方式管理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展開同樣離不開教師與輔導員的支持,二者需要肩負起管理學生的責任。此外,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比較復雜;因此,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要明確自身的職責,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管理工作,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對學生開展“動態化”的管理,與時俱進,積極創新管理方式及管理理念,促進學生良性發展。
“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從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入手,管理隊伍建設的方式又分為以下三種:
首先,積極開展管理隊伍的培訓工作,提升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及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能力。實施選拔任用制度,完善工作職能及工作目標,提升管理隊伍對校園網的關注程度及運用校園網的能力。[6]高職院校需要選拔信息技術水平高的學生管理工作者,積極開展對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的互聯網技能培訓,提升其管理水平。
其次,高校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管理能力提高,提升自主管理意識,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學習新的管理方式。教師可以設計公眾號,通過公眾號的方式與學生交流。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互動中掌握學生心理狀況,并將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傳達給家長與學校領導者,推動家長、教師、學校三方管理學生。
最后,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要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高職院校學生大都告別了青春期,走向成年人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對外界事物有著自主判斷的標準,心智也更加成熟,自尊心也更強;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變化,掌握恰當的管理方法,運用科學合理的手段進行管理教育。工作人員要盡量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管理,與學生建立和諧關系,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促進學生發展。
“互聯網+”背景下,為了滿足社會大眾的信息需求,越來越多的社交軟件出現在大眾視野,其中微信、微博與騰訊QQ是目前學生使用最為廣泛的三個社交軟件。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可以利用信息化的交流手段來實現對班級的管理。[7]以微信為例,微信平臺上有許多方便教師進行管理的群應用,比如群公告、群備注及群文件等。高職院校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群名片改成自己的班級+名字,以便教師管理。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信視頻召開會議,還可以突破時空的界限,向學生傳遞信息及學習文件。而微信朋友圈的使用也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獲得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因此,學生管理人員應推動校園網建設。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工作人員需要提升對網絡的利用率,根據學校發展情況及學生發展需要,加強校園網絡技術的建設,提升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8]學生管理工作人員提高對自身工作的重視,確保校園網與學生管理工作充分融合,提升“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水平。高職院校在建設校園網時,需要加強對網絡技術硬件的投入力度,學生管理人員也需要對學生的管理技術進行改進和升級,以此提升學生管理的工作水平。
校園網是一種新型的文化類型,以互聯網為依托對高職學生實施管理工作。“互聯網+”背景下,校園網的建設需要具有明確的主體。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及娛樂都離不開互聯網;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可以幫助借助校園網對學生進行文化輸出,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學生可從網絡上獲取信息。高職院校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影響力,推動校園文化的發展,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開展符合高職院校發展目標的娛樂活動,并且借助互聯網手段對活動進行宣傳,在學校貼吧管理員及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營造和諧的高職院校氛圍,提升學生對校園活動的認同感,提高學生自主管理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應結合時代發展需要、學生心理發展需求開展。需要遵循網絡時代發展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信息時代,學生很容易受到網絡的影響;因此,應將信息技術手段融入管理過程,對學生加強管理、約束,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