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永強
【摘 要】目的:本文研究在治療淺表性膀胱癌的過程中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與膀胱部分切除術的應用價值。方法:本次實驗時間選擇為2018年1月-2019年9月,實驗對象主要為我院抽取的40例淺表性膀胱癌患者。在進行實驗之前,通過隨機的方法將實驗中的淺表性膀胱癌患者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以及研究組,每組患者數量為20例。實驗過程中為兩組患者提供不同治療方案,研究組則采用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進行治療,而對照組使用膀胱部分切除術進行治療,最后在術中出血量、留置導管時間、膀胱沖洗時間、手術以及住院時間等方面對比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與膀胱部分切除術的治療效果。結果:本次實驗通過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后效果明顯優于膀胱部分切除術,能夠發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對兩組淺表性膀胱癌患者使用不同的手術方法,結果表明研究組的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能夠為患者起到更為有效的作用,應該大力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膀胱部分切除術;淺表性膀胱癌
【中圖分類號】R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淺表性膀胱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群當中,當前治療淺表性膀胱癌主要是通過手術進行治療,本次實驗將研究在治療淺表性膀胱癌的過程中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與膀胱部分切除術的應用價值,具體報道如下[1]。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時間選擇為2018年1月-2019年9月,實驗對象主要為我院抽取的40例淺表性膀胱癌患者。在進行實驗之前,通過隨機的方法將實驗中的淺表性膀胱癌患者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以及研究組,每組患者數量為20例。實驗過程中為兩組患者提供不同治療方案,研究組則采用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進行治療,而對照組使用膀胱部分切除術進行治療,患者一般資料數據如表1所示。
將收集的兩組淺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一般資料數據全部納入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兩組淺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一般資料數據雖有差異,但在統計學上無意義(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調查。
排除標準: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調查未允許。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術:在患者的下腹正中處入路,再將膀胱打開,在腫瘤2cm位置進行腫瘤切除,切除位置到患者的膀胱壁,然后通過蒸餾水對術區洗沖,置入引流管,關腹縫合[2]。
研究組采用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首先使用連續硬膜外麻醉。使用高頻電切刀,置入電切鏡。根據腫瘤具體情況,采取不同方法[3]。如果切除中等帶蒂腫瘤,應當從蒂部切斷,然后再切除基底部。大乳頭狀瘤,分次進行切除。腫瘤數量多,位置較為分散,需要通過2次手術切除[4]。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通過術中出血量、留置導尿管時間、膀胱沖洗時間、手術以及住院時間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集本次實驗收獲的淺表性膀胱癌患者手術數據與信息,并將實驗數據放入到SPSS21.0軟件,計量數據信息可以通過()作為表示;計數數據信息可以通過率(%)作為表示。判定統計學差異的標準為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對比分析
對實驗成果進行對比分析:和對照組淺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手術效果相比,研究組患者通過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效果更佳,能夠發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實驗成果進行對比分析:和對照組淺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手術效果相比,研究組患者通過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效果更佳,在術中出血量、留置導管時間、膀胱沖洗時間、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方面研究組患者的實驗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能夠為患者起到更為有效的作用,應該大力推廣與使用[5]。
參考文獻
解冰.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與膀胱部分切除術治療淺表性膀胱癌的臨床效果比照觀察[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16):89-90.
梅爍,鐘德平,徐紹洪, 等.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與膀胱部分切除術治療淺表性膀胱癌的臨床對比[J].當代醫學,2018,24(24):167-168. 2018.24.072.
練衛東,林偉廣,鄧學斌, 等.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與膀胱部分切除術治療淺表性膀胱癌的療效對比[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8):1473-1474. 2017.08.063.
李煥雄,何利華,戴旭輝.膀胱部分切除術與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淺表性膀胱癌的臨床療效分析和安全性比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3):3074-3075.
王有志,孫斌,羅光輝, 等.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與膀胱部分切除術治療淺表性膀胱癌[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3,30(12):975-976,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