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露 羅艷萍
(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南昌 330052)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青年一代要加強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及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這樣青年人的歷史覺悟才能提高,進而才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我們在開展思政工作中時要加強對青年一代的黨史教育,進而使其樹立堅定的信仰,從而為國家的發展貢獻應有之力。
通過對黨史的研究,青年一代可以深入探索我國的發展道路,對黨的事業的成功經驗進行有效的汲取,這樣可以讓他們更深入地領會歷史的發展規律,通過隱喻認知來使他們提高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在思政教育中教授黨史,能讓青年一代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合法性有深入的理解。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歷史和人民共同選擇了由中國共產黨來擔當我們的領導者。通過學習歷史,青年一代能深入領會中國共產黨為了拯救人民在發展中面臨了多少艱難困苦,這樣才能加深對黨的基本理論的領會,防止理論教育和歷史及現實之間出現斷裂,這樣對于其在理論上的可信性也是一種提升,可以讓青年一代深入理解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合法性,讓他們對那些負面的公眾輿論進行有效抵制。在進行黨史教育時,要充分結合現今的發展理論,這屬于“縱向聯系”的理論思想。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永遠處于不斷發展與變化的過程中,人們在這個過程中來更深入地認知世界。這是人類對于世界認識的基本規律,黨史理論中就充分體現出了該特點。概言之,我們要深入地梳理與整合各種黨史資料。例如,通過論證黨史教育的歷程,就能充分證明黨在思想路線和復興發展過程中的正確性,證明我們的黨始終堅持這個思想路線。在一直遵循這個思想路線的前提下,通過黨的積極領導,我們展開了如火如荼的革命建設事業,凡是違背了這條思想路線,就會發生嚴重的波折。我國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就一直在不斷完善這條思想路線,進而將越來越多的新生力量注入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黨的建設事業中。因而,我們在對黨的理論發展進行講解時,要注重從黨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讓理論發展與黨史發展相融合。另外,要加強青年一代對各種社會情況的了解,只要加強黨史教育,學生在理想和信念方面就會更加堅定。現今,我國的社會正在經歷著轉型的過程,社會生活越來越復雜化,這也讓社會思維變得越來越復雜。對于青年一代來說,他們在理論基礎方面還比較薄弱,也還沒有形成牢固的信念,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很容易在思想意識與價值判斷方面產生問題。由于他們的理論基礎比較薄弱,教育者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有一定難度,因而黨史教育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青年一代對英雄都很崇拜,他們滿懷奮斗意識與愛國熱情,教育者必須通過加強黨史教育,讓青年一代對于自身的行為和認知樹立正確的觀念,讓他們充分理解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歷程中的飛速發展。通過黨史教育來加強對青年一代的教育,使他們不懼怕任何困難,讓他們相信改革進程可以給人們提供更為寬闊的舞臺,這樣人們在開放的環境中才能更好地創造我們的社會。通過學習黨史,可以從深層次詮釋事物和規律,引導青年一代形成對黨的正確認識,從而堅信自己永遠和黨保持一致。
一方面,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社會革命是由革命和建設及改革所組成的,它讓我們領會到,黨領導人民在各個歷史階段中形成的社會實踐是有著邏輯上的關聯的。在剛成立時,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就形成了明確的規定,其根本的政治目的就是要進行社會革命;而后黨領導著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并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的美好藍圖;為了讓我國從落后的農業文明轉變為現代工業文明,黨又帶領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并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多種形態,使我們國家建立起了更加完善的工業及國民經濟機制;在認真分析并總結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各種經驗教訓的前提下,黨又帶領人民實施了改革開放這項偉大的革命,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另一方面,作為社會革命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要通過自我建設來使其先進性與純潔性得到繼續發揚,進而讓黨的活力增強,從而領導人民實現各種目標與理想。概言之,中國共產黨可以讓人民一直擁護,并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及改革工作,是由于其在組織動員能力方面較強,有著良好的自我修復能力,并能夠不斷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和新形勢及時適應,并實現自我的不斷更新。此外,我們在對500年的社會主義發展史進行梳理后可以發現,不管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價值觀念,還是我們政黨的奮斗目標,都是要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進而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對人民主體的地位不斷堅持,進而能全面實現人民群眾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其價值邏輯主要體現在:一方面,黨在制定各種路線方針政策時,將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始終牢記在心中,并不斷完善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方式,黨的歷史就充分證明了黨的奮斗過程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人民群眾對于自身的主體價值實現了較為科學的認知。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期,人民群眾對自身主體力量進行不斷發揮的集中體現,就是對革命戰爭的積極參與與相應。自從成立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制定國家制度與法律體系,充分保障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也讓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的建設擁有了更多的熱情,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新階段,人民群眾不斷發揮創新的革命精神,在物質文化生活方面有了較大的提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黨史教育與宣傳中,要認真分析好黨在歷史發展中的主題和主線,還要充分認識到其主流和本質,思政工作在開展黨史教育時也要遵循這個原則。對于黨史的主流與本質來說,它就體現在我們的黨領導與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這個過程也是我們的黨積極探索如何進一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道路的進程。教育者在進行教育時,必須遵循實事求是的思想,并對自身的思維進行不斷創新,要認真科學地分析其中的正確與錯誤,讓史論實現有機結合。在引導青年一代時,要加強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方式,使其對歷史的發展趨向能夠深入領會,并對各種歷史現象進行分析,對歷史的主流和支流進一步厘清,科學區分好歷史中的各種本質與現象。在評價歷史人物和各種事件時,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要確保評價的客觀性。我們在分析時必須要加強整體性的思想,對于歷史進程中出現的一些探索性的挫折,不能片面夸大其詞,更不能有極端的思想認知,要在歷史的行進過程中來對曲折進行理解,在歷史的必然性中對偶然性進行理解。黨史教育不應只是羅列史料與描述過程,也不應由概念到概念,而是要讓史料與理論實現有機結合。此外,黨史本身就是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變革進行觀察的一個歷史參照系,其共有三個參照角度:黨的發展、新中國的發展、推進改革開放及探索社會主義的角度,通過這些參照來科學地闡述我們黨是如何進行治國理政的。要做好這種闡述,我們就需要構建起“大歷史觀”的思維,通過橫向與縱向的科學比較,對中國的發展奇跡進行闡述。在橫向方面,在闡述中國民族解放中的革命實踐過程時,我們可以進行對比,把其和亞非拉國家進行的獨立探索進行對比,通過對國家政權的穩定性和組織力的比較,來科學地分析中國革命是如何呈現出自身的獨特性的,人民當家做主又體現出了何種優越性。在縱向方面,我們還要認真比對舊社會和新社會,來深入分析我們在革命與建設過程中所取得的各種成就,進而充分呈現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的優越性。就大歷史觀來看,黨史教育需要建立起全球視野,既能將中國在歷史發展中的具體實踐和其他國家與地區進行對比,還要看到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并充分認識到這三次巨大的歷史飛躍中出現的進步,還要分析其在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這樣才能讓青年一代從整體上深入理解我們黨的百年歷程。
加強黨史教育,能有助于青年一代更好地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進而對共產黨理論知識形成更深的認同,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三觀”。現今,各種新媒體的發展速度很快,它們對青年一代的思想及文化等方面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因而,教育者在開展思政教育時,要強化對青年一代的黨史教育,使他們正確認識社會轉型的各個過程,并能為時代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