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軒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中醫學院,株洲 412000)
進入21世紀,以互聯網為基礎構建的自媒體逐步代替了我國傳統的媒體體系。自媒體具備極強的實效性及多樣性,可以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緊密的聯系,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信息獲取渠道。因此,在自媒體環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和沖擊。分析自媒體環境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抓住機遇并且制定思政工作的優化策略,不僅是本文論述的重點,也是進一步強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運行有效性的關鍵研究課題。
從自媒體的實際特點角度來講,其具有較強的去中心化特點,主要指的是信息的傳輸權不再是原有的單一管理者或者由某一個平臺掌控,所有的用戶都可以作為信息的傳播者和發布者,這與傳統的廣播電視及報紙傳播形式有著極大的差異性。
自媒體環境具有較強的交互性特點,這種交互性特點是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的,能夠利用當前大量的媒體傳輸介質來實現信息的傳輸和交流。人們通過終端設備,可以更加快捷地接收信息,能夠打造完善的雙向交流及多項交流體系。
自媒體傳播內容的可信度需要延后確認。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方主體參與了信息的傳輸和交流,導致部分用戶在使用互聯網及自媒體的過程中發布虛假信息,會進一步降低自媒體傳播內容的可信度。同時,利用用戶基數規模大的特點進行輿論宣傳及引導,也導致自媒體環境下的信息傳播逐漸趨于復雜化。
首先,影響了原有的思政工作手段。自媒體的出現進一步突破了傳統教學產生的時空限制,通過自媒體,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進行信息交流,同時也能夠進行教學和引導。這與原有的思政課堂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差異性,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成為課堂,同時也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性更強。但是,正是這樣的使用方式導致部分教師無法合理地利用自媒體來進行思政工作創新。
其次,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產生了沖擊。自媒體是當前和大學生接觸較為緊密的主要媒體,同時也是與大學生日常生活有緊密關聯的應用工具。但是,自媒體中的思想觀點較為復雜,涵蓋了部分腐朽思想及不正確的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將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尤其是針對價值取向及價值觀念還未形成的低年級學生群體,可能會削弱其責任意識及道德意識,淡化政治信仰,最終影響學生的身心成長。
再次,自媒體的出現為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平臺。自媒體信息傳播平臺具有較強的新穎性及交互性,學生和教師能夠通過平臺合理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打造交互的學習體系,同時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能夠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時性及創新性,促使各個主體能夠借助自媒體進行協同合作,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力。
最后,能夠提升思政工作的滲透效率。思政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將正確的價值觀念及思想意識體系傳播給學生,并且通過學習及實踐活動將理念內化,變成學生自己的觀念體系。原有的理論教學達不到這樣的目的,而利用自媒體打造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方法,通過大量的互動軟件及交流軟件,將理念意識融合到校園文化、生活環境、社會實踐及課堂教學等多個方面,不僅可以加強滲透的有效性,也可以形成潛移默化的思政引導環境,提升學生意識形態塑造的質量。
觀念意識的改變是指導行動的前提條件,因此在自媒體環境下,高校的思政工作必須要具備新的理念和新的意識。思政工作者要認識到自媒體是時代發展的重要產物,是與學生緊密相連的載體,同時也是思政工作開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媒介。秉承著這樣的認知,要改變傳統的政治宣傳及思想教育方法,要及時地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積極地落實好技術研發,打造滿足高校自身思政工作教學需求的自媒體平臺,同時積極地利用互聯網來拓展思政宣傳的范圍。這不失為是一種先進的思政工作開展模式,能夠及時地掌控網絡制高點,提升思政工作效率。
自媒體的發展進一步強化了輿論的影響力,所有的用戶都可以通過自媒體發表言論,其中不乏有一些不良信息,會煽動群眾,是不良輿論的罪魁禍首,而這些輿論會對學生的意識形態造成影響。因此,高校在落實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過程中,必須要將輿論場進行劃分,通常來講,可以以官方和民間兩個概念為主,官方的輿論場需要黨和國家進行政治維護,而民間的輿論場則需要正確的觀點及政府的加持,來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高校有必要落實好輿論環境的控制。
首先,可以打造官方主平臺,如建立以院校為主的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及虎撲賬號等,確保輿論引導有一個強大的主體,能夠吸引大學生主動跟隨。
其次,要確保信息透明公開,這是尊重學生,同時也是尊重所有互聯網使用群體的基礎保障,要讓學生了解真相,了解引導輿論的具體方向,這樣才能夠形成良好的輿論討論環境,避免偏激及惡意言行的出現。
最后,要構建科學合理的高校校園文化。校園文化能夠為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定位提供一個良好的依據和標準,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正確地認識當前網絡環境中的輿論現象,能夠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發展根基,這樣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思想管控力度。
首先,從社會層面來講,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管。可以打造與自媒體發展相關的法規制度體系,在強調輿論控制的同時,也要維持自媒體環境原有的透明公開及交互特點,同時在信息發布及傳輸的過程中,要從源頭上進行分析、處理、加工及監管,營造良好、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
其次,從院校角度來講,大學生是正常的網絡使用群體,我們不能剝奪大學生的權利,但是要提升其網絡道德水平。例如,可以將當前的文明上網自律公約作為主要的學習對象,讓學生了解文明上網的具體行為,認識到科學使用網絡的重要性。培養大學生的道德義務及責任意識,增強其分辨真偽美丑的能力,主動抵御不良信息的侵擾,從而提升自媒體的教學應用價值。
最后,要進一步強化輿情應急處理的有效性。高校可以建立緊急聯動系統,結合校園內的輿論體系及自媒體平臺進行監督,若出現敏感信息或者突發事件,要快速地定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將解決成果上報至思政工作管理團隊,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矛盾定位。同時,院校的網絡信息領導小組及監管小組也必須要完善自身的職能,利用通力合作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實際想法,穩定學生情緒,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過程必須要秉承著公平公開的原則,并且要在實踐的過程中落實好經驗的總結和不足之處的分析。
綜上,在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必須要認識到自媒體的應用價值,并且能夠結合信息技術及互聯網平臺,開拓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空間,要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并且落實好針對性引導,營造科學合理的校園環境及輿論場地。思政工作者要以引導者的角色來參與和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發揮自媒體平臺的優勢,提升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及滲透效率,這樣才可以借助社會發展趨勢,完善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塑造良好的大學生思想意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