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杉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當前,黨史學習教育正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這是一個全面深刻的思想大課堂,是一場正當其時的精神大洗禮。站在兩個百年交匯的重要節點上,要學習楊之堅守、松之剛毅、竹之高潔,善于從黨的發展歷程中汲取智慧、涵養品格,用好黨史中的寶貴財富。
在心中種好一棵“楊”,從黨史中汲取“堅守初心、勇擔使命”的精神氣節。“枝葉絕地展生機,枯干虬姿顯風骨。”胡楊林是“大漠守護者”的象征。萬古不枯的胡楊樹,在生存條件極度惡劣的大西北,將根系深扎幾十米,與干旱鹽堿作頑強斗爭,在大漠中成長為一片片蔚為壯觀的“綠色走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翻閱黨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從創立之初就始終站在人民之中,從群眾中汲取養分和智慧,逐漸成為深受人民擁護和愛戴的百年大黨。而基層黨員干部在黨的領導下,猶如扎根戈壁灘的一棵棵胡楊樹,無論在氣候惡劣的秦巴山麓生態移民村,還是在條件艱苦的六盤山區破矮的土坯房、地形崎嶇的大涼山絕壁村,只要有老百姓的地方,就會有黨員干部扎根于此。一代代黨員干部不忘初心、前赴后繼,用忠誠的厚度和生命的長度詮釋著為民服務的溫度。
在心中種好一棵“松”,從黨史中汲取“巍然聳立、剛毅執著”的精神氣節。“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寒冬中、在雪山上,一棵棵不老松姿態挺拔、蒼勁有力,無論氣候如何寒冷,無論歲月如何變遷,始終是那樣的堅韌不拔、頑強執著。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不平凡,前進的每一步都與挑戰和考驗為伴,也磨練了堪當大任的執著與堅韌。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中國共產黨從未被困難嚇倒,也不會在險阻面前止步,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斗爭精神,始終意氣風發、斗志昂揚。
在心中種好一棵“竹”,從黨史中汲取“謙遜挺拔、高風亮節”的精神氣節。竹子空心,葉片低垂,如君子謙謙,品德高尚、虛懷若谷;竹子素面朝天,清新高雅,如君子彬彬,簡約淳樸、淡泊名利;竹節必露,竹梢拔高,如君子翩翩,正直挺拔、高風亮節。近百年來,謙虛謹慎、淡泊名利、清廉高潔的寶貴品質在黨的歷史中代代傳承。從革命戰爭年代“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硬標準,到毛澤東同志在西柏坡提出“兩個務必”的優良作風,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敲響“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長鳴警鐘,竹之精神在不同時期被賦予了更多豐富內涵。黨員干部要傳承竹子的精神品格,以“虛心屬秉性,高節貴終生”的謙遜、“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淡泊、“孤生崖谷間,有此凌云氣”的高潔,推進中華民族復興號巨輪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