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力
(江蘇省司法警官高等職業學校,江蘇 鎮江 212000)
在信息化背景下,青少年網絡犯罪現象尤為普遍,也是當前愈加突出的一個新問題與新情況,青少年網絡犯罪與傳統犯罪相比,會直接影響公眾安全與社會安定,甚至會降低家庭幸福,危害網絡安全。為了對青少年網絡犯罪予以有效地管控,本文將針對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危害進行揭示,通過明確其中的成因,提出可行性建議。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作為不斷探索、喜愛新奇事物的新一代,也是網絡界的主力軍。但是虛擬世界信息較為混沌,不受任何門檻、地域以及時空的限制,既能讓我們隨時掌握新鮮的資訊信息,了解天下大事,也存在著諸多不可控因素,帶來一些弊端及負面影響。即便國家安全網監部門在面對網絡紛繁復雜的信息時也難以“面面俱到”。網絡負面信息對青少年的視聽造成嚴重的混淆,其中不乏血腥、暴力以及反動的負能量,若不能正確認知、辨識,必將會導致青少年深陷犯罪的漩渦中,故而為了對青少年網絡犯罪予以有效預防,對犯罪成因的分析迫在眉睫[1]。
在互聯網聊天時,不會受到年齡、性別、時空、地域的阻礙,可以促進不相識或相識的人隨時交流,為人們宣泄自己的情感提供了平臺,降低了人們當面交流時產生的摩擦,但在網絡交流中,也為不法分子實施犯罪提供了機遇。
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期,也是形成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天生敏感好奇,思想也愈來愈成熟,特別熱愛模仿,但由于自我約束能力不強,易沖動,涉世較淺,當接觸社會丑惡現象以及外界不良思想時,不但容易沉迷于色情、暴力之中,還會缺失信念,動搖理想,貪圖一時滿足,從而盲目沖動,不去考慮后果,最終走上違法犯罪道路[2]。
青少年自身情感意識是決定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眾所周知,子女的首任教師就是父母,其一言一行、日常生活習慣以及教育方式都會影響到青少年的思想、愛好、品德以及心理健康情況。通過大量實踐調查數據表明,我國監獄與看守所內14~25周歲的服刑人員中有38.3%是父母離異,可見父母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
隨著青少年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劇,學生想要實現夢想的最佳途徑就是求學。一些學校在此背景下,為了提高升學率,忽視了對學生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政治思想教育,盲目超越學生的身心成長階段,尤其是對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忽視了應有的心靈和道德教育。與此同時,一些學校個別老師為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對成績落后生或問題學生采取變相體罰的手段,教育方法不夠科學,導致學生產生恐懼心理,不僅加大了輟學、棄學概率,還會形成青少年流浪社會的局面[3]。
營利是所有網吧的目的,為了獲取經濟效益最大化,有的網吧甚至違背了國家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上網的有關規定,專門面向未成年人開放,這些網吧多數在學校周邊,吸引了大量學生上網。對于網吧管理中存在的明顯問題,有的職能管理部門選擇無視,使得這些違規網吧一直在持續經營。
青少年網絡犯罪從犯罪構成方面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犯罪主體是不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群,多為1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使得社會各界愈來愈重視青少年網絡犯罪。現階段,需要從家庭、學校層面進行正確引導。其次,政府要當好最高監護人,運用高科技手段,打造純潔的網絡環境,積極構建網絡文明,傳播優秀的網絡文化,指引青少年健康上網,進而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青少年要正確使用網絡,了解網絡的作用,正確認識網絡,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通過提升邊界意識,增強青少年的網絡法制觀念與網絡道德素養。第一,要提升未成年人對網絡的認知與明辨是非能力,使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使其思想層面上能夠形成一道“防火墻”,以此來對網絡犯罪予以有效預防;不點擊有害內容的網頁,作為一名網民要有責任感,不傳謠、不信謠;通過提升網絡道德意識,規范青少年自身言行。第二,對青少年加大網絡法制教育力度,增強其網絡法制觀念,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提高青少年對不良網絡內容的免疫力,使他們更加守法、懂法[4]。
第一,大力培養青少年的興趣愛好,例如學習樂器、書法以及繪畫等,通過提升青少年的興趣愛好,消減青少年對網絡的吸引力。家長、學校還應多引導青少年參加關愛孤寡老人、書畫藝術展覽、文藝演出以及郊游等社會活動,感受這些活動開展的意義,以此來豐富青少年的業余生活,拓寬其視野,使青少年能夠遠離網絡,最大程度降低網絡犯罪概率。第二,社會也要重點關注青少年網絡犯罪現象,社會各界、家庭以及學校都要肩負重任,攜手完成這項綜合治理系統工程。第三,家庭和學校要對青少年上網給予正確指導,實現科學、安全以及綠色上網,給青少年更多的關愛。第四,要大力開展網絡宣傳教育,在宣傳教材中納入近年來比較典型的網絡犯罪案例,讓青少年能夠正確認識到網絡犯罪帶來的危害性,不斷引導青少年遠離游戲廳、黑網吧,做到健康、文明上網[5]。
第一,網絡監督管理部門需要對互聯網各入口進行嚴密監控,將“防火墻”作用最大程度發揮出來,嚴格“過濾”互聯網內容,實現自動鎖住那些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網站及與賭博、暴力、淫穢等相關的搜索關鍵詞,防止青少年與各種不良網絡內容接觸;管理部門要努力構建符合實際的網絡游戲市場準入制度和開發審查、把關制度,通過先進的科學手段,防止有害信息的制作與傳播,將網絡不健康信息抑制在源頭,打造健康的網絡環境。第二,不斷引進高新科技,加大網絡安全性,完善網絡秩序,全面檢疫網絡信息,通過對互聯網有害信息的自動過濾、識別,降低青少年對不良信息的接觸,使青少年瀏覽到更加綠色的網頁,從而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6]。
應構建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通過制定網絡經營管理機制,使網絡的經營管理更加規范化、標準化。第一,文化部門、公安部門以及市場監督部門應加大協作力度,將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推動“網吧”專項整治行動的開展,對違規經營的游戲廳和網吧必須嚴懲、查封或停業整頓,做到對與青少年相關服務場所的重點監督和管理,依法取締黑網吧。第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將網吧安全管理責任充分落實下去,讓網吧管理者嚴格按照規章制度經營。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追究違規經營者的刑事責任,給予查封、整頓以及停業等處理[7]。
既要禁止網絡上不健康內容的傳播,還要重視日常教育的開展。青少年網絡犯罪主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而要盡快完善關于青少年網絡犯罪的法律法規。政府各職能部門在此過程中,應嚴格查處為那些“黑網吧”充當“保護傘”的部門,加大檢查與監督力度,對瀆職或失職的工作人員必須依法依規嚴格查處。其次,應構建完善的網絡公安團隊,提升團隊的整體素質水平,依托高素質的網絡警察及時修補網絡漏洞,不斷提升網絡犯罪偵查能力,對網絡系統做到安全管理、監督以及維護,以此來避免網絡犯罪的發生。
總而言之,青少年網絡犯罪不可小覷,其已成為影響社會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故而為了降低青少年網絡犯罪概率,需要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將網絡法制教育落到實處,通過構建完善的預防青少年網絡犯罪法制體系,避免青少年犯罪事件的發生,從而推動社會的健康、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