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蘭
(山東省廣饒縣法律援助中心,山東 東營 257300)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民間借貸具備隱蔽、無序的顯著特征,這就決定了民間借貸這一行為必然存在兩面性。一方面,較大規模的民間借貸活動能夠有效帶動經濟進步和區域發展,但另一方面,隨著其規模的空前擴大,巨大的資金流動對其安全性和有序性構成了一定威脅,對地區的金融秩序和社會平穩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如何最大程度上改善這種情況,是相關部門和利益群體需要面臨的新挑戰。
近年來,國內外的金融形勢不斷變化,加上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可流動資金增加,從而導致民間資金的不斷增加,有相當多的民間資金流向民間借貸行業。民間借貸的規模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有數據表明,中國人民銀行于2016年1月公布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顯示,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呈現出遞增的趨勢。同時,通過數據統計也發現,在我國,有近62.3%的民營企業是通過民間借貸進行融資的。同時,民間借貸的資金來源、民間借貸的形式不斷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民間借貸的主體有個人、擔保公司、小額信貸公司、中小企業、銀行各機構等。同時,民間借貸更是日漸職業化,存在少部分人在進行原始的資金積累后,由生產經營轉為專門的從事資金借貸,使得民間借貸行為不斷呈現職業化特征。
(一)當前對于民間借貸行為,國內并不存在統一、具備實際效益的基本法,法律制度對民間借貸行為的規制和約束存在缺失。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的不斷推行,民間借貸行為規模空前擴大,相當盛行,但是在不斷發展擴大的同時,問題也隨之而生,頻頻發生的非法融資、籌資等現象就驗證了這一點。同時,關于民間借貸行為的相關法律法規,即便存在少部分的法律法規,但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在不同的法律法規之間往往缺乏高度協調性、統一性和邏輯性,同時判決標準甚至各有不同,將會使得不同的法官在進行民間借貸案件的處理過程中對同一借貸行為的評價結果大相徑庭[1]。要營造安全長久發展的民間借貸的資金交易平臺和環境,專門的法律法規必須得以完善。
(二)缺乏誠實守信這一重要原則的支撐。不可否認的是,在民間借貸行為中,誠信這一道德的支撐舉足輕重,不可或缺。在民間借貸這一市場經濟體系下,因違背守信原則而導致社會秩序呈現出不穩定的波動,致使民間借貸糾紛不斷增加[2]。在民間借貸這一行為中,不誠實、不守信的行為時有發生,而思及深層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在民間借貸中,手續簡便,操作不像正規的銀行一樣程序繁雜,甚至在有的極簡的民間借貸行為中,僅僅是口頭約定,很容易造成誠實守信原則的嚴重失靈。二是對于借貸方和出借方,當前不存在正規的嚴格的信息審查機制,無法證實雙方信息的真實性,由此造成出借方向借貸方進行介紹時編造虛假信息,從而造成借貸方的判斷錯誤,造成極大的損失[3]。
(三)對于民間借貸行為,合法與非法的界限尚不分明。事實上,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民間借貸行為不具備法律的嚴格支撐和保護,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對民間借貸行為進行完整的定義和科學的管理規制,而是游離于甚至長期處于法律機制之外。民間借貸行為在這樣的一個法律環境下,缺乏法律管制,市場在民間借貸行為不斷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中將使得其漸漸異化為一個眾多別有用心的人以非法手段進行集資和交易的場所,由此演變成為非法集資罪和詐騙罪[4]。非法集資類經濟犯罪對民間借貸市場的危害不容忽視。
在統一的法律規則短期內可能無法及時出臺的實際情況下,應切實做好已知現有基本法律和中央地方人民政府已經出臺的相關規范性法律文件之間的有效銜接[5]。如果基本法律之間對于某法律糾紛問題的解決口徑不一致,用合法正當的司法手段來解決防范金融危機將來會成為空中樓閣[6]。
提高民間借貸行為參與者的金融風險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便能達到的,而是需要同時采用多種不同的途徑、手段形成并行的防范方式。而從現實的層面上講,借貸參與者一定不要被表面所迷惑[7]。
建立健全借貸機構信息登記交易平臺,進一步規范推廣完善借貸信息登記管理制度。對于對方公民和其他自然人之間的財產借貸,雙方共同認為不必要的,可以不得先采用財產登記;對于對方公民和其他法人、法人和其他法人之間的財產借貸登記行為,應當先強制對方采用財產登記。在公用信息資源收集管理平臺、借貸機構登記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實施后,應進一步創新夯實完善我國的年度征信管理制度,大力發展建立完善年度征信信用評估服務體系。上述三個基本制度的正確實施都將有助于防范突發性的局部大額借貸債務危機,從多個面向上增強我國基本金融服務系統的經濟穩定性。
完善金融監管結構,對于相關機關部門來說,需要充分地正確地履行職責,做好相關的決策協調、調度等相關工作。整合日前走向二元化的資本金融經濟體制,使這兩個大門類的資本金融市場體系能充分融合,成為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助推器。通過合適融資類型的民間資本運作管理模式將促使民間資本金融機構資本穩定下來,防止其企業追求短期高收益、高回報,有助于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實問題,同時也可以有助于其建構新的多層次民間資本流動市場。
針對不同區域經濟差異,實現不同經濟地區不同固定利率,對于地區經濟發達變化程度較高的邊遠地區等也可以適當地寬松放開固定利率基準市場。在一個可調節和可控的政策范圍內對各類民間融資借貸的法定利率作出具有一定目的的政策引導,以有效縮小相對有限的資金主要需求借貸企業的整個資金需求缺口,促成借貸企業的整個資金鏈實現良性循環;對于一些經濟發展欠發達地區及其現有的法定利率政策標準即使既可以充分滿足地區資金主要需求方和資金供給方的不同需要,可以根據各個地區實際經濟情況適用法定利率政策標準,同時它也可以綜合考慮自行設置適當的法定利率標準上限[8]。
綜上所述,隨著民間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民間借貸規模的不斷擴大,民間借貸已經廣泛存在,其具備諸多優勢,如靈活、快捷等等,但與此同時,諸如非法集資、高利貸等諸多問題都隨之出現并爆發。完善法律體系,搭建更加完善、優質的政策體系是當今的當務之急。國家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需要不斷促進當今民間融資的陽光化、有序化運行,為我國金融經濟健康、長遠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