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美
(山東省平邑縣法律援助中心,山東 臨沂 273300)
因為綜藝節目其自身所具有的多元性,在世界范圍內的不同行政區對于綜藝節目并沒有規范出一個固定的概念。綜藝節目主要看重節目能夠帶給觀眾的娛樂體驗和觀賞體驗,其中包含雜技、舞蹈等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由于綜藝節目極其強大的包容性以及多樣性,所以綜藝節目的范圍比較大,在所有播出的節目中除去新聞類、紀實類、教育類其余都可以稱之為綜藝節目[1]。
通常認為,綜藝節目是將具有娛樂性、教育性的資源素材通過一定的媒介(如: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利用電子技術手段呈現給人們。綜藝節目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它可以使人們感到開心并且可以開拓人們的視野。綜藝節目通常是利用明星的某些搞笑動作、行為和話語來娛樂大眾。當今的社會生活壓力、學習壓力都極大,所以放松身心很重要,而綜藝的精髓不在于營養而在于娛樂和放松,這很符合大眾的觀賞目的。
在大陸法系國家的規定中體現出著作權人享受絕對的權利,且對于作品獨創性的要求較高。大陸法系中有關獨創性判斷最具有自己特點的是德國和法國。
德國對作品獨創性的要求過高,具有獨創性的智力作品必須大部分具備原創性,后來隨著科學與時代的發展,德國將電腦編程也加入版權法保護的范圍,但是對其原創性要求稍有降低,所以在德國的司法實踐中對于不同的著作權客體具有不同的獨創性判斷標準。
法國有關于智力作品的獨創性判定與作者的個性聯系在一起,簡單地說就是:作品的獨創性體現在作者創作作品過程中原創的選擇或者制作。
英美法系國家對于作品獨創性的標準相比于大陸法系要低一些,判定智力作品是否具有獨創性,主要著眼于智力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在英美法系中有關獨創性判斷最具有自己特點的是英國和美國。
英國目前關于智力作品獨創性的觀點為,智力作品只要滿足不是現存的或者從其他地方復制粘貼過來的,就被認定為具有獨創性可以受著作權法保護。
美國早期認定智力成果只要是由作者獨立完成的就被認為有獨創性受著作權法保護,但是后來要求認定作品的獨創性作品必須具備創造性。但是對創造性的量卻并沒有要求。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對于獨創性的判斷標準不能一味地照搬別國,我們應該結合我國的國情,以及綜藝節目特殊的拍攝方式及屬性,借鑒其他國家有利于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經驗,制定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獨創性判斷標準。
綜藝節目是指由電視、手機、電腦等播放出來的具有娛樂性的節目。我國《著作權法》將其列入了保護的種類,卻沒有給予其明確的定位。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看重,綜藝節目在生活中的關注度與日俱增,由此因其造成的爭議會越來越多。[2]想要解決這些糾紛、爭議,只有先給予綜藝節目一個確定的、明確的定義。這樣既可以激發更多綜藝節目制作人的制作熱情還可以控制綜藝節目行業中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可以幫助我國綜藝節目創作者為觀看者提供更優質的節目。綜上所述,筆者建議將綜藝節目定性為電影或類似電影作品進行保護。
第一,對比匯編作品和電影的概念,匯編作品主要指將存在的作品、作品選段以及作品所涉及的事實、材料進行整合編排。但綜藝節目主要強調的是一個連續不間斷的拍攝。所以綜藝節目和匯編作品在制作方式上有所差別。而電影在拍攝的過程中整合了劇情、畫面布局等等,讓觀看者覺得身在其中。從綜藝節目的本質來看更加類似于電影。
第二,在制作成本方面匯編作品只是將已有的作品進行整合,相較于電影,綜藝節目不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而電影與綜藝節目,在劇本、拍攝、邀請嘉賓或者演員、后期剪輯、動畫等等上面都需要制作者及其團隊的大量投入,成本極高。這點是匯編作品無法與其相提并論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綜藝節目不屬于匯編作品,而應當屬于電影作品。綜藝節目是一種極具觀賞性、娛樂性、教育性的綜合產物,于情于理都應該得到到它應受到的保護。雖然我國目前沒有明確規定綜藝節目的定義,但是時代是進步的,法律規定也是一步一步完善和健全的。因此,利用立法來明確綜藝節目的屬性定位,可以有效地保護綜藝節目制作者的權利。
獨創性的重要之處在于它是評判綜藝節目是否構成《著作權法》所規定作品的重要條件之一。但世界各個地區都沒有做出明確的解釋到底如何構成綜藝節目的獨創性,有關綜藝節目獨創性的問題,依然是我國沒有解決的難題之一。這個難題給多個領域的人士都帶來了不便之處。難以確定獨創性標準的問題在于,如果沒有合理的確定獨創性的標準,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智力成果將很難納入保護的范疇。必然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因此,要尋求適當的解決路徑。
結合我國國情確定判斷綜藝節目獨創性的標準。判定一項智力成果是不是具有獨創性是研究這項智力成果能不能受《著作權法》保護的第一步。我國對于獨創性的研究相對較遲,所以我們可以借鑒英國、法國等具有較久研究歷史國家的經驗。但是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不同的政府體制,因此還是要著眼于社會生活的實踐,在不斷發展中逐步完善綜藝節目獨創性的判斷標準。
現階段來說,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還達不到英國、法國等國家的程度,特別是在綜藝節目行業,在節目制作時其競爭力、創新力都稍顯遜色。中國將綜藝節目獨創性門檻設置得太高,不但沒有辦法響應我國目前提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的號召,而且我國國內大部分綜藝節目制作者達不到此要求的話,綜藝節目產業很容易被境外跨國公司壟斷。[3]但是如果將綜藝節目獨創性門檻設置的太低,會出現很多沒有營養的節目,并且很難刺激綜藝節目制作者的積極性。因此我的建議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不同種類的綜藝節目設置不同的門檻,以此來激勵我國綜藝節目的發展。
我們在探討綜藝節目獨創性的時候不僅要站在專業法律人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們還應該站在社會角度去看待綜藝節目帶來的商業價值以及對社會是否具有正面的教育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藝節目在全球經濟化以及國內人民越來越看重精神生活的背景下,其商業價值逐漸顯現,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也豐富了我國國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國家文化軟實力。所以我們應該綜合綜藝節目所創造的商業價值和教育意義確定獨創性判斷標準。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發展轉型的決勝階段,國家大力支持和鼓勵文化發展。隨著國家力量不斷強盛,國家更加注重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法院,國家用行動和各種各樣的鼓勵政策推動創新文化的發展。
由此,不管是從提高綜藝節目質量還是從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方面來看,都應該綜合綜藝節目所創造的商業價值和教育意義確定獨創性判斷標準。
綜藝節目的種類及內容十分廣泛,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利用娛樂大眾的手段來賺取收益。最近幾年,各大衛視都上映不同的綜藝節目來吸引觀眾,作為綜藝節目的制作人來說,他們的創作過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如果自己的智力成果被人剽竊將會大大地打擊優秀創作者的創作動力,這將不利于我國綜藝節目的繼續發展。從這個方面來說,全國各地區建立相同的綜藝節目侵權標準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