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靜
(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改革開放以來,各高校愈來愈注重體育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通過以往體育教育改革的經驗,各高校已經認識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能脫離社會發展的現實環境。這種環境也包括新時期的社會就業環境。高校體育教育發展必須以當前實際環境為出發點,將休閑、健身、娛樂等順應時代發展的因素融入教學實踐中,讓大學生意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深化大學生的體育精神,并且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基于更加先進的教學方式實現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學習熱情,通過種種手段拓展大學生的體育知識和視野,進一步提高其智能發展,達到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及文化素質發展的目標。因此,高校體育需要更新理念,并立足大學生和高校的現實情況,密切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大學生對體育的習慣與興趣。
體育教育是新時期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體育教育能起到幫助大學生積累實踐知識和經驗、提高其動手能力及身體素質、啟迪智慧等重要作用。此外,體育教育還可以緩解大學生在考試和繁重學業面前的精神壓力,讓其以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本文主要著眼于實際生活和體育教育精神,提出當前各高校在體育教育方面應采取的價值取向,即要讓體育教育具有娛樂性、文化性、健身性、民族性、開放性、自主選擇性、體育競技性等,以此引導高校體育教育的良性發展。
新時期的社會環境在不斷地變化,體育教育要想歷久彌新,就必須要迎合時代發展做出相應的改革,將休閑、健身、娛樂等時代名詞融入體育教育的新理念中,推動其向更深層次邁進。高校要利用體育課程向大學生傳遞體育教育新理念,激發其對體育的興趣,并通過體育教育活動在多方面受益,使大學生在畢業后步入社會時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國內教育科研機構曾針對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展開過多次討論,目的是建立完善統一的教育改革機制,但相關院校的教育理念還亟待進一步完善更新。面對現行的體育教育制度,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聯系社會實際,把握社會發展的趨勢,讓高校體育教育更加多元化、更具靈活性。由于教育觀念的問題,如今高校體育教育中過度形式化的現象比較普遍,體育教育的本意被忽視。高校體育教育活動如果無法結合時代特點進行創新,其發展將會受到較大的限制。
目前,盡管我國高校體育教育進行了制度和理念方面的改革,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高校體育教育雖然順應社會就業環境發展趨勢,做出了相應的改革,但是這些改革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在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認知中,體育教育的唯一目的仍是強身健體,并沒有真正領會體育教育的精神。
高校體育教育改革難以深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重文輕武”思想。從高中階段開始,家長及教師愈加重視學生文化課的成績,因此盡可能利用一切機會來讓學生學習文化課,使本該幫助學生在文化課學習之余進行休閑放松、實現勞逸結合的體育課程變成了自習課,或是被其他學科教師占用,體育教育由此變得形式化,學生自身對體育教育的理念也是一知半解,無法領會體育教育的重要性。
另外,高校體育教育理念的落后導致體育教育存在內容枯燥、項目單一等問題。傳統體育教育的枯燥性使大學生無法對體育學習產生興趣。課程內容枯燥無味,且教學項目單一,學生在體育教育中能接觸到的活動一般都是接力跑、跳遠、跳高、排球、籃球、乒乓球、拔河等對學生缺乏吸引力的課程,不利于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此外,高校體育教育一直以體育實踐為主,在傳授大學生體育技能的同時忽略了運動理論知識的教學,因此大學生只是通過體育課鍛煉身體,卻無法在智力的開發、體育潛能的挖掘、自主學習的能動性等方面受益,難以實現身心的全面發展。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就業環境的改變,高校逐漸意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應努力從形式化的體育教育過渡到深層次的理念教學,讓大學生在體育教師的帶領下感受體育教育的精神,在學生心中樹立休閑、娛樂、健身等體育新理念。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高校的數量已達到近3 000 所,高校數量如此之多,其體育改革無法有一個絕對統一的標準,應根據各地區不同的教學環境及人文環境采取不同的教學改革措施。但是,整體而言,各個高校又應遵循一些統一的標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做到符合多數大學生的身體條件,即要選擇運動負荷適中、難度不大的教學內容,且應選擇大多數學生感興趣的、同實際生活聯系密切且易于開展的教學內容,教學項目要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體魄,幫助其養成健身習慣,如健身操、游泳、爬山、網球、羽毛球、籃球、乒乓球、太極拳、劍術、摔跤等教學項目。
新時期的高校體育教育應以大學生為本,潛移默化地引導大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改變枯燥的教學模式,寓教于樂,讓大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興趣。高校體育教育要在鍛煉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及文化素質的基礎上,致力于教給大學生必要的體育知識,幫助其主動養成體育運動的習慣。新時期的高校體育教育需要融入娛樂、健身、休閑等新理念,引導大學生領會體育精神,并在體育教育中挖掘每個大學生的體育天賦。在新的高校體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高校還要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體育觀的同時,在所選擇的體育項目同實際生活之間建立聯系。
在傳統教學理念下,高校體育教育一直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在新的教學環境下,應完全轉變這種照本宣科的講授式教學模式。首先,高校需要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選擇,使其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其次,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學習體育理論知識;最后,教師要讓大學生自由發揮、自主學習。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應由淺入深地使大學生領會體育精神,使其在面對難題的時候能夠獨立思考,這樣既培養了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又使大學生積累了在困難面前勇于鉆研、敢于突破的自信心。
要將娛樂、健身、休閑等新理念融入高校體育教育,改變高校體育教育的形式化問題,并打破傳統高校體育教育只關注鍛煉大學生體魄的做法。要將休閑、娛樂、健身等新理念融入高校體育教育,以大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并考慮如何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大學生,讓其在生活化的體育教育中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等。
對高校體育教育制度進行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體育教育不只有強身健體的效果,在培養大學生文化內涵、塑造大學生健康心理、人格等方面也具有巨大作用。盡管高校體育教育與時俱進,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相應改革,但整體而言高校體育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由于大學生、家長及高校更看重文化課的教學,體育教育經常處于邊緣化地位,高校不重視體育教育,大學生自然也無法對體育教育產生興趣,領會體育精神更是無從談起。同時,高校由于體育教育觀念落后,體育教育方式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教學內容枯燥、單一,無法引起大學生的興趣,學習的東西不符合社會實際。另外,體育器材匱乏、體育教育師資力量不足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的現象也時常出現。因此,高校體育教育無論是在教學方式上還是教學理念上都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教學理念是主導性的問題。研究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在體育教師和大學生心中樹立休閑、娛樂、健身等體育新理念;其次,高校應選擇符合大學生興趣和生活實際的體育項目,豐富教學內容;最后,在向大學生傳授體育知識的同時,要深入挖掘每個大學生的運動潛能,讓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