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利

摘要:全球經濟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在短期內呈現出發展低迷和規模萎縮的態勢,國家根據當前的困難局面提出了國際、國內經濟雙循環的發展模式。在當前產品出口受到極大限制的情況下需要生產制造企業通過各種措施來降低生產制造過程中的成本,進而更好地應對當前的經濟衰退。文章主要研究制造業應該采取措施來應對當前的經濟挑戰并更好地適應經濟雙循環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經濟雙循環;制造業;成本管理;問題;對策
制造業在當前經濟發展采取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模式下應該更加重視其成本管理的效果。制造企業在當前的經濟大環境下面臨著國際需求不斷萎縮而國內需求相對疲軟的客觀挑戰。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成本控制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是一種應對挑戰的有效措施。企業應該從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控制、人工成本控制等方面來全面提高其成本管理的水平。
一、經濟雙循環涵義
全球的經濟發展規模和速度在2020年因為多種突發性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了比較嚴重的下滑。這種不利局面的出現一方面影響了國內制造業企業的原材料獲取、原材料運輸以及采購成本控制。同時,歐洲、北美以及亞洲的主要經濟體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其經濟發展在各種不利因素的沖擊下受到了極大的制約。根據世界銀行預測的結果可知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大約為-5.2%,而進入到2021年之后,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發展依然具有很多不確定性。國內制造業企業需要的各種進口原材料以及國內產品的出口形勢在這種情況下都會受到進一步的影響,制造企業的成本控制和利潤提升在這種情況下都會受到很大的制約。國家在這種客觀背景之下提出應該采取國內經濟大循環和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雙循環經濟發展體制,為全社會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地保障。顯而易見的是這種雙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國內的制造業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原材料供應和成本控制在這種經濟模式下也會得到有力的促進。
二、成本控制在當前雙循環背景下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國外經濟發展低迷且國內產品出口受阻的情況下需要制造業企業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進而實現持續、穩健的發展。但是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成本管理意識不強
很多制造業企業在過去經濟發展形勢比較好的情況下形成了擴張式的發展習慣,其在產品研發、生產線建設、產品銷售等方面往往具有更高的熱情,但是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重視程度卻有所欠缺。在當前經濟低迷背景之下在采取過去粗放的管理模式必然會產生很多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產品的銷售會受到極大的制約,而且全社會對制造業產品的需量相對于之前出現了很大的下降。因此,在當前的雙循環經濟背景之下需要制造企業及時更新經營思路并形成足夠的成本管理意識。
(二)成本控制系統落后
制造企業成本控制工作涉及到原材料采購、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產品銷售以及行政管理等多個方面。因而要提高企業的成本控制水平就必須從以上各個方面做好體系化的建設,讓企業的成本控制工作充分地融入到所有的生產制造過程中。然而實際情況是不少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缺乏體系化的管理制度和組織機構。其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僅采用下達經濟指標、提出控制目標的方法,但忽視了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企業建立體系完善、面面俱到的成本控制體系。這也是當前雙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下制造企業在經濟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管理缺陷。
(三)缺乏事先管理
企業的成本控制是一項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銷售的全過程管理工作,而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企業根據其生產過程的實際情況對成本控制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及時的預測和調整。例如,生產制造企業需要根據中長期的市場需求量對其產品制造過程進行有效地控制,在市場需求降低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研判生產風險,必要時應該進行減產。也就是說企業的成本控制工作應該具備一定的預先控制能力,而不是在事后進行總結。實際情況是大量的企業只能根據財務部門提供的報表和數據來進行事后的管理和總結,很多生產過程中涉及的重要管理信息不能及時地反饋到生產制造環節中,進而導致其成本控制工作不能實現預先管理。
(四)企業各個部門的合作不足
任何企業的成本控制工作都是通過各個部門的相互配合來實現的,例如,物資采購部門對生產制造部門的實際運行效率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而生產制造部門的生產能力和質量管理效果以及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又對其他服務性部門產生影響。因此,只有做好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配合才能促進制造企業更好的實現成本控制的目標。然而實際情況是不少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存在各個部門相互獨立運作且配合水平低下的問題,這種客觀情況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生產企業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效果。
三、制造業企業成本控制措施
(一)從產品設計方面進行成本控制
制造企業進行生產制造的第一個環節就是通過一定的工業設計方法來實現產品的精確定位,因而從企業生產制造的全過程來看對其產品設計工作的效率進行提升并壓縮設計成本是非常重要的成本控制途徑。企業產品設計的過程包括新產品的研發及對老產品的升級換代或者改良等。
第一,控制新產品的研發成本。研發新的產品對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并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個生產制造型企業只有不斷地通過技術創新來研發出新的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才能在后續的發展中獲得更加強有力的保障。一個企業盲目地進行新產品的研發勢必會導致其投入過多的風險成本,甚至是沉沒成本。因此,在新品研發的過程中需要企業制定出完善的措施來實現有效的成本控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應該從項目立項、消費者調研、預算管理、可行性分析、預期收益、潛在風險分析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評估。根據最新的市場動態合理地進行產品定位、原材料選擇及售價成本估算等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幫助企業規避一些戰略性的錯誤以及降低成本方面的損失。
第二,控制產品迭代優化過程的成本。對一些相對成熟且取得良好市場反響的產品進行迭代和優化可以減少企業的研發成本,并在最大程度上減少生產線改造、技術人員培訓方面的成本,因為很多已經成熟的生產線和工人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新產品的制造。然而這并不是說在產品進行迭代升級的過程中就沒有成本控制的空間和途徑了。首先,生產制造企業需要重新評估經過迭代升級之后的產品在經濟效益比方面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企業在升級了產品之后是否可以獲得更大的銷售量以及更高的銷售價格。如果達不到這一目標就說明對產品進行迭代和升級的意義不大。其次,在進行舊產品迭代升級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原有的生產線進行改造,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企業的生產技術人員從節約成本的角度出發,實現生產工藝的改造和優化,進而使其能夠在花費更少成本的情況下有效地完成企業的產品升級目標。最后,在進行產品迭代升級和改造的工作時應該盡可能使用之前已經購買的原材料,避免因為產品的升級換代而使用新型的材料,因為這樣會造成企業之前已經購買的原材料出現比較嚴重的浪費,實際上這也會占據很大的成本。
(二)控制材料成本
第一,控制采購成本。首先,生產制造企業的原材料采購部門需要通過廣泛的市場調研活動對各種潛在的原材料供應商的生產能力、材料價格以及材料質量等進行全面地掌握。通過對比選擇出一些質量過硬且性價比較高的原材料供應商。其次,生產制造企業在選擇原材料供應商時應該避免單一的供應渠道,因為這種模式有可能會導致其在后期的運營中因為對方供應能力出現異常而受到嚴重的影響。至少準備兩家材料供應商是提高生產制造企業抗風險能力的有效措施。最后,生產制造企業在簽訂原材料采購合同之前需要聯合本單位的技術、質量及其他各個部門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參與到價格談判以及合同評審工作中。進而從眾多的原材料供應廠家中篩選出一批生產能力強、信譽好且價格相對實惠的合作對象。
第二,做好材料的庫存管理。企業生產的所需的原材料以及生產出來的成品常常會形成庫存并消耗一定的管理成本,企業需要在庫房、人力資源、消防、保衛以及存儲等多個方面都投入一定的成本。因而在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中還需要采取有效地措施來消除庫存積壓帶來的管理成本,根據自身的生產情況設定合理的安全庫存指標是一種定量化的管理舉措,可以極大的提高庫存管理的針對性并有效地降低物資積壓來帶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風險。
第三,做好原材料質量管理。首先,企業在原材料的進場驗收環節必須組織其嚴格的檢查管理體系并對各種材料的數量、規格、型號、外觀質量、產品質量合格證書等進行嚴格的檢查。其次,各種原材料在廠區內搬運和存儲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操作不當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例如,外觀破損、受潮或者生銹等。在管理過程中需要通過對操作人員進行必要的技術培訓,使其充分掌握各種制度措施和操作規程,對于那些沒有按照合同要求進行原材料供應的商戶應該積極地開展索賠工作。
(三)控制生產成本
企業生產環節的成本控制工作涉及到非常多的流程且這些工作的組織和開展還與企業的生產特點具有密切地聯系,具體可參考圖1。
第一,投料控制。首先,原材料的投料比例、投料的數量對產品質量控制以及企業物資成本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管理作用,生產制造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應該建立標準化的投料工藝和方法,對每一種原材料的數量以及相互之間的比例實現精確化的控制。其次,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應該設計專門的監控措施對原材料的投料情況進行嚴格地監督,可以通過人力方式或者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來完成這一監督工作。一旦在工作中發現生產工藝的投料環節存在誤差就還需及時對其進行調整。
第二,工時控制。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長期以來都是其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為了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需要相關企業對各級管理人員做好專業技能培訓、職業道德培訓。與此同時,企業還應該通過績效考核的方式來提高全體員工的緊迫性,進而促使其高效地完成生產任務。最后,制定一定的激勵性措施并通過績效獎勵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也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
第三,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益。企業的機器設備在運行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水資源以及其他各種類型的物資。使各種機械設備可以低能耗、高效率地運行起來是提高生產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必要措施。
(四)人工成本控制
國內的人口紅利隨著物價和勞動力價格的不斷提升幾乎已經消失殆盡,現階段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客觀情況已經成為制約制造企業發展的一大因素。因而對企業的人力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也是促進其降低生產運營成本的一大措施和途徑。
第一,通過技術培訓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一定的技術培訓活動來全面的提高企業一線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效率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企業員工作為最重要的資源對其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
第二,采用更高程度的機械化作業方式。現代化的工業大生產中已經可以大量采用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線來代替傳統的人工生產模式。由此帶來的好處是企業可以借助現代化的工業機器人或者其他設備實現全天候的作業,至少在某些行業內可以極大的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率并減少企業對人力生產模式的依賴性。
四、結語
當前國外經濟出現了較大程度的發展停滯且國內市場需求也相對疲軟,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制造企業通過各種措施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及提升其應對挑戰的能力。國家在當前的經濟形式下提出國際、國內市場雙循環的發展模式。制造業企業在這種背景下需要從原材料的采購和管理、生產過程控制、人工成本控制等方面來降低其成本。
參考文獻:
[1]李月蘭.淺析制造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20(06):48-49.
[2]陳紅忠.探析制造業成本管控問題及對策[J].經濟管理文摘,2019,736(22):43-44.
[3]毛云.經濟新常態下制造業成本管控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7(16):47-48.
[4]孫吉玲.市場經濟環境下制造業成本管理問題的研究[J].大眾投資指南,2018,315(19):190-191.
[5]孫穎,張帥.當前制造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J].齊魯珠壇,2015(05):6-10.
[6]鄒杰.循環經濟模式下企業成本管理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04):130-131.
[7]郭百成.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成本管理措施[J].現代營銷,2018(08):139.
[8]康思達.循環經濟導向的企業成本管理策略研究[J].現代商業,2016(05):97-98.
(作者單位:合江縣會計委派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