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飛 李甦
編 者 按
支持幼兒做好閱讀與書寫準備,是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本期開始,我們將在“兒童早期語言發展與學習”專題欄目中陸續刊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李甦研究員及其團隊撰寫的系列文章。文章內容基于大量心理學研究基礎,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幼兒園一線教師介紹兒童前閱讀、前書寫等能力的發展特點,并提出中肯的教育建議。
傳統的閱讀發展觀認為,讀寫能力的發展始于兒童正式接受學校的讀寫教育。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Clay、Teale和Sulzby等研究者提出了一種與之不同的觀點,即“讀寫萌發”(emergent literacy)。這種觀點指出,兒童的讀寫能力并非是等到他們進入小學,接受正式讀寫教育后而“突然”出現的。在生命早期,幼兒就已顯露出了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和能力。例如,幼兒喜歡看圖畫書、能識別廣告牌或者包裝袋上的字。幼兒在早期階段萌發出的讀寫興趣和諸多能力是他們之后閱讀能力的重要預測指標,也是進行正式讀寫學習的重要基礎。
良好的環境在個體的讀寫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讀寫萌發技能發展的重要環境因素。本文將在梳理早期讀寫萌發技能的基礎上,詳細介紹家庭讀寫環境在讀寫萌發技能發展中的作用。同時提出創設良好早期讀寫環境的教育建議。
早期讀寫萌發技能
早期讀寫萌發技能與單純的文字識別或文本理解技能不同,研究者提出的早期讀寫萌發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閱讀態度
兒童在早期就已經開始形成對閱讀活動的態度。例如,是否喜歡圖書,是否喜歡閱讀活動等。這種態度的形成主要受兒童與成人、圖書或文字互動的影響。同時,兒童的態度也會影響他們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在學前期,如果幼兒能和閱讀材料(如圖畫書)以及文字有良好的互動經歷或體驗,就可能會形成較高的閱讀興趣。許多研究一致發現,兒童的閱讀興趣是促進其讀寫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文字意識
在接受正式的閱讀教育之前,幼兒在生活中通過與環境互動,形成了很多對文字的認識。文字意識(print awareness)指的就是兒童對文字這一符號系統區別于其他符號的認識。研究指出,文字意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對文字整體形態特征的認識。低齡幼兒首先要發展出對文字整體形態特征的認識,他們要能夠正確區分文字和圖畫,認識到文字這種符號在整體形態上的一些獨有特征。對文字構成元素的認識。就漢字系統而言,幼兒需要認識到漢字中包括有筆畫、筆畫組合及偏旁部首等。
對文字元素的構成規則的認識。無論是西方文字系統還是漢字系統,文字的構成元素之間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才能組成一個正確的單詞/字。例如,在漢字中,形旁一般位于字的上半部分或左邊,而聲旁則多出現于字的下半部分或右邊。
Levy等系統地研究了不同年齡兒童文字意識的發展,結果發現,幼兒在2歲左右就能意識到文字和其他符號系統的不同,他們開始能夠把文字和圖畫、涂鴉(? ? )以及其他類似于字母的圖形(? ? ?)區分開來。5歲左右的幼兒能基本掌握單詞的形態規則。例如,他們能認識到單詞中的字母都應該寫在同一行上。一個正確的單詞中,所有字母之間的距離應該是均勻分布的。此外,一個正確的單詞也應該是由很多個字母構成的,由一個字母構成的字母串不是單詞。6歲左右的兒童能夠基本掌握單詞構成元素的規則。例如,兒童能認識到字母和數字組合在一起不能構成一個單詞,如? ? ,單詞中的大部分字母應該是不同的,多個相同的字母不能構成一個正確的單詞,如? ? 。此外,單詞,且詞中字母的方向應該都是正向的。除了以上這些不同層面的文字意識之外,兒童還需要認識到文字的拼寫規則,如單詞中元音和輔音的正確位置,但學前兒童在這一方面的能力還相對不成熟。
近年來,中國的研究者采用實證的方式對學前兒童的文字意識和文字知識進行了一系列研究。這些研究發現,幼兒2歲左右能夠區分漢字與圖畫,4歲左右能夠區分倒置(上下顛倒)的漢字,表現出對漢字的方向意識。此外,4歲左右的兒童能夠意識到漢字的聲旁信息并能利用這些信息學習漢字。5歲左右的幼兒能夠敏感地覺察出漢字的筆畫特征,也能夠意識到漢字部件位置的信息。6歲左右,開始能夠區分鏡像(左右顛倒)的合體字。
從不同年齡兒童文字意識的發展中可以看出,學前兒童很早就已經產生了對文字符號系統的認識。隨著經驗的增長,他們對文字特征和文字內部規則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兒童在早期獲得的這些文字知識是后期學習閱讀的重要基礎。
(三)口語能力
除了對文字的認識之外,口語能力(oral language)也是早期讀寫萌發技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后期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密切相關。兒童早期的口語能力主要體現在詞匯(vocabulary)和敘事能力(narrative skills)兩個方面。
詞匯? 1歲左右時,嬰兒就已經能說出一些簡單的詞匯,18~24個月是詞匯量增長的爆發期。通過不斷地與成人以及圖書等媒介接觸,學前期兒童的詞匯能力會不斷提高。兒童的詞匯能力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衡量:詞匯理解(receptive vocabulary),即兒童是否知道一個詞語的意思是什么;詞匯表達(expressive vocabulary),即兒童是否能說出一個詞匯,如給兒童看一張“漏水”的圖片,讓他們用一個詞說說圖上發生了什么,衡量的就是詞匯表達能力;詞匯定義(word definition),即讓兒童解釋某個詞語的意思,如讓兒童說說“什么是道歉”。對于一些簡單的常見詞匯,學前兒童基本能夠正確解釋。
敘事? 除了詞匯之外,學前兒童的口語能力還表現在口語敘事方面。敘事通常指的是講故事。敘事能力的發展不僅與圖畫書閱讀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還與兒童后期的閱讀理解能力密切相關。
(四)語音加工能力
語音加工能力(phonological processing skills)主要是指兒童對字音的加工能力,包括語音意識、語音記憶和快速命名三方面。以語音意識(phonological awareness)為例,它主要是指兒童對語音的識別和操作能力。文字所對應的語音體現在不同的層次,例如音素和音節。在漢語音節中,聲母是音節開頭的輔音,韻母是音節中聲母后面的部分,又可分為韻頭、韻腹和韻尾。此外,聲調也是漢語音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對這些語音構成單元的感知和分割能力與閱讀能力(如閱讀準確性)的發展密切相關。已有的漢語研究中也發現,漢語閱讀障礙兒童的語音敏感性較差。
(五)簡單的閱讀和書寫能力
除了上述提到的早期讀寫萌發技能外,學前兒童也表現出了一些簡單的讀寫技能。他們會讀一些簡單的字和詞。如“大”“小”“日”“月”“爸爸”“下山”等。兒童也能寫出一些簡單的字,鏡像書寫在學前兒童中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
環境因素在讀寫能力發展中的作用
兒童的讀寫發展受諸多因素影響。常見的影響因素包括兒童的智力、注意能力等基本認知能力,以及一些和語言、文字相關的能力。如語音意識(對字音的識別和操縱能力)和正字法意識(對文字正確書寫規則的認識)等。除這些因素外,環境因素在兒童的讀寫發展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與讀寫發展有關的環境因素
每個人的發展都受遺傳和環境兩方面因素的影響。McBride將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應用到讀寫發展的研究領域內,提出了影響個體讀寫能力發展的不同層次的環境因素。
1.宏觀系統——文化和語言環境等
文化的影響體現在很多方面。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和兒童對學業成就的態度是不同的,亞洲國家的父母通常會更加重視兒童的學業成績。跨文化研究發現,中國兒童在閱讀上的表現相對更好。除文化外,兒童所處的語言環境也會影響讀寫能力的發展。如香港兒童通常會接觸到粵語、普通話和英語三種語言,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和在學校中學習的語言間的差異會讓他們的讀寫發展面臨更多挑戰。
2.外層系統——教育政策
在外層系統上,影響兒童閱讀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國家或者官方制定的教育政策。比如,什么時候開始正式讀寫教育。在香港,幼兒園進行正式的讀寫教育符合官方的教育政策,但對內地或者其他一些國家來說,學前期不要求對幼兒進行正式讀寫教育。這種教育政策上的差異可能會導致兒童讀寫發展進程不同。
3.中間系統——家長、老師和學校(幼兒園)之間的關系
在中間系統水平上,家長、老師和學校(幼兒園)之間的關系是影響兒童讀寫發展的重要因素,例如父母是否關心兒童在學校中的表現。關心程度高的父母更有可能及時關注到兒童在讀寫發展上的需要。當兒童在讀寫學習中出現困難時,他們也更能為其提供恰當的支持。
4.微觀系統——家庭和幼兒園
微觀系統是兒童直接接觸的環境,對于學前兒童來說,主要是家庭和幼兒園。在家庭中,父母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在幼兒園中,教師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二)家庭讀寫環境
家庭讀寫環境(home literacy environment)指的是家庭中,父母為兒童所提供的與讀寫相關的資源和親子互動活動,它是與兒童早期讀寫發展直接相關并且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家庭讀寫資源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家庭閱讀材料的數量,如家庭中的幼兒圖書量等;父母帶兒童去圖書館或者書店的頻率。豐富的家庭讀寫資源能增加兒童接觸和使用圖書以及文字的機會,有助于兒童獲得更多的文字和閱讀經驗。
親子互動活動也體現在兩個方面,即親子共讀和父母教授。盡管這兩方面都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進行的讀寫活動,但它們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親子共讀更加側重于讓幼兒理解書中文字內容的意思,而父母教授則更加側重于文字本身,如父母教孩子學習字母、拼音、漢字或簡單地閱讀一些文字。父母的教授并不是正式上課,也不是高度結構化的活動。在早期的家庭環境中,父母教授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如和孩子一起找書中帶有“口”的漢字,一起看路牌或者包裝袋上的漢字等。
在Sénéchal等人提出的家庭讀寫環境模型(home literacy model)中,系統地闡明了家庭讀寫環境的內涵以及家庭讀寫環境的不同方面在兒童讀寫發展中的作用。這一模型將家庭讀寫環境劃分為非正式的家庭讀寫環境和正式的家庭讀寫環境。“正式”和“非正式”只是在翻譯上的表達,并非指形式上的正式和非正式,兩者都是父母和兒童進行的親子互動活動。具體來說,非正式的家庭讀寫環境主要包括家庭閱讀資源和親子共讀,它們主要會通過影響兒童的口語能力,如詞匯,進而影響閱讀發展。正式的家庭讀寫環境,主要是指父母的教授。如父母教兒童文字或拼音,能直接影響兒童的字母/文字知識、語音意識等,進而對兒童的閱讀能力產生影響。
(三)家庭讀寫環境對讀寫發展的短期和長期影響
圍繞家庭讀寫環境模型,許多研究者展開了早期家庭讀寫環境與學前和小學兒童讀寫發展關系的研究,發現了家庭讀寫環境對讀寫發展的短期和長期影響。
1.家庭讀寫環境的短期影響
研究者發現,良好的家庭讀寫環境對中國學前兒童的讀寫發展有積極作用。例如,Liu等探查了家庭讀寫環境與大班兒童語音意識、詞匯以及漢字閱讀之間的關系,發現父母教孩子學習漢字的頻率能夠顯著預測兒童在語音意識方面的發展,進而影響兒童漢字閱讀能力的發展。家庭閱讀資源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詞匯方面,豐富的閱讀材料有助于兒童詞匯量的增加,也會對漢字閱讀能力產生積極作用。
2.家庭讀寫環境的長期影響
在讀寫方面的縱向研究中,Zhang等人在學前期測量了兒童的家庭讀寫環境,在一年級時測量了兒童的單詞閱讀能力,二年級時測量了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結果發現,父母的教授通過學前期的拼音知識間接地影響了兒童在一年級時的漢字閱讀能力以及二年級時的閱讀理解能力。另外,家庭閱讀資源對一年級的漢字閱讀和二年級的閱讀理解也有著明顯的正向作用關系。
由此可見,父母為兒童創設的家庭讀寫環境對他們的讀寫能力發展有著短期和長期的影響,早期為兒童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十分重要。
(四)父母和兒童特征的影響
在探查家庭讀寫環境的影響時,一些研究者也會同時檢驗父母和兒童特征的影響,并發現了二者對兒童讀寫發展的重要作用。本文中,我們主要關注父母對兒童早期讀寫發展的信念、兒童的興趣以及兒童自身的讀寫能力。
1.父母對早期讀寫發展的信念
父母對早期讀寫發展的信念主要是指父母對兒童在進入小學一年級前,應該具備某些讀寫能力的重要性的認識。如,父母是否認為學前兒童會寫自己的名字、會寫一些字、會讀一些字等十分重要。父母的這些信念或期待可能會直接影響他們對幼兒所進行的早期讀寫教育活動的內容及程度。
Martini和Sénéchal的研究發現,父母對兒童早期應具備讀寫能力的重要性的認識對其早期閱讀能力的發展有積極作用,這種作用在控制了父母的教授的影響后依然存在。這說明在家庭讀寫環境之外,父母本身對早期讀寫發展的信念也會對兒童的閱讀能力產生影響。
2.兒童對文字的興趣
兒童是具有能動性的個體,而非環境輸入的被動接受者。兒童本身的特征也會對他們的讀寫發展甚至是父母的行為產生影響。在Martini和Sénéchal的研究中發現,即使在控制了父母的影響之后,兒童對字母的興趣仍然能顯著地影響他們的早期閱讀能力。這一結果證實了兒童的興趣在讀寫發展中的重要性。在漢語兒童中,我們的研究也發現,對文字的興趣能顯著預測4歲兒童的漢字閱讀能力。
3.兒童的讀寫能力
一些研究發現,兒童早期所具備的讀寫能力會對家庭讀寫環境,尤其是父母的行為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兒童之后的讀寫發展。在近期的一項縱向追蹤研究中,研究者在幼兒園初期測量兒童的字母知識;在幼兒園末期測量其家庭讀寫環境(父母的教授和親子共讀);在小學時期,測量兒童的閱讀能力。結果發現,兒童在幼兒園初期的字母知識與他們在幼兒園末期的家庭讀寫環境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而早期的家庭讀寫環境又促進了兒童在小學時期的閱讀發展。
我們針對北京學前兒童的一項縱向追蹤研究也發現,中班兒童的漢字閱讀能力和文字意識能顯著影響他們在大班時的家庭讀寫環境特征,尤其是父母的教授行為。這說明,當兒童在早期表現出較好的能力時,父母可能會提供更多的支持來幫助他們學習閱讀。
綜上所述,在家庭中,父母與兒童之間存在著雙向的作用關系。父母的行為可以給兒童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兒童本身的發展狀態或能力水平同樣也會影響父母的行為。父母應當對兒童能力上的變化保持敏感性,根據兒童的發展狀態適時調整家庭讀寫活動,給兒童更好的支持。
創設幼兒讀寫萌發技能發展的良好環境
家庭讀寫環境的研究結果對幼兒園的早期讀寫教育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根據生態系統理論的觀點,幼兒園和家庭是幼兒直接接觸的兩大重要的環境,教師和父母都會對幼兒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父母與教師、幼兒園之間的關系也是影響讀寫發展的重要環境因素之一。
(一)了解并促進讀寫萌發技能的發展
幼兒的早期閱讀學習并非是一張白紙,他們所獲得的諸多讀寫萌發技能都是閱讀學習的重要基礎。作為教師,應當了解幼兒學前期讀寫能力的發展變化,有針對性地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促進幼兒讀寫能力的多方面發展。如,為兒童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源,定期開展閱讀活動,豐富活動形式,鼓勵幼兒參與閱讀活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興趣;利用圖畫書閱讀幫助幼兒學習更多詞匯,注重詞匯理解,提升表達與敘事能力;通過適宜的游戲或活動引導幼兒了解一些與文字相關的知識(文字的書寫方向、閱讀方向和文字的構成)等。
(二)尊重個體差異,提供發展適宜性的支持
在早期的讀寫教育活動中,教師需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個體差異,為他們提供不同類型的讀寫活動。如,對于低年齡的兒童,活動開展以了解圖畫書閱讀的基本知識、培養的閱讀興趣為主;對于中大班幼兒,以積累更多詞匯和文字知識、注重語言表達為主。
(三)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早期閱讀理念
前文提到,父母的早期閱讀學習信念對兒童的閱讀能力有顯著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幫助幼兒家長樹立正確的早期閱讀學習觀念,讓家長認識到這一階段在幼兒讀寫發展中的奠基作用。除了觀念上的改變,教師需要進一步向家長普及家庭讀寫環境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向父母介紹家庭讀寫環境的內容、與幼兒早期讀寫技能發展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為兒童創設有助于早期閱讀學習的環境等,幫助父母在家庭中為幼兒提供資源并開展親子互動活動。
(四)提供共讀活動示范
親子共讀的頻率是影響兒童閱讀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高頻率的親子共讀活動有助于兒童口語能力,尤其是詞匯的增長。共讀質量則主要體現在與兒童一起閱讀時成人所采用的策略。除了幫助父母樹立正確的早期閱讀學習觀念之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家長學校開展培訓活動,如圍繞“如何在共讀活動中更好地與孩子互動”等主題給家長具體指導,示范如何更好地與幼兒開展共讀活動。
在日常生活或與幼兒一起共讀時,家長可對幼兒的文字學習進行指導。例如,引導幼兒認讀一些常見字或他們感興趣、想認識的字;認識文字的構成要素(筆畫、偏旁等)等。心理學研究表明,即使不教識字,幼兒在學前期也已經表現出了文字意識,獲得了很多文字知識。尊重幼兒的發展特點,不應僅僅理解為“不能教授超越幼兒發展的知識”,而是要切實地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能力來提供助力。早期讀寫學習應當跳出“教”與“不教”的困擾和糾結,回歸到兒童發展本身,深入思考在何時以及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支持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學前期是兒童讀寫發展的奠基時期,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應當密切協作,共同為幼兒打造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助力幼兒早期讀寫萌發技能的發展。
本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漢字視覺加工專家化發展的早期行為及腦電活動預測指標”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31571140。
本文通訊作者:李甦,博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Email:lis@psych.ac.cn。
參考文獻
1. Li, X. F., & Li, S. (under review). The varied influence of the home literacy environment on Chinese preschoolers word reading skills.
2. Liu, C. N., Georgiou, G. K., & Manolitsis, G. (2018). 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s of parents' expectations, family's SES, and home literacy environment with emergent literacy skills and word reading in Chinese.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43, 1-10.
3. Martini, F., & Sénéchal, M. (2012). Learning literacy skills at home: Parent teaching, expectations, and child interest.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Revue Canadienne Des Sciences Du Comportement, 44(3), 210-221.
4. Sénéchal, M., & LeFevre, J. A. (2002).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reading skill: A five-year longitudinal study. Child Development, 73(2), 445-460.
5. Zhang, S. Z., Inoue, T., Shu, H., & Georgiou, G. K. (2020). How does home literacy environment influence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Chinese? Evidence from a 3-year longitudinal study. Reading and Writing, 33, 1745–1767.
6. Zhang, W., Ni, A., & Li, S. (2021). Development of orientation sensitivity to Chinese compound characters in 4-to 6-year-old children. PsyCh Journal, 10(1), 33-46.
7. 張麗, 李甦. (2018). 3-5歲兒童漢字方向敏感性的發展. 心理與行為研究, 16(1), 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