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診斷”欄目的專家:
您好!
在我們班有一個特別的區域——標本制作區。孩子們會收集很多植物放到班中植物角進行觀察,時間長了植物就會干枯,為了讓植物能夠長久地保留下來,孩子們經過調查,最后選擇了“滴膠標本制作”方法,標本制作區就這樣產生了。
今天芃芃在標本制作區里做了一件與眾不同的事情,他把在植物區發現的螞蟻直接進行了標本制作。芃芃先把膠配好,再把找來的螞蟻直接撒在膠里。我很奇怪他為什么選擇螞蟻來進行制作,便上前詢問:“芃芃,你今天選擇了螞蟻進行制作呀,怎么想到用活螞蟻進行制作的呢?”芃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因為螞蟻是害蟲,所以我就拿它做標本。”“你認為螞蟻是害蟲,對嗎?”“對,全世界的人都會認為螞蟻是害蟲的。”在之后的區域分享時芃芃很高興地將這件事和小朋友進行了分享,而后他還進行了統計:“認為螞蟻是害蟲的請舉手,認為螞蟻是益蟲的請舉手。”統計的結果超出了芃芃的預想,選擇螞蟻是益蟲的小朋友為多數。芃芃沒有了笑容,小聲地說了一句:“咦,這是怎么回事啊?”在統計的過程中芃芃還說了自己認為螞蟻是害蟲的原因。但有的小朋友則說螞蟻是有生命的,我們不能隨便結束它的生命。在分享結束時我給小朋友留下一個小任務:去查一查哪些螞蟻是害蟲,哪些螞蟻是益蟲。
分享結束后我也在思考,本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的珍愛生命、愛護小動物這一原則是沒有錯,但是既然孩子開始對活體標本產生了興趣,有了這方面的需求,我要怎樣滿足幼兒呢?從哪一步開始幫助幼兒去進一步學習呢?
期待專家的解答。
北京市西城區曙光幼兒園? ?曾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