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產業的迅速發展,數字媒體專業人才需求急缺,數媒專業成為近年來各高校開設最多的專業。(教育部2019年公示《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專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2019年電子信息大類新增備案和審批專業有189個,其中開設最多的是數字媒體專業。)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到2020年市場上的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缺口達到100多萬人。由此可見整個數字媒體產業對數字媒體專業的人才有巨大的需求量,但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的培養卻落后于產業的需要。在本文的研究中,重點是探討數字媒體產業教學融合教學與實踐研究。
關鍵字:數字媒體;產學融合;創新教學;實踐研究
1.數字媒體專業發展與現狀
數媒設計專業是集藝術與技術為一體的專業,立足于藝術、技術復合型人才的培育,以此為著力點,各大高校引進“產教融合”勢在必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是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成功的共同規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指明了新方向。
根據國家教育部2019年12月發布的《高等職業學校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標準》,數媒專業要培養職業面向為數字視頻策劃制作的崗位人才。數字視頻行業正發生著劇烈變化,《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指出,短視頻發展勢頭迅猛,反超綜合視頻成為使用第二多的應用,短視頻顛覆了傳統數字媒體視聽傳播的整體格局。2014-2018年移動互聯網視頻內容市場規模達1871.3億元,短視頻市場同比增長744%。從市場規模的數據來看,“綜合視頻”和“網絡直播”每年的市場規模每年比前一年增長最多的時候也只有200多億元,但“短視頻”2018年比前一年,增長了400多億元。數據顯示,2018年6月之前,“長視頻”日均使用時長領先,2018年6月之后,“短視頻”日均使用時長反超“長視頻”,并持續領先。
2020年疫情期間,僅2個月時間短視頻形式裂變式發展。2020年1月20日至1月31日期間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6.48億,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走進短視頻直播間、快手肺炎防治頻道點擊量突破30億次;疫情直播累計超過10億人次觀看;政務號發布的內容播放總量高達25億。短視頻科普、知識傳遞、情感輸出再到直播課堂,線上查詢門診信息、開通問診入口,短視頻正在與越來越多的媒體、受眾形成強的粘性,并成為主要的信息傳播載體。經過這次疫情,短視頻已完全形成了一個新的數字媒體運營形式。
在未來短視頻的紅利背景下,電商、企業、政府、景區等各行各業在形象宣傳、產品營銷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復合型影視制作人才,尤其是小微企業的缺口更是龐大。如何準確的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如何高效優質的為行業培養優秀的短視頻內容創作和從業者,如何將產學融合帶來經濟效益,服務企業數字媒體產品需求,這給高職數字媒體專業教學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創新與探索空間。傳統數字媒體教學形式已不足以滿足現狀的行業需求,數字媒體產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隨之而來的是高職數字媒體專業教育所產生的適應性變化。在當下數媒行業短視頻發展的新態勢下,探索數媒專業產學融合的創新模式和最優路徑尤為必要。全民短視頻新技術背景下,專業教學如何與企業合作,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為數媒業界提供優質人才,是本項目探討的重點。
2.數字媒體專業產學融合方式
(1)以學生為本、企業成果為導向、持續改進”用輕量型小微企業短視頻項目探索數字媒體專業產學融合創新教學與實踐。接軌行業新形勢、培養優秀的短視頻內容創作者和從業者,突出技能特色,強化實踐育人。探索以短視頻項目為載體,將產學融合帶來經濟效益,以解決行業變化帶來的職業教育挑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探索產學融合的創新教學與實踐方法。
(2)根據數媒行業發展需求,產學融合企業輕量型短視頻項目,展開教學與人才培養。引入OBE理念的教育模式“學生為本、成果導向、持續改進”,一方面,輕量型企業短視頻項目能讓學生在課程學習的同時就進行整體項目把控、崗位鍛煉,減少畢業等待期,讓學生通過產業實踐獲得從業成功經驗或輔助創業,實現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另一方面,學生項目實踐結合地域優勢,幫助小微企業把握短視頻風口,擴大視頻營銷、解決企業痛點,讓產學結合成果產生經濟效益。
3.數字媒體專業產學融合教學內容的創新
(1)在此短視頻爆發傳播背景下,電商、企業、政府、景區等各行各業在形象宣傳、產品營銷方面都需要制作大量的影視作品。影視作品制作對象不再是復雜的電影電視劇,而是變成了全民短視頻、視頻帶貨的網絡流量載體。內容需求方面,影視作品更突顯個性化,從“觀看一個宏觀復雜的故事片”變成“碎片化、話題性、畫面吸睛”的全民短視頻內容。傳統教學只注重電影電視劇等長篇故事、長周期制作的影視作品創作的內容已不適用于新的行業發展需求,通過企業合作,開拓研究短視頻教學內容的開發,如vlog、科普、短劇場、街拍、路采等不同視頻形式的制作教學,填補傳統教學內容空白。
(2)輕量型企業短視頻項目與教學實踐的融合:引入小微企業的輕量型短視頻實踐項目,探索學生項目實踐與短視頻行業爆發增長結合的有效途徑。用短周期、快節奏、短小精悍的企業20秒短視頻制作項目作為學生實踐對象,教學實踐“目標清晰、按需創作”,項目內容豐富多樣,且符合移動互聯網生態下學生的興趣喜好,產教融合項目學生“接得住、拿得下、吃得進”。產教融合項目選擇上,不一味追求“大而全”,旨在“小而美”學生可以自由支配學習時間從而更自主學習,不需要被灌輸理論和結果,而是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分析、歸納來制作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另一方面,需求方都是學校周邊的小微企業,學生能與客戶進行有效直接溝通,增長職業素養。
(3)短視頻背景下,數媒專業人才的無縫銜接崗位技能:行業發生的變化,對應的職業素養也發生改變。在從業能力方面,專業素養體現在“小團隊、更新頻率高、制作周期短、創意年輕化”的特征。對接崗位需求,培養用戶感知能力、內容創作能力、用戶運營能力。通過大量的小微企業項目實踐,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企業中,減少不必要的適應期和磨合期,增加就業率。
4.結語
(1)傳統產學合作項目引進的大多是電影電視劇級別的長周期大制作,不適用于所有院校。這種大型項目的數量和形式有限、制作周期長成果反饋慢,1-2年才能制作完成投放市場得到觀眾反饋,學生實踐體驗如管中窺豹,無法及時獲得有效成長。本項目探索將輕量型企業項目引入教學實踐,內容上能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用及制作,項目種類豐富趣味性強;時間上,制作周期短(1-3天)并能迅速檢驗成效,提交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能迅速得到市場反饋。
(2)移動互聯網短視頻行業迅速發展,數媒產業社會需求劇烈變化,將實時變化的企業短視頻制作項目需求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進入生產實踐中,讓學生通過實踐來歷練和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工作經驗,打破以往封閉式的教學課堂,轉變成符合社會市場發展中所需要環境更是可以促使其課堂內涵得到充分的豐富,并且教學資源也會得到明顯的改善重視行業新技能的培養,實現短視頻運營師崗位無縫對接。個性團隊化教學,采用項目引領、任務啟發、經驗分享、互動交流、積分管理等手段,推進理論用于實踐的教學改革,讓學生積累成功的從業經驗
(3)結合地域優勢、深入產學融合,服務地方經濟。創新教學環節提升教學效果。如,與銅官窯非遺傳承人創設校外實訓基地,讓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專業課程教學,讓專業課程實踐學習成果服務于中國傳統文化產業,通過短視頻帶貨、網紅景點短視頻打造等手段帶來經濟效益、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建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幫助小微企業把握短視頻風口,擴大視頻營銷、解決企業痛點,讓產學結合成果產生經濟效益。
作者簡介
李媛(1991.1~),女,漢族湖南醴陵,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為數字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