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防信息通信是開展消防工作的重要基礎,快速高效的信息傳輸對于增強消防救援隊伍的反應能力和決策水平,實現各種救援力量的合理調度、有序指揮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論述了新形勢下加強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的意義、當前消防應急通信保障存在的問題和加強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的優化對策,以期為消防救援應急通信發展提供有效的思路,增強消防通信保障能力。
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頻繁發生,滅火救援工作呈現出突發性強、技術要求高、處置難度大、作戰時間長等特點,尤其是跨區域協同作戰越來越頻繁。為適應新時期搶險救援工作的需要,消防通信人員需要在不同的環境中確保整個救援信息的暢通無阻,實現“組成網、隨人走、不中斷、聯得上,看得見、聽得清、能圖傳、能分析”的消防通信要求,促進救援效率的提高和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強化消防通信保障能力。
一、當前消防應急通信保障存在的問題
(一)通信設備問題
通信設備是應急通信保障體系的基礎,健全的通信設備是保障通行順暢的根基。從實際來看,應急通信設備的建設水平目前尚難達到先進化、全面化的程度,由于搶險救援和災害事故處置的突發性、隨機性,特別是重大事故發生時,救援行動過程中隊伍集結時間非常有限,往往是邊下達出動命令、邊集結隊伍、邊編配救援器材,通信器材調配時間往往很短,從而導致無法在第一時間調全通信器材特別是發電機等配套器材,整體器材也缺乏統一性,消防救援現有通信裝備難以做好全方位保障,致使信息的收集延誤,影響消防救援工作搶占先機。
(二)專業人才缺失
先進完好的設備只有依托一支知識過硬、反應迅速、作風頑強、保障有力的應急通信專業保障隊伍才能真正發揮信息建設的效能。但是,我國大部分消防救援隊伍人員的信息化專業化水平不高,消防救援院校信息化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很多一線通信員不具備進行應急通信設備操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運用現代應急通訊設備進行救援工作開展時,不能準確地對事故現場的信息進行收集,既不利于消防救援工作的順利展開,也對消防救援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脅。
(三)實戰訓練缺乏
目前,我國消防救援隊伍對于應急通信保障設備訓練的程度不一,部分消防救援隊伍并沒有把應急通信保障訓練真正納入到日常訓練體系中,大多停留在計劃上,訓戰脫節,并未堅持貫徹重在經常、重在日常的原則,使得消防救援人員對于應急通信保障設備的運用能力不高,熟練度不夠。災害事故發生后,往往要求短時間內調派消防救援力量迅速開展救援工作,消防通信保障人員在極短的時間進行應急通信準備工作,平時實戰演練的弱化導致在實際事故救援工作時不能快速、正確地使用應急通訊設備,延誤事故現場信息的收集和反饋。
二、加強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的優化對策
(一)推動應急通信設備更新升級
為應對紛繁復雜的災害事故現場,各單位應根據應急通信裝備實戰需求,推動信息通信設備轉型升級,實現傳統手段與現代手段相結合,基礎裝備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優勢互補、提高作戰效率。一是夯實基礎設備建設,根據實際情況配齊配足車載式、背負式和手持式短波電臺,組建短波通信網,重點配備于應急通信保障分隊、輕騎兵小分隊,在現場快速建立消防獨立高效、自上而下的指揮調度通信網,從而保障基本的語音信息傳輸。二是加強先進手段的引入,在信號覆蓋弱的地區可以使用衛星電話、衛星便攜站等便攜應急通信設備實現可靠穩定的遠距離通信;借助LTE4G自組網高兼容性、低損耗、高帶寬的特點,無須依賴基礎公網通信設施、無須人工設置,即可實現隨時隨地快速組建應急通信網絡,可為視頻、語音、數據等上層應用提供透明傳輸渠道,實現數據共享和可視化救援;在地下、隧道進行救援,還可以采取“多條”無線網絡技術搭建現場無線MESH網絡,有效解決因遮擋造成的通信不暢或盲區,確保“有人必有網”,將采集到的火場內高清視頻信息回傳至現場指揮中心,以便指揮人員全面掌握災害現場信息,作出科學決策。
(二)加強應急通信專業隊伍建設
充分認識人與裝備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防信息通信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一支高素質的隊伍作為基礎,才能更好地發揮信息裝備的最佳效能。一是從源頭做好專業人才配備。針對信通人才短缺的現狀,優先選拔計算機專業、通信專業等學歷對口的人員和熱愛鉆研信通業務的人員到通信崗位隨崗鍛煉,提升消防信通隊伍整體的專業質量;二是加強信通崗位培訓。分批次、分階段深入推進信息通信保障崗位練兵活動。依托消防系統內部專家、技術骨干深入各支隊和救援站巡回授課,既考核基層人員信通設備熟悉情況、點對點地摸底,又能將各個通信設備的原理講通、講透,面把面地講“原理”;另一層面,大力開展各通信設備廠商針對自身設備的專題培訓,根據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答,手把手地講“實操”,從而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各類通訊設備;三是突出日常訓練實戰導向。要根據應急通信保障任務特點和轄區實際,制定有針對性、有操作性的保障預案和訓練教材,要熟悉所在轄區自然環境、天氣情況和電磁環境等情況,不定時進行應急通信保障演練。同時,結合跨區域救援演練,設立遂行通信保障演練科目,提高在高原、山區、高溫、寒冷等特殊的自然環境下完成通信保障的能力,確保不同條件下的消防應急救援任務通信暢通。
(三)規范通信保障處置程序加強經常性的通信演練,確保有任務時應對得當,組織有序,形成規范的操作規程。
各級通信力量抵達災害現場后,要第一時間向上級報告災情、回傳現場圖像。專人負責現場通信組織工作,統籌調度現場通信力量和資源。前后方分工協作,建立“縱向貫通、橫向聯動、扁平可視、高效暢通”應急通信保障網絡和體系。首先進行災情偵察,前突組到達現場后按照“固移結合、點面配合、空地一體”的模式,通過微信小視頻、單兵圖傳、布控球、無人機、監控資源、消控室信息對接等手段,高質量、高標準采集現場信息。第一時間按照“直調直報”模式報告災情動態、救援進展等信息;迅速回傳現場視頻監控圖像;按照“手機橫屏拍攝+講解介紹”的模式,定時拍攝微信小視頻,觀測對比災情變化,同步播報時間、地點、報告人、災情發展、救援情況等關鍵信息;選擇安全有利、易于觀測的區域架設衛星便攜站、單兵圖傳、布控球,多點位、多角度交叉拍攝災情動態和救援進展;成立無人機航拍小組,不間斷航拍災害現場圖像,供前方指揮部和總隊指揮中心決策參考;拍攝全景圖素材,前后方協同,快速制作全景“鳥瞰”圖,測量計算起火建筑、周邊毗鄰情況、力量部署等數據,輔助領導指揮決策。之后進行現場通信組網,結合災害特點和現場實際,綜合運用公網傳輸、聚合通信、衛星通信、多網融合、光纖跳轉等手段實現異構網絡搭建,第一時間回傳音視頻資源。對于深入內攻的指戰員,存在信號盲區的情況下,利用專網定向保障的手段建立通信節點,保持與前方指揮部的互通。優先考慮使用多鏈路聚合路由器將現場指揮視頻終端、調度臺接入指揮調度網。運營商到場后,就近接入基站、機房、綜合業務區傳輸節點,利用有線方式接入指揮調度網。
選定衛星便攜站架設區域,建立備用通信網絡。利用通信指揮車作為前方指揮部,發揮通信樞紐作用,實現指揮中心功能前置。
結語
消防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設對于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配備充足精良的先進裝備、打造一支過硬的應急通信隊伍、建設高效暢通的應急通信制度體系,形成集團合力,提升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為建設新時期應急救援體系提供有效的通信保障。
作者簡介
薛劍(1983.09—),女,滿族,三級指揮長,碩士,北京市海淀區消防救援支隊,信息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