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的新聞發布會宣布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志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部完成,標志著困擾了中國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了歷史性的解決。脫貧攻堅完成之后,我國‘三農’工作重心將轉向鄉村全面振興,而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將圍繞產業興旺進行部署。
關鍵詞: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科技支撐
抓住產業興旺的牛鼻子
要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必須抓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因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產業興旺,才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才能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農產品,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只有產業興旺,才能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穩定社會秩序;只有產業興旺,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和社會資本投入到三農中,更好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所以,產業興旺是推動農業、農村和農民全面升級、全面進步、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
產業興旺有利于確保國家糧食供給安全穩定。當前,我國糧食供給能滿足基本需求,是處于緊平衡狀態,但糧食安全問題不能有任何閃失。我們是一個十三億人口大國,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糧食安全尤為重要。所以,我們要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在實現產業興旺的過程中,優先保障糧食生產,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保證糧食總量和質量安全穩定,確保中國人飯碗裝中國糧食。
產業興旺有利于增進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鄉村產業的興旺首先帶動的是農村經濟的繁榮,隨著農村產業鏈條的延長,就地吸收更多農民就業,不僅增加了收入,而且還解決了留守兒童、贍養老人的問題。所以,隨著鄉村產業的發展,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
產業興旺有利于推動農村各項事業振興。鄉村產業發展壯大,為更多優秀人才和社會資本投入到三農中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隨著農村產業的興旺發展,城市的優秀人才,大學畢業生都會回鄉發展,帶動鄉村人才振興,進而推進鄉村的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社會的全面振興,提高鄉村治理水平,夯實黨的執政根基。
產業興旺有利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踐證明,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能盡早實現脫貧的地區都有自己的主導產業。所以,發展鄉村產業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就必須是貧困地區的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發展好、鞏固好,這樣貧困地區的廣大農民才能通過產業發展實現就業、增加收入。因此,只有實現鄉村產業的蓬勃發展,才能有效防止返貧和新的貧困發生。
實現產業興旺必須解決好生產什么、誰來生產、怎么生產的問題
找準市場定位,滿足市場需求,解決生產什么的問題。實現產業興旺,生產什么必須符合市場需求。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也在升級換代,這種情況下生產什么,市場說了算!這就是現代營銷理論的市場營銷觀念,即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這叫適銷對路,而不是你能生產什么就埋頭生產什么,你能生產的也許市場不需要或者已經淘汰,就會形成積壓,這是產能過剩。所以,在決定發展什么產業之前,必須進行有效的市場調研,密切關注市場需求變化,分析市場前景,結合自身優勢,尋找我們能滿足市場鏈條中某個環節,找準市場定位。這樣的產品因為能滿足市場需求,將會很容易被買走,而不是生產產品,再推銷產品。基于這種理念,我們必須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以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做為主攻方向,緊緊圍繞市場需求發展產業,根據市場需求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以前在農產品出現賣難的同時,仍有一些優質、安全、有機的農產品,需求旺盛,供不應求。所以現在要實現農村產業興旺不是通過化肥農藥單純追求產量的增長了,而是要調整結構,大力發展綠色、優質、富有特色農產品,滿足消費升級換代新需求。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解決誰來生產的問題。實現產業興旺必須有人才做保障。鄉村產業發展不僅需要高學歷的城市專業人才,更需要鄉村本土人才。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業生產主要由留守的中老年人來完成,勞動力空心化已經成為制約現代農業發展以及鄉村振興的重要問題。如果沒有一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參與鄉村振興,很難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根本轉變。當前,現代農業的發展對新型職業農民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必須進一步加大職業農民的培育力度,使他們拓寬視野,更新觀念,掌握技術,提升技能,從而培養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會創業、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職業農民,這將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力量、核心力量。
當然,鄉村振興除了解決人的問題,還需要解決錢的問題,既需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也需要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會同時帶動人才、技術、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注入,這有利于加快建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最近,為應對疫情影響,遏制農業投資下滑,農業農村部制定印發了《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鼓勵社會資本在農業產業、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等四大方面、12個領域投身鄉村建設,并要求地方政府加快健全對接平臺,為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搭建橋梁、在用地、用電、信貸服務、經營風險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調動社會資本的投資積極性,讓農業真正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加大科技支撐,增強發展后勁,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科技支撐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動力源,是破解鄉村振興進程中遇到難題的金鑰匙。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于科技進步。目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總體上還處于要素驅動階段,實施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農業農村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不健全、農業科技投入不足、產業競爭力不強、綠色發展水平不高、農民增收動力不足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著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綠色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要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利用,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通過增加投入,提升科學技術研究水平,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提升農業產業的競爭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現代科技驅動農業、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生產方式改造農業,才能構建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農業產業體系,才能為產業興旺提供真正的動力源泉。
作者簡介
張哲曄,1966年出生,女,漢族,山西省河津市人,中共運城市委黨校高質量發展研究室副教授,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管理,農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