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萍 呂智科
摘要: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促進了我國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設發展,加上用地面積的減少,高層建筑一時間成為建筑領域施工的主要建筑形式。由于高層建筑有一定特殊性,在施工時需要特別注意其基礎承載能力,筏板基礎結構能夠很好的滿足高層房屋建筑的承載力施工需求,但是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質量問題,文章結合實際就如何規避這些質量問題進行了思考研究,旨在能夠為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的整體施工質量提供保障。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引言
建筑物采用何種基礎形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建筑工程的筏板基礎由于其底面積大,故可減小基底壓強,同時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并能更有效增強基礎的整體性,調整不均勻沉降。但是從實際施工情況來看,建筑工程的筏板基礎工程建設大鍋菜中容易出現混凝土施工問題,為了能夠更好的保障建筑基礎牢固、穩定和安全,需要施工人員科學使用建筑工程的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文章結合某工程實際情況,從施工準備、施工技術、施工維護等方面具體分析建筑工程的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優化對策。
1工程施工特點和施工重點難點分析
1.1工程施工特點
工程施工設計主要分為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地下共3層,地下1層為公交、地鐵、出租車等交通轉換及公交車停車場,地下2層為社會車輛停車場、設備用房平戰結合人防工程,地下3層為停車庫、設備用房、平戰結合人防工程。
地上部分:裙房4層為本樞紐中心配套的站房、商業,5層以上1棟配套宿舍樓(5層~16層)及1棟配套辦公樓(5層~22層),檢修地溝1層。工程為掘開式平戰結合人防工程,防空地下室總建筑面積為12790m2,包括3個2等人員掩蔽所、1個1等人員掩蔽部、1個專業隊隊員掩蔽部、1個專業隊裝備掩蔽部及1個人防電站。建筑設計等級為一級;設計防火分類及耐火等級:工程為一類高層民用建筑,主體耐火等級一級,地下室耐火等級一級;工程結構形式為框架、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建筑主體結構合理使用年限50年。工程樁基采用沖孔灌注樁,底板為筏板基礎,地下設置高壓擴大頭抗浮錨桿。
1.2施工重點難點
工程施工體量大,地下室面積較大,3層地下室按照施工圖紙后澆帶可劃分為17個區域,地鐵貫穿整個地下室,工程施工重點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因為地鐵貫穿整個地下室,且地鐵采取明挖方式,地鐵貫穿整個地下室的混凝土施工范圍,是整個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重點。地鐵南北向貫穿整個地下室,地鐵貫穿地下室的區域采取明挖,長度約250m,施工難度較高。地鐵明挖時,地鐵沿線區域兩側施工區域需要設置圍護樁,但會對土建工程樁施工造成不利影響。地鐵圍護樁與承臺局部有咬合部位,需要互相配合,影響施工進度。
地鐵圍護樁冠梁跟承臺咬合的部位施工,地鐵冠梁先行施工,到此部位時破除冠梁,保證承臺完整施工,確保施工安全、結構安全。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施工難點是因溫度應力容易產生裂縫,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降低裂縫發生幾率。加強對施工材料的質量控制,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澆筑與振搗等環節,準確計算、控制混凝土溫度,并制定針對性的溫度控制措施。保證混凝土和易性符合規范要求,為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提供技術保障。
3技術具體運用
3.2施工工藝
3.2.1定位放線
在基礎階段選擇外控為主、內控復核的方式來完成定位放線,在開挖基坑作業完成之后還需要向坑內引入坑外軸線控制樁,設置好對應的水準點,在檢查合格之后實施固定保護工作。在澆筑完成混凝土之后需要及時放出建筑外邊線、主要控制軸線,按照建筑平面的幾何結構尺寸大小完成直角坐標系的設置。在定位基礎階段要著重考慮豎向結構的柱、剪力墻,在彈出橫縱軸線之后按照柱、剪力墻、主要軸線所在位置的關聯性來將結構邊線放出,并將模板控制線設置在邊線之外10cm左右的位置上。
3.2.2墊層混凝土結構
在澆筑之前需基底標高仔細檢查,確保其基本參數設置滿足工程的設計要求,在設定好參數之后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實施地基驗槽,確定開挖深度、基巖基本條件。結合工程建設的基本要求文章所研究工程選擇C30型號的混凝土作為筏板基礎墊層,基本厚度設定為10cm。澆筑施工段分三個區域進行,在墊層澆筑操作的時候還需要提前預留一個長寬為100mmx50mm的小溝到筏板墊層邊緣的位置,通過設定這樣的位置將水源及時排進集水坑。
3.3大體積混凝土的攪拌和運輸技術
在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支撐技術應用的材料需要由專門的混凝土供應商供應到現場,使用輸送泵對混凝土運輸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運輸混凝土材料的時候要將混凝土攪拌設備的運轉速度設定為低速度運轉,在材料運輸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安排專業的人員來根據現場情況調節輸送泵的壓力大小,并就輸送泵的運輸狀態進行及時的檢查和記錄。第二,盡可能的選擇水泥漿或者水泥砂漿來作為輸送泵運輸的主要材料。
3.4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和振搗技術
在高層建筑筏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要密切關注振搗、澆筑,根據工程實際情況來合理調節振搗和澆筑,在完成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之后需要緊接著開展混凝土的振搗,按照施工方案優劣可以將振搗劃分為全面分層振搗模式、分段分層振搗模式、斜面分層振搗模式三個類型,根據混凝土的厚度來選擇具體點澆筑振搗方案。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來看,全面分層振搗一般適合應用在尺寸比較小的澆筑面;分段分層澆筑振搗適合應用到長度長,但是厚度和總體面積比較小部位的施工;斜面分層澆筑振搗適合應用在結構長度超過總體板面厚度三倍的澆筑部位。
結語
綜上,為了能夠緩解因為城市化進程出現的土地資源利用緊張問題,社會范圍內的高層建筑數量增多,高層建筑也成為城市建設的主要建筑類型。筏板基礎施工技術是高層建筑施工的中的常用技術,在這一技術的支持下能夠提升建筑基礎的整體性,調整建筑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不均勻沉降問題。但是從實際施工情況來看,筏板基礎施工技術在使用不恰當的情況下會使得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問題,最終對筏板基礎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焦明.控制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隙的技術研究[J].價值工程,2020,39(03):266-268.
[2]陳祥熙.高層建筑工程中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探討[J].四川水泥,2019(01):286.
[3]龍云.高層建筑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7(35):27-28.
[4]夏星.高層建筑工程中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J].石油化工建設,2017,39(0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