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韓國的漢語教學歷史已發展多年,但至今對朝鮮日劇時期的教學研究較少。鑒于此,本文運用對比分析法,文獻研究法等對朝鮮日劇時期(1910-1945)的自學教材《無先生速修中國語自通》(1929)與《『內鮮滿』最速成中國語自通》(1939)進行研究,比較了二者在體例方面的異同。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材;教學體例:韓國漢語教學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但是針對韓國漢語教育的研究遠遠少于歐洲國家,尤其是朝鮮日劇時期(1910-1945)的漢語教育。目前對這一時期的教育文獻的收集中,以往的學者并沒有針對這兩本教材的研究。
(二)研究現狀
目前對韓國漢語教學的研究多集中于近些年志愿者和教師的外派的教學經驗和朝鮮時期。而對于朝鮮日劇時期,研究較少。這一時期涉及的教材主要集中于《速修漢語大成》、《官話話語新編》、《漢語會話書》、《漢語指南》、《華語精選》、《華語教范》、《老乞大》,《漢語大成》、《支那語大海》的比較研究。
二、《無先生速修中國語自通》《『內鮮滿』最速成中國語自通》基本概況
(一)《無先生速修中國語自通》簡介
《無先生速修中國語自通》,全書一冊,共104頁,白松溪著,舊活字本,1929年出版,是韓國早期的漢語教材,用韓文注音并解釋。
(二)《『內鮮滿』最速成中國語自通》簡介
《『內鮮滿』最速成中國語自通》為朝鮮日據時期北京話會話書,160頁,1939年出版。全書共54章。書中漢語部分有韓文注音和解釋,校注者為韓國著名的漢語研究學者,對底本中的錯誤、缺漏等進行了整理和校注,并對一些詞語進行了注釋。
三、《無先生速修中國語自通》《『內鮮滿』最速成中國語自通》編寫體例比較
(一)《無先生速修中國語自通》編寫體例
為了便于學習者自學,每個字都用韓語翻譯、注音。在書末尾對數目、斤數、算法進行說明。原書采用上下兩欄的形式,上欄左邊是中文詞句,右邊是韓文模擬中文讀音的詞句,下欄為相應韓文翻譯。文字為縱向排列。
《無先生速修中國語自通》由三部分組成。第一編單話部分,例舉了基本的詞匯,把相似的詞語進行了分類。第二編對話部分,共44課,收錄了生活中常用的實用對話短句,涵蓋生活各個方面,在書末尾,有針對對話詞語的總結,方便學習者查找。第三編附錄,收集了中國百家姓,一些算法。
(二)《『內鮮滿』最速成中國語自通》編寫體例
原書為上下欄形式,上欄為韓文、日文翻譯詞句,下欄為相應中文詞句,中文右邊、左邊分別為韓文、日文模擬漢文讀音的詞句。單頁或四欄(前幾節多單詞,每欄內容短,可分兩批內容,故四欄)或兩欄。
《『內鮮滿』最速成中國語自通》由三部分組成。對于句子的解釋和注音有韓語與日語兩種。
第一編單話部分,將詞匯分為十三類列舉。第二編語法部分,介紹了要領助詞、助詞字、復句、被動詞、形容詞、動詞等的詞匯用法。第三編會話部分,共32課,收錄了買賣、問候、詢問、點餐、問診、點餐等日常對話。
(三)二者的體例比較
這兩本漢語教材由于出版的所在時期和時間跨度很近,所以在體例上有很大的相似。但是其不同點也很明顯。
第一,注解不同。《『內鮮滿』最速成中國語自通》采用韓語和日語兩種,增加了日語的部分。由此可見,第三次朝鮮教育令時期,日本對朝鮮漢語教育的的影響。
第二,內容安排不同。《無先生速修中國語自通》對話的篇幅普遍較長。
二者的共同點是:
第一,兩本教材都是在朝鮮日劇時期出版,其中語料的年代感和語用習慣都體現老北京語言特點。
第二,兩本教材語料都是北京官話。多為北京口語。倒裝句和兒化音明顯。教材會話主題選擇相似。
第三,教學對象相似。兩本書中既有學堂教育的話題,又有旅行、喝酒等話題,所以教學對象年齡應該為高中生以上的成人學習者。
參考文獻
[1]姚瀾.《尋津錄》初探[D].四川師范大學,2014.
[2]劉曉玉.日本中級漢語教材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20.
[3]金奎利.韓國日據時期漢語會話書《漢語大成》與《支那語大海》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8.
[4]金蘭.北大漢語中心韓國碩士生論文述評[J].漢語學習,2002(01):40-44
[5]劉弘,蔣內利.近十年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特點與趨勢分析[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15(01):55-62
[6]周小兵,羅宇,張麗.基于中外對比的漢語文化教材系統考察[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0(05):1-7.
[7]蘇新春.對外漢語詞匯大綱與兩種教材詞匯狀況的對比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06(02):103-111.
作者簡介
于靖瑩(1997—),女,漢族,黑龍江佳木斯人,學生,教育學碩士,單位:黑龍江省黑龍江大學研究生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