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對職業教育賦予新的使命和要求。職業院校相比普通高等院校,在辦學導向、育人思路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區別。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是否吻合,畢業生的就業意向等因素都是高等職業院校在育人過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經濟環境的變化,高職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也逐年嚴峻,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也逐漸集中、突出。本文結合四川鐵道職業學院2018-2021屆畢業生的就業意向調查報告、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調查、企業滿意度調查等多項數據,以及與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相關人員、畢業生代表訪談結果,分析當下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就業常見的心理誤區。
一、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就業常見心理誤區
1、對就業環境、就業政策缺乏了解,求職心態盲目樂觀或悲觀
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對于自身專業的就業前景了解片面,對自己
所處的就業大環境不甚了解,僅限于“道聽途說”或有限的網絡媒體信息獲取,便認為自身的就業環境惡劣或輕松。以2020年為例,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就業受到較大沖擊,但對于軌道交通類的專業而言并未有任何影響,2020年我院軌道交通類畢業生的就業率仍然保持在93%以上。
2、對就業市場缺乏了解,期望過高
根據畢業生的就業意向調查報告、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調查、企業
人力資源部門相關人員、畢業生代表訪談結果可以得出,大約30%的學生畢業第一年的期望薪資是5000-6000元/月,15%左右的學生畢業第一年的期望薪資是6000-8000元/月,10%左右的學生畢業第一年的期望薪資是8000-10000元/月(參考城市成都),高于同學歷層次相關行業的畢業第一年崗位工資3500-4500元/月。
3、求職目標過于功利
部分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對求職單位的選擇標準就是薪資,不考慮其他因素。這一不良心態容易造成學生在選擇目標崗位的過程中忽略掉與自身專業對口,對自身職業生涯發展、個人發展更有幫助的優質企業,轉而選擇短期看似收入更高的一些崗位,從而造成人才浪費。
4、盲目從眾,消極等待
問卷中有超過65%的學生的求職途徑僅限于學校推薦、家長或親友介紹。缺乏自主獲取就業信息的能力、渠道,同樣也缺乏主動走出去求職的獨立心理。過度依賴學校、父母長輩,缺乏求職自主意識。在實際就業過程中,部分學生消極等待,過度依賴,導致從眾心理嚴重,受親友影響,求職過程中限定特定城市、特定行業甚至特定單位,不考慮其他企業,導致錯過最佳就業時機。
5、互相攀比,缺乏自我正確定位
缺乏對自我的正確定位,盲目與同學、親朋進行攀比。在未就業
的學生中,有占比大約20%左右的學生因與同班同學或同寢室同學攀比,認為自己并不比別人差,要通過就業證明自己。從而導致就業過程中以其他同學的就業單位為自己就業的基準線,出現崗位與自身條件嚴重不匹配的情況,從而耽誤自己正常就業。
6、優柔寡斷,這山望著那山高
部分同學自身條件較好,在擇業過程中也比較順利,投出簡歷后
不久就收到了用人單位的面試,但當接到面試通知的時候,這部分同學往往就會選擇放棄,認為太快了,可能還有更好的單位在等著自己,結果錯失良機。還有部分同學通過面試后,收到了用人單位的錄取通知,在即將簽約之際選擇了放棄,理由與前者相同,怕自己簽約后會遇到更好的單位,不想承擔違約責任,進而一拖再拖,最終導致錯過了優質的用人單位。
7、唯學歷論,學歷自卑
這部分同學認為學歷是決定薪資收入、工作地點、單位性質等
一系列因素的唯一因素。而忽略了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質區別,也忽略了行業,專業等一系列的因素,盲目追求學歷,選擇一條不適合自己的就業路徑,從而錯失了最佳的就業機會。
二、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就業常見心理誤區成因分析
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成因復雜,總體概括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身因素
很多高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在面對成敗的時候,不能夠以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在取得成功時,不能靜心分析自身能夠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應當如何發揮,或者自己在這次成功中受到了來自學校、社會等哪些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單一的認為就是自身的優秀。而在面對失敗時,也缺乏勇敢面對,勇往直前的勇氣。但純的認為是學校或者就業環境等其他客觀因素導致自己不能成功的實現自我價值,認為自己運氣沒有其他人好,沒有反思過自己的就業技能、就業心理準備不夠充分。
2、家庭因素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對孩子的關心、成長的指導都是缺位的,以
至于學生在人生重大就業選擇面前猶豫不決時,父母的關心和建議也是缺失的,有的學生在做重大選擇時因為平時和父母的關系比較疏遠,不愿意聽取父母的建議。有的父母則是過分溺愛孩子,在學生求職擇業過程中,不愿意孩子離開自己的身邊,以導致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一味的追求留在家鄉,而錯失更多的展現自我才能的機會。
3、社會方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行業受到一定沖擊,且隨著近年高校
畢業生的數量急劇增加,給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就業帶來新的壓力和難度。
4、用人單位
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一些限制,有些企
企業一味的追求學歷,在招聘過程中設置一系列的限制條件:如學歷要求在本科及以上,限制性別等,更甚者有的單位還限制招聘通過“專升本”考試取得本科學歷的學生。這些怪相都增加了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在畢業求職過程中的焦慮、自卑。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學校、家庭應當重視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呈現出的心理問題,及時關注、及時引導,積極給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價值觀、自信自立,勇敢拼搏,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命運相聯系,積極投身到社會的建設當中去。
作者簡介
李珂鈺(1992年10月——),女,漢族,甘肅慶陽,助理講師,本科,四川鐵道職業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