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容易讓課堂走入“滿堂灌”的誤區,沒能發揮好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拋錨式教學法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的同時,發揮了老師引導者的作用,這對于漢語學習者漢語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以初級漢語綜合課《可以試試嗎》一課為例,加以分析。
關鍵詞:拋錨式教學法;初級;漢語綜合課
1950年,漢語作為外語在大學進行講授,隨后中國與越來越多的國家建交,對外漢語教學發展迅速。這些年以來,漢語的學習對象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如何讓對外漢語學習者更快速、更高效地掌握漢語相關知識,并且提高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是眾多對外漢語工作者的重要關注內容。
初級漢語綜合課是學習者漢語學習的起步階段,是進入漢語課堂的第一步。教學法的選擇是對外漢語課堂是否能順利進行的關鍵,適合的教學法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傳統課堂不注重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的提高,有著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不靈活多變的特點,學生成為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課堂也缺少趣味性。拋錨式教學法的加入無疑解決了這個問題,拋錨式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地位。因此筆者認為拋錨式教學法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法的不足之處,并切實有效地解決課堂上存在的缺陷。
一、拋錨式教學法理論基礎
從以往的教學研究看來,關于拋錨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有統一的認知,即該教學法是以建構主義為支撐。
建構主義是由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而后經過維果斯基、布魯納等多位學者得以發展完善。與傳統的教學理論不同,建構主義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發揮學習者主觀能動性。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獲取知識不是通過教師“一刀切”“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而是通過發揮學習者的認知主體性,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通過自身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所以建構主義更加強調學習者主動構建知識的能力。
拋錨式教學法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發起挑戰,以全新教學法的提出影響著課堂教學,其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對象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
二、拋錨式教學法教學模式
拋錨式教學法有固定的教學模式,又稱為“實例式教學”、“基于問題的教學”,拋錨式教學法首先要確定所學知識以及教學目標,據此設置教學大情境,然后在相關情境中確定某一個問題,而后個體自主學習后開展小組討論,達到意義建構的目的。它有五個固定環節:創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效果評價。筆者以《漢語教程》第二冊第十九課《可以試試嗎》為例,加以分析,該課課型為初級漢語綜合課,課文的主題是日常生活中在商店購物。
(一)創設情境
拋錨式教學法的重要環節就是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提高漢語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得課堂學習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教學材料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
創設情境的關鍵在于創造一個什么樣的情境,教師在創造情境時要秉持著接近學習內容、接近現實的原則,要創造一個既和我們的學習內容緊密相連,又與我們現實息息相關的情境。
例如在《可以試試嗎》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聯系日常生活中在商場購物的情境,再進行生詞和語法的教學。
(二)確定問題
在學生基本掌握了本課的知識點后,依據課程的教學目標,確定學生的興趣和特點,教師為學生選擇合適的問題,該環節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現有的水平,并且要以學生的潛在發展水平作為參考,因材施教。
例如在《可以試試嗎》這一課的教學中,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于語法點的講解與操練。在對語法點“有點兒”、“一點兒”講解時,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和多媒體制造羽絨服偏大,顧客想要小一碼的情境,教師以此提出問題:怎么用“有點兒”、“一點兒”說句子?
(三)自主學習
拋錨式教學法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不再一味地做知識的傳輸者。老師為學生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幫助,提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所需的線索提示,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可以試試嗎》這一課的教學中,讓同學們明白“有點兒”、“一點兒”語法點的用法后,根據問題和情境,學生可以自主說出“確定問題”環節中的問題答案:“這個羽絨服有點大,我想要小一點兒的。”
(四)組織協作
互動性是拋錨式教學法的重要特點之一,生生互動可以讓學生有機會進行交際練習,老師能夠經過小組合作的活動判斷學生關于新知識的掌握狀況。在課堂中,與同伴的協作學習相當于在現實中的與人交流,協作學習分為不同的形式,例如同桌之間的互相問答,再如學習小組之間的討論學習。這些形式都有利于學生提高課堂的參與度,轉變以往教師一人灌輸知識的方式。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讓學生可以多操練,開口練習相較于死記硬背對于語言學習更有效果。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可以讓學習者拓展思路,相較于教師單方面灌輸知識而言更加生動有趣,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協助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知識點,不局限于教師給出的一種理解。
例如在《可以試試嗎》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任務,讓學生進行協作學習,根據所學生詞和語法進行小組練習,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學生扮演買方和賣方進行自由溝通交流。
(五)效果評價
效果評價分為老師評價、搭檔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及時評價可以幫助教師了解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評價時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評價,同時要考慮到避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課堂評價時,教師可以說:這位同學中文說得很流暢,就是要注意語法點“又……又……”的使用,但是已經進步很大了,繼續努力。
總之,拋錨式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初級漢語綜合課的教學效果,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對象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但是也為教學者提供了挑戰,如何進行有效“拋錨”是應用此教學法的教學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拋錨式教學法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都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且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該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對于教學法的變革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孟祥熙.拋錨式教學法在尼泊爾初級漢語綜合課的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2020.
[2]吳玉平,張偉平.試論拋錨式教學的內涵、理論基礎及特點[J].教育導刊,2014(12):65-68.
[3]陳寧.對“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探討[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1):81-83+87.
[4]劉洋,鐘志賢.論拋錨式教學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5(02):9-11.
[5]范琳,張其云.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英語教學改革的契合[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04):28-32.
[6]高文,王海燕.拋錨式教學模式(一)[J].外國教育資料,1998(03):68-71.
作者簡介
姓名:羅靈靈,出生年:1997年11月,性別:女,籍貫(省市):浙江省麗水市,民族:漢族,職稱:無,學位:學士學位,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