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竹笛演奏藝術是我國的傳統藝術之一,其藝術審美決定了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情趣與韻律的深度融合,在保證竹笛藝術的價值能夠被深刻展現出來的前提下,竹笛演奏需要從韻律上將音色與情感融合到一起,保證情趣性能夠與音律規律性都能夠符合竹笛藝術的基本審美。本文從如何將竹笛演奏在舞臺上充分展示吹奏者的情感內涵與韻律角度入手,全方位分析在竹笛藝術舞臺中的教學與審美意識結合的研究。
關鍵詞:中小學竹笛;藝術實踐;審美意識教學
竹笛是我國最為古老且被大眾熟悉與喜愛的傳統樂器之一,歷史記載中,竹笛在我國有八千多年的歷史。竹笛這門演奏藝術在千百年的傳承積淀中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因此,這是一門表演技術,更是美的藝術。
吹奏者對美的鑒別、判斷與選擇有助于審美藝術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學習竹笛吹奏的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即美感,廣義的講是指審美中意識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各種表現形態,包括審美認知、審美感受、審美體驗、審美觀點、審美判斷、審美情趣、審美態度、審美理想、審美能力等,因而在竹笛演奏過程中,學生對演奏的美的感知、判斷、鑒別、選擇、趣味、理想等,是通過審美鑒賞與實踐逐步建立的審美標準,并以此標準指導自身演奏。
在竹笛演奏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聲音觀念、音色感知及到位的把握樂曲的情感、韻味,從而與學生的實際演奏達成統內外統一并以此作為教學目標與要求。審美意識的樹立能直接影響竹笛演奏者對作品的把握,進而間接體現演奏者的藝術水準。在實際竹笛演奏與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于樂曲風格情感的理解及演奏審美標準的判斷較為欠缺,這直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我們將從提高學生竹笛演奏審美意識的三個方面,即有效地聆聽音樂、頻繁的竹笛演奏實踐、廣博的人文素養積淀三方面想以具體闡述,從而給竹笛演奏者、教學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其一:有效地聆聽音樂。獲得初步的審美體驗與審美感知有效地聆聽音樂是竹笛演奏、學習的第一步,包括聆聽他人演奏與聆聽自我演奏兩個方面。在竹笛的學習過程中一般是從聆聽他人的演奏中獲得最直觀的審美體驗與聆聽感受,這也能幫助學生產生竹笛演奏學習興趣。在竹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把聆聽音樂作為教學的主線,鼓勵學生精聽與泛聽經典樂曲相結合,重點精聽專業學習的竹笛曲目,泛聽其它各門類流傳中外的經典音樂之作。只有當學生達到定量的音樂聆聽積累,才可能在演奏中快速感知樂曲音準與節奏的變化,并在廣泛的聆聽經典中獲得高尚的審美趣味與審美感受。同時在教授一首新樂曲前,教師可先講解樂曲的創作背景及曲式結構,讓學生對整首樂曲的學習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播放樣本音樂或親自示范演奏教學曲目,使其在充分的聆聽中體驗審美的愉悅感,對樂曲的節奏、旋律線條、音色及地域風格等形成自己的獨特感知力、想象力及情感領悟力,并融合成一種最直觀的審美心理體驗與審美享受,從而不斷建立起對樂曲的初步審美印象與竹笛演奏音色、風格的審美標準判斷。在隨后的竹笛演奏中學生便能明確什么樣的音色是最佳音色。
其二: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舞臺藝術時間機會。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實踐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竹笛演奏水平。人的審美實踐是一種社會實踐,因此,竹笛演奏者需要走出平時練習的狹小空間,走向廣闊的舞臺,在學校的舞臺、福利院、露天廣場、音樂廳等一切適合演奏的地方進行廣泛的社會實踐在舞臺實踐表演的過程中,既對作品創造更加熟悉也對作品擁有更活躍的思維活動,更有演奏者主體審美意識的體現融合,指引演奏者對樂曲選擇的審美取向、熟練演奏技巧等都有幫助,演奏者的個性氣質、舞臺上的心理狀況、審美意識都會在樂曲的感情表達中淋漓盡致得體現出來。舞臺演奏的情況因時、因地、因入而異呈現出很多無法預知的變化,怎樣在這種變化的環境中調控自身的演奏,以不變應萬變,并達到較好的演奏效果甚至超常發揮,這便需要演奏者通過大量的社會踐來增強自身的舞臺駕馭能力與應變能力。
其三:豐富的生活經歷,多與他人交流溝通,深化內在的審美情趣與審美理想一切藝術最終指歸于理想。豐富而高雅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指引著人們在不斷的完善自我與追求中創造出更加優秀的作品。一個人審美情趣與審美理想的形成既以先天的生理因素為基礎,又在后天人與自然、社會的實踐過程中獲得具體意識形態并在不斷發展變化中達到種真善美、感性與理性、有限與無限的統一
竹笛演奏者既要扎實基本功訓練,提高自我音樂的審美意識也要廣泛的進行舞臺藝術實踐,還要不斷吸收廣博的人文素養,從而更好地啟迪創新思維、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創造力,更進一步積極地改造演奏者現有的狀態與水平,使演奏的視野趨于豐富性與多元性。
參考文獻
[1]耿濤中國竹笛藝術的歷史與發展概述下[樂器2003年08期
[2]戢祖義淺談少兒竹笛教學[云嶺歌聲2003年04期
[3]《竹笛初級教程》近日出版[音樂天地2004年12期
[4]羅東亞學習竹笛應挲握的演奏基礎知識門,黃梅戲藝術2004年04期
[5]耿科學化地應用竹笛教材研究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04期
[6]傅曄;竹笛技巧與音樂情感的表現刂黃河之聲;2007年16期
[7]喻曉慶中國竹笛表現與發展之我見教育教學論壇2009年01期
[8]喻曉慶中國竹笛表現與發展之我見[}教育教學論壇;:2009年07期
[9]李巖對藝校竹笛教學的思考和建議[大舞臺2011年05期
作者簡介
吳志明(1995.10.10),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湖南省岳陽市,學歷:碩士在讀,單位: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音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