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振宇 左長禹 王英杰 王金彤 于航
摘要:廢電池中的重金屬和塑料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生存環境。本文介紹了電池的污染現狀,對廢舊電池中重金屬的處理處置進行了討論,并對廢電池中塑料的再利用方法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廢電池;回收;再利用
環境問題已成為我國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目前我國每年生產約150億只電池,而回收率卻不到2%大量廢舊電池丟棄在生活垃圾中[1]。廢電池如果被大量丟棄于環境中,其中的酸、堿電解質溶液會影響土壤和水系的pH值,造成土壤和水系的酸性化或堿性化。同時廢舊電池中還存在一定量的汞、鎘等重金屬,這些重金屬被生物吸收后,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的食物鏈,能夠在人體內聚集,從而影響人類健康。把廢電池丟棄在生活垃圾中,如果進行堆肥處理,會因為重金屬的存在而影響發酵,從而影響堆肥效果;如果進行填埋處理,電池中的重金屬會慢慢滲漏到地下或溢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體[2-4]。廢電池中還存在大量的廢舊塑料,自然降解廢舊塑料是非常困難的,如若處理不當,將會對環境造成很大危害。由此可見,合理的回收與處置廢舊電池,不僅減少污染環境對人類健康有損害,而且還能夠回收寶貴的金屬資源。
處理與處置廢舊電池需要成熟的處置工藝。現在廢舊電池的金屬部分常見的處置方法有:人工分選法、干法、濕法、生物處置等。人工分選的方法是將電池根據種類先進行分類收集,隨后將碳棒、銅帽、含鋅的外皮手工分離,再用相應的辦法進行處理。這種辦法雖然操作簡單,但費時費力,所需人工龐大機械化差。干法處理又分為常壓冶金法和真空冶金法兩種。常壓冶金法處理廢舊電池時,通常也有兩種辦法:在較低溫度下加熱廢舊電池使汞和鋅等金屬分離,和在高溫下烘焙廢舊電池是易揮發的成分能夠分離。這兩種辦法在大氣中進行,會造成二次污染且消耗資源高,不利于能源再利用。另一種干法處置廢舊電池是真空冶金法,這種方法是基于舊電池中各種金屬在同一溫度下具有不同的蒸汽壓原理,通過穩定溫度改變壓力使不同組分蒸發再冷凝回收,實現相互分離回收。此方法相對常壓冶金法,消耗的資源少且幾乎無二次污染,流程短有利于能源的回收利用。但是這種方法還局限于實驗室中,沒有被大規模的采用在廢電池的回收利用中[5-6]。濕法處理分為直接浸出法和焙燒浸出法。直接浸出法是通過破碎方法將電池粉碎,隨后進行篩分和洗滌兩步后,再用酸進行浸漬,提取電池里面的金屬。另一種焙燒浸出法是通過焙燒過程中把電池中的含金屬的化合物轉化成氣相,并分別在冷凝回收,在將轉化成低價的氧化物,最后用浸出液浸出金屬化合物。濕法處理可以提高金屬回收率,減少二次污染。但是比較其他方法工藝更加復雜,能耗變高,使得回收成本變得更高[7-8]。生物技術是指利用生物技術萃取貴金屬,這種方法工藝簡單、費用低、操作簡便,但是這種方法金屬回收時間長、回收率較低,目前還在完善和發展階段。目前工藝更趨向于將多種回收金屬的方法相結合,從而提高回收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廢舊電池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塑料,例如鉛酸蓄電池外殼以及隔膜多為可再生塑料,如果能重新利用起來,會有很高的再生價值。電池通過破碎、風選的方法分離出來,隨后再進行再生利用。目前世界各國回收這種的塑料主要方式為回收熱能、直接再生利用和改性再生利用等方式。回收熱能的方式主要為通過加工成衍生燃料再焚燒的手段,將塑料作為有機燃料進行燃燒。然而塑料成分中的聚氯乙烯類化合物燃燒記憶產生二噁英,如果對焚燒溫度控制不當,容易被排放出危害人類健康。而且大多數塑料的熱值不高,不能單獨焚燒需要和煤炭等燃料混燒,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需要再次進行處理,增加利用成本。再者塑料燃燒時容易產生氯氟烴等一些溫室氣體,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直接再生利用方法是指將風選出的塑料進行清洗塑化的那個工藝,直接加工成有用的制品。這種方法具有成本低廉的優點,但是因為直接加工的工藝簡單,因此再生制品的力學性能有所下降,不能承受大幅的力,更多的地方用不了。改性再生利用是通過物理和化學的手段,可提高再生制品的力學性能,將改性的塑料利用在更多的地方。
隨著生產生活中電池的大量利用,廢舊電池的處理處置是我國綠色環保領域的重大課題。解決廢舊電池的處理處置問題,現代化的電池處理工藝需要改革發展,這一領域需要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戴志群,黃思良.化學廢舊電池的環境污染和利用[J].化學教育,2005,26 (1):4-5.
[2]廖戎.廢舊電池對幾種陸生植物影響的分析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1(6):885-888.
[3]張明,彭瑾,曹燕燕.廢舊電池的回收處理技術進展[J].環境衛生工程, 2008,(02):18-21.
[4]楊淑華,郭篤發.淺議廢舊電池的危害與我國回收現狀[J].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1):55-58.
[5]梁穎生.淺談廢電池的處理與綜合利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06): 11.
[6]張明,彭瑾,曹燕燕.廢舊電池的回收處理技術進展[J].環境衛生工程, 2008,(2):18-21.
[7]肖紅,張培峰.廢舊電池回收處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5,(8):30-32.
[8]蘆會杰.生活垃圾中電池種類及重金屬含量分析[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9,39(10):13-16.
作者簡介
畢振宇(2001—),男,漢,遼寧,本科在讀生,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研究方向:廢舊電池的回收與利用
通訊作者簡介
于航(1988—),女,漢,遼寧,講師,理學博士,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研究方向:能源利用與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