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楚
一、敦煌藝術概述
敦煌藝術歷經千年,在現存藝術遺產中具有豐富性和系統性特征。敦煌藝術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具有崇高地位。包含宗教、政治、經濟、歷史、藝術、科技等多方面文化內涵,如果說故宮是中國文化的頭牌代表,那么敦煌則是中國文化里濃墨重彩的一筆。它積淀了一千多年的風沙,撐起了一千多年的分量,精美的飛天以及不朽的故事,美輪美奐的藻井圖案以及為現在藝術留下的價值,是智慧也是偉大,見證了美學文化、音樂舞蹈文化、佛教文化在其影響下的蓬勃發展。
(一)敦煌藝術的價值
有著“墻壁上的圖書館”之稱的敦煌石窟具有不朽的文化價值,敦煌壁畫以佛教文化最為人們熟知,無數的當代研究者在敦煌壁畫中研究了解當時的佛教思想、信仰以及宗派,從而進一步傳播了解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融合過程。千年的風雨沖刷了諸多的珍貴歷史,而在諸多已消亡的珍貴歷史中,敦煌文物為文學史、藝術史、科技史、歷史學、考古學、宗教學、人類學社會學、語言學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價值至今仍被繼續發掘,對研究各個朝代文化藝術的歷史發展具有多元的歷史文化價值。
敦煌是人類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文化所包含的佛教文化、世俗文化、美學文化以及舞蹈音樂等藝術文化,不斷地影響著世界藝術文化的發展,敦煌藝術包括壁畫、書法、絹花、紙花、紡織品、舞蹈、音樂、塑像、建筑等藝術形式。至今保留了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米、彩塑2000多尊,時間跨過十個朝代,歷經十六國、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在千年的藝術發展歷程中,敦煌留下了無數獨一無二豐富多彩的藝術瑰寶,它的藝術價值引領著美學文化等藝術的蓬勃發展。
(二)敦煌藝術的傳播意義
中國傳統藝術傳遞著千年的東方審美,而敦煌藝術在我國傳統藝術中具有代表性地位,其中藝術資源豐富、形式多樣,堪稱中國傳統藝術的寶庫,但是其中的藝術資源在不斷地發掘與傳播的過程中也同樣面臨著各種考驗,在當今社會重視文化自信、國家重視科技強國的現代,敦煌藝術的傳播創新變得尤為重要。在信息技術發達的現代,敦煌藝術與現代科技數字化再現逐漸順理成章,敦煌藝術的數字化再現在文化遺產保護的過程中變得尤為重要。敦煌藝術被譽為“世界的敦煌”、“人類的敦煌”。敦煌藝術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其匯聚了中西文明的精華,傳遞著千年的東方審美,旅游業的發展使敦煌本就種類繁多的文化遺產與脆弱的生態環境更加雪上加霜。只有真正的認識到敦煌藝術的價值與意義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創新保護。
二、敦煌藝術數字化再現的基礎與表現
1、國家政策支持
習近平主席曾說過“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且明確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敦煌藝術的數字化再現體現了我國傳統藝術的創新,符合我國文化強國與科技強國戰略,為我國文化自信創造了條件。文化自信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既是思想基礎和先決條件,也是根本標志和最終目的。2019年8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敦煌文化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文化自信。并且特別強調要保護好敦煌莫高窟,把敦煌文化傳承好。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發展為敦煌藝術的數字化再現奠定了政策基礎,使敦煌藝術的數字化弘揚與傳承有了政策方面的依托。在新時代多方面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敦煌藝術的數字化再現受到更多的重視與科學技術支持,敦煌藝術的數字化再現與文化自信,科技強國等政策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2、網絡交流傳播
“身未動,心可遠,動動指尖,一起夢回敦煌”在疫情肆虐期間,騰訊致力于以科技創新傳承千年文化與敦煌研究院共同推出“云游敦煌”小程序,讓敦煌之美飛出石窟,通過創意和數字技術走入千家萬戶讓古老而又神秘的敦煌文化第一次以數字化的形式“飛入尋常百姓家”。①
“云游敦煌”是首個數字化的敦煌藝術欣賞體驗小程序,是在敦煌藝術數字化傳播、保護與傳承方面的一次數字化探索。敦煌藝術是我國古代藝術文明的結晶,具有多元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云游敦煌”小程序在具有互動性的同時將敦煌藝術進行深入解讀與深入呈現,使沒有去過敦煌的人可以近距離體會敦煌藝術的豐富內涵與美學價值,更有壁畫故事等適合兒童觀看易于理解的內容。
3、潮流融合發展
近年來,國潮復古風在時尚界與青少年中流行開來,無數品牌與自媒體都在借著國潮的熱度發展自己,作為中國傳統藝術代表的敦煌藝術在在這次國潮復古風中得到發展傳播,優美的飛天舞、獨特的神佛形象、壁畫中經典的配色在現代數字化傳播中得到體現。經典國貨品牌李寧在這次國潮復古風中發揮了國貨品牌的優勢,全新打造了一條以傳統藝術為主旨的系列產品李寧CF(COUNTERFLOW BY LI-NING),其核心理念是“追本溯源,逆流而上”。旗下擁有一支主攻中國傳統文化解讀的“溯”系列,希望通過運動時尚產品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跨界重構,向更多的用戶傳遞中華文明的至尚美學。其中敦煌博物館聯名款將敦煌藝術的故事理念以及配色審美進行獨特傳播。絲綢之路是東方文化第一次的對外拓展,亦是盛大漢唐文明的重要見證。此次李寧聯手敦煌博物館,借助傳統藝術的璀璨韻美與文化的恢弘志氣。光陰潺潺,迭起興衰,重走絲路再現黃沙之下的民族文化之輝煌。
三、敦煌藝術的有效保護與合理運用
近年來,在我國文化強國戰略與文化自信政策的引領下,文化藝術遺產的保護變得尤為重要,敦煌藝術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典型代表,有著種類繁多、生態環境脆弱的特點,保護難度極大,旅游業的發展也給敦煌藝術的有效保護帶來新的挑戰,根據這一特點,我國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以及人力物力到文化藝術遺產的保護中。推出了數字敦煌、云游敦煌等數字化程序,敦煌藝術與互聯網科技的結合發展,為敦煌藝術數字化在國內外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快速的傳播途徑。敦煌博物館不僅是敦煌藝術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當代敦煌藝術保護傳承與發揚光大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做好敦煌博物館的保護和傳承,就是有效合理的保護與運用敦煌藝術,延續敦煌藝術的輝煌。
四、結語
敦煌藝術中的壁畫、塑像等元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極具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承載著從古至今多個朝代的輝煌歷史。同時敦煌藝術也是藝術創作者們最直觀有效的參考素材。在我國各項相關政策支持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數字化的敦煌藝術在絲綢之路沿線各個國家進行傳播與交流,敦煌藝術的數字化再現不斷運用新興科技展現著我國傳統藝術的輝煌與獨特。讓中國傳統藝術邁向世界、走出國門,用獨特的方式讓世界人民領略到處于世界頂峰的中國藝術,從而讓中國傳統藝術在世界綻放。
參考文獻
[1]谷阿靖.敦煌文化的數字化再現及旅游體驗設計[D].西北師范大學, 2015.
[2]朱兵霞.敦煌文化數字化傳播研究[D].河南大學,2020.
[3]趙哲超,王昕.媒介記憶視域下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傳播——以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為例[J].新聞與寫作,2021(03):99-102.
注釋
①黃黎洪.中國建設數字絲綢之路與數字化時代全球治理的變革研究[J].電子政務,2019(10):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