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康 鄭亮
摘要:采煤生產工藝中,因施工作業環境復雜,必須做好巷道斷面支護工作,確保掘進生產安全高效。本文結合實際巷道情況,對大斷面支護技術和綜掘機拐彎技術進行分析,確保煤礦綜采安全和生產效益目標實現。
關鍵詞:煤礦開采;巷道大斷面支護;綜掘機拐彎技術
1引言
煤炭資源是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資源,隨著煤礦開采深度的增加,面臨的狀況日益復雜。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使煤炭開采的難度增大,加強巷道斷面支護是保證煤炭開采生產安全和生產效率的重要保障。
2某巷道情況概述
巷道地表位于海子邊東南一帶山坡地,地表標高+980~+1006.1m,埋深+472.6~533.1m。井下標高+510~+552.2m。工作面對應地表位于海子邊東南方一帶的山坡地,由于巷道埋深+472.6~553.1m,該巷道掘進對地表無影響。
巷道位于二疊系宣威組上段的8#煤層中掘進,區域煤巖層傾角為3~15°,平均傾角為8°,其煤層硬度系數為1~3。巷道頂、底板圍巖主要為砂巖、粉砂巖、泥巖、粘土巖等,頂底板巖層硬系數為4~6。該巷在8#煤層中掘進,瓦斯含量小于6m3/t,巷道有一定的起伏。掘進過程中可能遇到其他隱伏小構造,掘進時應隨時注意巖層變化情況。該巷掘進時在保護層保護區域內,可解析瓦斯含量為1.9359T/m3,瓦斯對本巷道掘進影響較小。
本巷道掘進過程中不存在沖擊地壓及應力集中區,巷道內溫度在22°左右,對巷道掘進無影響。巷道從7#抽采石門掛口施工過程中注意巷道交岔口段強化支護。由于煤層傾角變化,8106皮帶巷北段及聯絡巷布置期間,巷道有一定起伏,在低洼段可能有積水,掘進前應考慮臨時排水系統。
3煤巷大斷面支護技術
8106皮帶巷聯絡巷設計為異性斷面,轉向后為8106皮帶巷設計為矩形斷面,里程37m處設置矩形信號硐室。
異性斷面設計:8106皮帶巷聯絡巷開口施工39m,坡度隨煤層變化掘進;巷道掘進斷面為13.65m2,凈斷面為12.23m2,掘進寬度4.7m,高幫掘進高度3.952m,低幫掘進高度為2.216m,凈寬為4.5m,高幫凈高為3.46m,低幫凈高為2.14m。
矩形斷面設計:8106皮帶巷聯絡巷施工39m后,按方位角a=145°59′54″轉向施工8106皮帶巷北段102m;巷道掘進斷面15.08m2,凈斷面為14m2,掘進寬度為5.2m,掘進高度為2.9m,凈寬為5m,凈高為2.8m。
信號硐室斷面設計:掘進斷面為8.32㎡,凈斷面為7.5㎡,掘進寬度為3.2m,掘進高度為2.6m,凈寬3m,凈高2.5m,深度為2m。
3.1巷道臨時支護
采用單體液壓支柱+鋼筋網作為臨時支護,分為DW31.5型、DW28型及DW25型;DW28型規格為:最大高度為2800mm,工作行程570mm,初撐力為90KN,液壓缸直徑100mm,重量50kg;DW25型規格為:最大高度為2500mm,重量40kg;DW31.5型規格為:最大高度為3150mm,重量60kg,其余參數均與DW28型相同。
現場單體液壓支柱數量:DW31.5型、DW28型、DW25型,共9根。木墊板規格及數量:長×寬×厚=300mm×150mm×50mm,不少于15塊。單體液壓支柱及木墊板一起堆放在耙裝機后20m范圍的巷道內。
掘進找頂后,必須立即使用單體液壓支柱戴帽施工臨時支護,且支柱必須帶帽,臨時支護與永久支護距離為1000mm,柱帽采用規格為:長×寬×厚=300×200×30mm的木板。永久支護完畢后,當空頂≥800mm時,必須施工臨時支護。
臨時支護防倒措施:采用14#鉛絲將輕型單體液壓支柱固定于頂板金屬網上,防止支柱卸壓滑倒傷人。檢查支護的預緊力,出現卸壓時,及時補液加壓,確保支柱支撐有效。
掘進后找頂工具及規定數量的單體液壓支柱、柱帽必須搬至磧頭,找頂后立即采用戴帽輕型單體液壓支柱施工臨時支護,臨時支護可靠后方可進行作業,施工臨時支護必須站在永久支護一側操作。
臨時支護工序為:敲幫問頂→單體液壓支柱準備→連接水管及注壓閥→加墊板帶帽+金屬網貼巖面→注壓穩固→頂部錨桿支護→轉磧頭→永久支護。
3.2巷道永久支護
8106皮帶巷北段及聯絡巷錨桿長度及間、排距的確定:
1.錨桿長度的確定:L≥L1+L2+L3
式中:L——錨桿總長度m;L1——錨桿外露長度m;頂錨桿取0.13,幫錨桿取0.13;L2——有效長度m;L3——錨入巖(煤)層內深度m,取0.6。
L2中,圍巖松動圈冒落高度0.72m,幫錨桿取幫破碎深度0.31m。
頂錨桿L=0.13+0.72+0.6=1.45m,頂錨桿2.2m≥1.45m符合設計要求。
幫錨桿L=0.13+0.31+0.6=1.04m,幫錨桿1.8m≥1.04m符合設計要求。
4綜掘機拐彎技術要點
煤礦開采中,巷道拐彎是影響開采質量的重要因素。傳統拐彎作業采用的是放炮挖掘的方法,確定放炮位置,然后挖掘炮砵位置,黨綜掘機運行到拐彎位置時可用人力進行加固。這種方式需要根據綜掘機的運行情況進行切眼作業,每次切眼作業在綜掘機前行5~10m后開始,切眼長度在5m左右。切眼完畢再以炮擊的形式繼續。黨綜掘機拐彎快要結束時,做好準備,以人工方式進行設備拆除。這種拐彎方式在應用中由于人工作業量大,因此作業危險性高。因此,針對這一問題對綜掘機拐彎技術進行改進。當綜掘機行進到預先設定的切眼位置時,開展加固作業,根據設計的要求進行臨時支護。對切眼位置以四岔口的形式進行切口控制。所有施工作業在中央控制室內完成。另外,為了降低綜掘機拐外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對綜掘機履帶進行改造,將履帶尾部縮短20%,進行切眼改造,提高拐彎作業效率。嚴格控制綜掘機拐彎作業參數,確保數據參數精準。避免人為經驗注意,嚴格按照軟件分析模擬的結果進行施工。對綜掘機拐彎運行軌跡進行模擬,確定綜掘機移動行進的路線,有效保證綜掘機順利運行到預定切眼位置,提升綜掘機拐彎效率。
5技術應用效果分析
結合煤礦實際情況,通過對巷道大斷面支護技術進行設計,優化綜掘機拐彎技術,減少生產人工作業量,提高生產安全和生產效率。通過優化工藝技術,大大縮短開采作業周期,減少作業成本,保障企業生產效益目標實現。
6結語
綜上所述,煤礦生產中,施工對應嚴格按照現場標出的巷道中線和坡度施工,有效控制巷道方向和坡度。大斷面支護有效提升斷面支護效果,消除地質復雜條件產生的支護問題,提升開采效率。綜掘機拐彎技術應用實現長距離施工,減少人員工作量,縮短綜掘機拐彎周期,保障企業生產效益目標實現。
參考文獻
[1]掘進工作面綜掘機拐彎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J].山西焦煤科技,2019,4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