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高中生人際關系與情緒調節的關系,并利用心理劇這一技術對此進行干預。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是通過自主招募形式在校內公開招募學生,共計招募14人,通過一般健康問卷、人際關系綜合診斷問卷、青少年日常情緒調節問卷對14名學生進行前測分析,結果顯示①一般健康與人際關系呈顯著正相關②一般健康與情緒中正性情緒呈顯著的負相關,與負性情緒中認知沉浸呈顯著正相關③人際關系與日常情緒調節中負性情緒呈顯著正相關。基于數據表現之上對其進行心理劇干預,研究顯示,心理劇對于高中生情緒調節以及人際關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人際關系;情緒調節;心理劇;高中生
高中生正處于一個飛速成長的階段,伴隨著其生理發展的同時,其心理發展也在逐漸走向成熟,在這個時期,其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人際關系的變化都影響著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狀況。
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形成的直接心理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影響著心理健康的發展。有研究表明,人際關系對自我調節學習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而高中生在此階段,心理上存在著半成熟半幼稚的狀態,容易在與人交往中發生沖突或者誤會,這樣的人際交往的困擾往往會使高中生產生心理問題。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兩極性和矛盾性是高中生情緒的主要體驗,他們的情緒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隨著學業壓力的增加,高中生的情緒問題日益嚴重,并且已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會直接影響心理健康。
心理劇療法是維也納精神病學家莫雷諾(Jacob Levy Moreno)創立的一種心理治療技術,該技術通過暖身、表演和分享等形式,幫助團體成員置身于情境之中,去體驗和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從而幫助團體成員釋放情緒,緩解壓力,覺察自身。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劇療法對改善大學生人際安全有明確效果,可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心理劇也可幫助學生更好表達情緒,提升積極情緒。
綜上所述,高中生在面臨極大的學業壓力的同時,其心理健康發展、人際關系的發展、情緒的發展也都不容忽視。本研究旨在運用心理劇技術幫助高中生促進情緒調節能力,改善情緒問題,幫助其心理健康發展,同時也將促進心理劇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
一、方法
(一)對象
本研究在四川省德陽市廣漢中學漢洲書院進行對象招募,通過自主招募形式在校內公開招募學生,共計招募14人,年齡在14-15歲之間。
(二)方法
通過一般健康問卷、人際關系綜合診斷問卷、青少年日常情緒調節問卷對14名學生進行前測分析,基于研究數據之上,進行心理劇團體輔導。團體輔導時間為每周一次,每次一個小時,共持續5次,約一個半月。
(三)評估工具
1一般健康問卷
采用GHQ-12來測量被試心理健康狀況,該量表被廣泛運用于心理健康狀況的評定。該問卷一共12個題目,采用兩級計分法,三分為切分值,分數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數為0.71。
2人際關系綜合診斷問卷
采用鄭日昌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問卷,由交談困擾、交際與交友困擾、待人接物困擾和與異性交往困擾四個維度組成,一共28道題。該問卷計分方式為,選擇“是”(計1分)、選擇“否”(計0分),總分為各項目總和;得分在0-8分,表明個體沒有人際關系困擾;得分在9-14分,表明個體有輕度人際關系困擾;得分在15-28分,表明個體有比較嚴重的人際關系困擾;從總分上看,分數越高,說明個體的人際關系困擾越嚴重。
3青少年日常情緒調節問卷
采用鄧欣媚,桑標(2011)修訂的青少年日常情緒調節問卷。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65,分半一致性系數為0.7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問卷分為正、負性兩個情境,均包含認知重評、認知沉浸、表達抑制、表達宣泄四個維度。問卷采用Likert五級評分方式,從沒這樣做計1分;偶爾這樣做計2分;有時這樣做計3分;經常這樣做計4分;總是這樣做計5分。總分是各維度各項目的分數相加得之。
(四)評估工具
采用spss26.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將研究中無效數據(一名學生轉學)剔除,進行person相關分析、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研究結果
(一)描述統計分析
1一般健康總體得分情況
圖1為一般健康問卷總體得分情況,結果顯示一般健康問卷中得分最大值為9分,最小值為0分,3分為切分值,高于3分結果顯示心理健康水平較低。
2人際關系診斷總體得分情況
圖2為人際關系診斷問卷總體得分情況,結果顯示人際關系問卷中最大值為17分,最小值為1分,高于9分則顯示被試存在人際關系困擾。
3青少年日常情緒調節總體得分情況
(二)相關分析
對一般健康、人際關系、日常情緒調節三個變量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相關分析發現一般健康與人際關系呈顯著正相關(R=0.773**);一般健康與情緒中正性情緒呈顯著的負相關(R=-0.553*),與負性情緒中認知沉浸呈顯著正相關(R=0.643*);人際關系與日常情緒調節中負性情緒呈顯著正相關(R=0.561*)。
(三)心理劇干預結果
本研究中,心理劇將分為五次活動,從不同層面針對高中生情緒、人際關系、自我發展等方面實施干預研究。
第一次活動主題為“相約你我”,通過向團體成員介紹活動意義,幫助團體成員對團隊進行初步認識,促進團隊了解;其次通過暖身活動,消除成員之間的陌生感;最后共同制定團體契約,從而幫助團體成員相互認識,增強團體凝聚力,初步形成團體。
第二次活動主題為“我”,從認識自我出發,針對團隊成員自我感受,借助于自畫像工具,分享成員對于自我的認識。從而不僅幫助團體成員了解自我,接納生活,也幫助團隊成員在自我方面,有了新感受、新體驗。
第三次活動主題為“多彩心情”,針對高中生情緒這一主題,通過我的情緒卡片小游戲,引導成員分享情緒、認識情緒,從而使團隊成員在情景劇中活動中合理表達情緒,促進其情緒健康發展。
第四次活動主題為“你和我”,從與父母關系出發,以一場“我和父母”矛盾小劇場,引導團隊成員從不同角色、不同角度對父母、對自我產生更多思考,同時以“完善字條”小游戲,引導團隊成員多角度看待自我,從而使團隊成員重新感悟家庭生活,反思自身優缺點,促進自我成長。
第五次活動主題為“從心出發”,以“支撐圈”小游戲、“家庭中的我”,鼓勵成員感受支持、領會支持的力量,在前幾個階段活動的基礎上,引導成員從心理劇到現實,幫助成員重新審視現實中的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從支持中收獲力量,從心理劇中學會表達情緒、表達感受,認識自我,從而改善成員情緒問題以及人際關系困擾。
三、討論
通過對高中生日常情緒調節研究發現,高中生的情緒發展變化較快,其情緒調節能力也呈現著不同的狀態,有著不同的策略,包括正負性兩種情緒情景下,使用減弱調節策略或者增強策略等。國內外研究表明,人際關系與情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中的心理健康狀況的發展。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探討人際關系與情緒調節的關系,并利用心理劇這一技術對此進行干預研究。
高中生日常情緒調節狀況研究結果表示,高中生在負性情緒這一情景之中,更傾向于使用認知重評這一策略,認知重評是指青少年重新評價事件的意義,從而達到減少負性情緒的影響,有利青少年情緒的健康發展。這也符合桑標等人在青少年情緒發展特點中發現,在本土文化的影響下,青少年在面對負性情緒體驗時傾向于采用減弱調節這一策略,更有利于青少年情緒的發展。而高中生在面對正情緒這一情景中,更傾向于使用表情宣泄這一策略,這表明青少年能夠在正性情緒這一環境下,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體驗,也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
相關分析研究發現,一般健康與人際關系呈顯著正相關,這表明人際關系困擾越大,心理健康程度也越低;一般健康與情緒中正性情緒呈顯著的負相關,與負性情緒中認知沉浸呈顯著正相關,這表明,心理健康程度越高,其在生活中體驗到的正性情緒也就越多,相應的,也越沉浸在負性情緒當中;人際關系與日常情緒調節中負性情緒呈顯著正相關,這表明人際關系困擾越多,生活中對于負性情緒的體驗也會越多。這提示著我們,可以從提升青少年對于情緒的調節能力,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方面入手,從而幫助減少人際困擾,促進心理健康健康發展。
心理劇干預研究發現,心理劇利用其獨特的技術,使團隊成員感受、體驗、分享心理劇團體活動,從而促進青少年人際關系以及情緒調節的發展。在人際關系層面,心理劇通過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以及“扮演”的形式,促進成員對于人際關系的理解,以新的形式回顧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的關系,從而使成員提升建立人際關系的能力,緩解人際關系的困擾。在情緒調節層面,心理劇通過暖身、演出、分享等形式,在活動過程中幫助團隊成員認識情緒、表達情緒、分享情緒,從而幫助團隊成員更好的宣泄負性情緒,更多的體驗正性情緒,促進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本研究表明,心理劇對于高中生情緒調節以及人際關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以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姜媛,田麗,薛璐璐.中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與心理健康:學業控制感和人際關系的作用[J].心理與行為研究,2020,18(6):798-804.DOI:10.3969/j.issn. 1672-0628.2020.06.016.
[2]竇凱,聶衍剛,王玉潔,黎建斌.青少年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10):1195-1197+1200.
[3]劉成東,軒希,毛富強.心理劇療法改善大學生人際安全的應用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16,37(01):50-53.
[4]楊珊.運用心理劇提升高中生積極情緒的實踐探索[J].現代教學,2019, {4}(Z4):81-83.
[5]丁寒琴,楊帆,何夏君.情緒調節策略對抑郁障礙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21,36(08):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