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雨
摘要:隨著實體經濟與數字技術的不斷融合,數據價值化不斷推動著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實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創新,讓社會邁入到數字經濟時代。但客觀來講,部分地區傳統產業轉型情況并不理想,鑒于此,文章重點論述了數字經濟視域下助力傳統產業轉型的可行路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產業;數字經濟;轉型
引言
伴隨現代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數字經濟成為了全球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新焦點,比如美國的工業互聯網,歐盟地區的數字經濟戰略等,成為了新形勢下生產關系重塑、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新路徑,數據已然成為社會新興生產要素及國家創新戰略資源。就我國而言,政府也大力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已然成為推動供給側改革的新動能,做出了愈加突出的貢獻。據數據統計顯示,我國2019年數字經濟規模超過35萬億元,在GDP占比約為36%,經濟增長方面數字經濟的貢獻率高達67.7%[1]。由此可見,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注重數字技術和傳統生產經營的良好融合,用數字化引領傳統產業現代化發展,勢在必行。
一、龍頭引領,做大做強傳統產業
處在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擁有著領先的技術與雄厚的資金實力。能夠發展出集成能力、發展出平臺能力、具有數字化能力的大型企業,能給行業數字化轉型形成有效帶動。具體而言,龍頭企業可通過加大研發資金的投入,完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構筑,推動數字技術與行業技術的深度融合,并且可對目前出現的新發明、新技術,展開產業化及商業化創新,探索“商業化-應用-研發”的產學研發展模式,實現在機器人、互聯網及智能制造等交叉領域的突破,進而引領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群體性重大共性技術的變革[2]。依托數字化手段,創新商業模式、制造新產品、重構組織等,積極投入到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創新當中,成功將傳統產業做大做強。
二、加強融合,打造核心競爭優勢
大力開發成本低、效率高的互聯網平臺資源,以將互聯網價值更大程度挖掘出來,通過移動終端和全渠道,實現傳統企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比如,依托互聯網平臺,使中間環節得以減少,降低了交易成本,且使交易過程更為透明、公開;依托手機APP等途徑,能讓人們更快速、便利地實現公共信息資源的獲取;伴隨現代信息技術的持續涌現,共享經濟提高了社會資源配置效率,實現了消費模式的革新。另外,實體經濟對移動終端的投入進一步加大,隨著互聯網企業的持續發展,也促使了線上線下渠道的逐步融合,實體經濟應與互聯網企業攜手,一同完成移動終端的研發,而互聯網企業也應更為主動地對線下資源與市場進行開發。做好實體經濟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能夠使資源配置效率得到良好優化,推動社會經濟更好發展,從而實現新核心競爭優勢的打造,保證人們所處的生活消費環境更為良好。
三、重視治理,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應注重轉變思維觀念、管理方式,不斷踐行新的發展理念,旨在形成的管理體系及工作方式,能更好適應網絡經濟的發展。首先,加快觀念的轉變,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整合辦公、電子商務、金融服務、信息網絡等平臺,對標準制定、產業融合發展、研發攻關做統籌推進,促使跨部門、跨行業的良好互動,完成機制體制的創新,進而保證打造出的監管機制與治理體系,能夠適應數字經濟的發展。例如,針對當前中小互聯網企業融資難的情況,可在政府牽頭下,加深銀行、政府及企業間的合作交流,爭取將更為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提供給企業,使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得以解決。同時,要注重地方性銀行的作用發揮,保證提供給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更具針對性,使之資金需求得以滿足。另一方面,政府職能部門相關人員,應不斷提升基于互聯網思維、視角,發現、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第一,注重綜合治理與社會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建立健全,積極建設“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及“互聯網+政務”。并且,要對企業的實際需求做全面了解,以使他們各種難點、痛點問題得到良好解決。旨在促使行政效能的不斷提升,使放管服改革得以深化,進而打造出服務型政府。第二,注重創新管理理念,擯棄傳統思維,以使管理治理體系更為符合數字經濟的良性發展,營造促進數字經濟良性發展的外部環境。
四、搭建隊伍,提供人力資源支持
實際上,目前各個領域之間的競爭重點就是人才資源。為了使本地能夠落戶更多的高端人才,為當地建設提供服務,許多地區都制訂了一系列有助于引進人才的政策。而要實現專業化高素質人才隊伍的搭建,就要確切落實人才優惠政策,比如子女入學、配偶工作及住房補貼等,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吸引行業人才涌入。詳細而言可從如下幾點著手,實現這一目標:第一,加大政策的傾斜與引導,對各方資源做統籌整合,積極建設創新創業平臺,著手雙創專項資金的設立,提高對數字人才創新的鼓勵力度,同時通過研發成果和商業創新模式等方式入股,以實現對中高端人才的有效吸引。第二,加強基礎設施的持續優化,注重公共服務水平的持續提升,從多方面更進一步保證人才的良好生活生產,如生活、生態、衛生、醫療及教育等,保證能夠吸引并留住專業高素質人才。第三,在人才配置中市場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要注重此作用的有效發揮,注重市場環境的優化,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到人才引進和培訓,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相關培訓機構及高中專院校之間展開良好合作,以完成健全人才引進、培養及發展機制的構建,以使人才隊伍得以不斷優化,從而提供給數字經濟發展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
結語
總之,在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的時期,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數字經濟已然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力量。因此,各地需要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借力數字經濟的新動能,推動傳統產業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以實現城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鐘,吳甲戌.數字經濟驅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區域差異[J].國際經濟合作,2020(4):81-91.
[2]李穎.傳統產業深化轉型數字經濟崛起成必然[J].中國質量萬里行,2020(06):90-91.
[3]周瑩.數字經濟下產業創新的系統化轉型及其政策組合原則[J].管理現代化,2020(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