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男
摘要:“大學之大,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痹诂F(xiàn)在這個時代下,大學里的教育,是在于引導學生學習觀世界的角度,拓展世界觀的維度。這個“大”的教育,在于使得學生達到長成大人,可以獨立思考問題的目的。相比起自“大學”以下的學習來講,大學的特點,更多的是需要要求學生掌握實操,理解,表達,舉一反三,獨立思考的能力。
關鍵詞:關鍵詞:設計,設計教育,包豪斯
在藝術設計類別的院校里,開創(chuàng)先河的“包豪斯”自建校到停辦,共經(jīng)歷了14年時間(1919-1933),在設計理念上提出了三個觀點。其課程教學注重基礎課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直保持使得學生得到思考問題的能力。“包豪斯”在歷史中的存在,不論從教育體系還是設計概念來講,他的作用猶如激起漣漪的水滴,影響的范圍與深度,都十分廣泛。
正文:
文起之源,逛展覽館時,同行的老師脫口而出的那一句“博物館里頭的這些物件,放到以前是人們使用的工具,如今在這里,就是一段歷史?!?/p>
諸多看展學習中,記憶尤深的是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旁的書屋中那一把布勞耶于1925年設計的“瓦西里椅子”。我看“瓦西里椅子”,極似同行老師看展,他除了是個椅子,是個坐具,也是一斷值得被尊重的歷史。又有黑川雅之的IRONY系列的鐵壺,在他設計這個作品時也曾表明,他的設計,既是對日本鑄鐵技藝的傳承,也希望,這套鐵壺能成為傳家寶一樣,傳承到下一代,存在于未來可見的設計。迪特·朗姆斯的“設計十誡”中有一誡,“Gutes design ist langlebig”即“好的設計是長命的”,講的便是即使時間過去再久,好的設計依然可以經(jīng)得起推敲。思緒便回到“現(xiàn)代的開端”,回到了“包豪斯”。
1.何為包豪斯?
“包豪斯”是德文Bauhaus的音譯,該校創(chuàng)辦人,是德國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沃爾特·格羅皮烏斯,他將德文Hausbau(房屋建筑)一詞調轉成Bauhaus來作為校名,以顯示學校與傳統(tǒng)的學院式教育機構的區(qū)別。
“包豪斯”創(chuàng)辦期間,經(jīng)歷了三個時期,魏瑪時期(1919-1925),德紹時期(1923-1932),柏林時期(1932-1933)。創(chuàng)辦期間,“包豪斯”設計大師有沃爾特·格羅皮烏斯、漢內(nèi)斯·梅耶、L. 密斯·凡·德·羅等與他們的作品幾乎為人熟知。至學校停辦,格羅皮烏斯、密斯等原本的學校主要領導人將辦校期間的學生作品、教學理念、教學成果傳播到各國,影響深遠。
2.包豪斯為何?
“包豪斯”由魏瑪藝術學校和工藝學校兩個類似于中國現(xiàn)在社會形態(tài)下的“技?!焙喜⒍?。合并成“包豪斯”之后,建校的目的是培養(yǎng)新型設計人才。創(chuàng)辦有紡織、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學校以設計教育為主。
并在教育實踐中,基于設計理論,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
①藝術與技術的新統(tǒng)一;
②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chǎn)品;
③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
這些觀點直接影響到建筑設計,工業(yè)設計等領域的“現(xiàn)代主義”設計的發(fā)展,從“功能主義”設計到“極簡主義”設計,從“美觀的”到“實用的”,從“For Me”到“For You”,使得“現(xiàn)代主義”設計走向“以功能為主的設計”“為人設計”的未來。
3.包豪斯教育模式的特征
“包豪斯”建校以后,教學中一直注重著基礎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并重。學生在校期間的時間為三年半,有半年時間在進行基礎課的訓練,然后進入相應的“工作坊”學習各種實踐技能。
基礎課程的教育通過對學生“五感”的訓練,引導學生在學習設計專業(yè)中對色彩、造型、美感的敏感度。同時開設印刷、家具細木、攝影、陶藝、策展等12個不同專業(yè)的工作坊來訓練學生在不同專業(yè)中所應該掌握的專業(yè)實踐知識,進入“工作坊”學習檢驗在基礎課程中的學習效果。
由此,“包豪斯”教學模式的特征即顯而易見:
①注重基礎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②以“工作坊”的模式融入到教學實踐中。
在“包豪斯”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下,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不懈努力,在基礎課程的發(fā)展上,奠定了之后的“三大構成”基礎課程,即注重點、線、面的關系,注重平面與空間即二維與三維的關系。
4.現(xiàn)代設計教育的特征
從有了“Design”的概念之后,“Art”以及“Fine Art”的服務對象產(chǎn)生了變化。上文章所提到的從“For Me”到“For You”,實際上說明的問題,指向了“設計教育”所面臨的思考是從個人感性的思維轉變成更多的需要考慮到人在使用某一樣物品時候的理性思考。
二戰(zhàn)結束后,世界經(jīng)濟、文化等都在緩慢恢復中,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nèi)出現(xiàn)了一批出國留學的學者,他們通過在國外的學習經(jīng)歷,將學習的經(jīng)驗帶回國內(nèi),結合國情加以發(fā)展。以至于綜合院校的設計專業(yè)課程雨后春筍般冒出頭角,而現(xiàn)階段的設計教育特征便顯而易見:
①借鑒、模仿國外的設計教育方式,課程繁雜多樣;
②課程的分類多以基礎課程、理論課程、實習階段為主。
在基于現(xiàn)代教育環(huán)境背景下,看待這些特點,更多的思索在于,秉持著公共性、生產(chǎn)性、科學性、未來性、國際性、終身性這幾大特點,設計教育應該思索怎樣的問題,思索對于學生而言,他們需要怎樣的引導。“什么是設計?”“什么是設計與藝術之間的關系?”“設計為何?”“何為設計?”
5.立足于包豪斯教育體系對現(xiàn)代設計教育的課程改革的建議
基于上文中所提及的包豪斯教育特點,以及對現(xiàn)代設計教育特點的分析,立足于包豪斯教育體系對現(xiàn)代設計教育的課程改革的建議,有值得深思的的地方:
①先導入、再教學,教育應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yè)價值觀與認同感;
②先理論,后實踐,讓學生有更多論證和理解理論知識的機會;
③結合“工作坊”的形式,引入社會項目進入課堂教學,形成“產(chǎn)-學-研”的教學模式;
④定期參觀關于博物、關于藝術、關于行業(yè)現(xiàn)狀等的展覽,使學生在思考設計時,能夠“認識過去,基于現(xiàn)在,而流與未來”。
課程改革基于分析包豪斯的教育特點,結合國情行情以及教育大環(huán)境,且達到學生在形成設計思維的過程中既不脫離過去亦不脫離社會的要求而提出。這也對高校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尚爭妍,王珊.藝術設計概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08.
[2]唐克揚.美術館十講[M].商務印書館,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