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龍
0引言
很多學生進入大學校園時,都對大學生活和學習充滿了期待,但在學習專業課程的時候,往往都有這樣的體驗:“閱讀每一本教材時,都覺得好像是對耐力與理解能力的極大考驗”,大部分學生通常難以通過這種晦澀難懂的學習內容的考驗,學習效率很低。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兩個方面進行改良。根據認知科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研究結果,學習遠不僅僅是讀書認字。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的腦筋動起來。
1計算機專業課程課堂教學的不足
大部分學生忙于學習眾多的概念、繁瑣的規則、枯燥的實例。沒有太多時間去應用知識,沒有精力去思考和消化知識。很難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
1.1教學內容比較枯燥
因為教學觀念上的不統一,教師往往會以語言的語法系統貫穿始終,過于注重語句、語法及細節,而忽視了程序設計能力的培養,學生往往在教學過程中感到枯燥難學,學過之后不會用,給后續課程的學習帶來困難,更不用說來解決實際問題。久而久之,學生也就逐漸對該課程失去原有的興趣。
1.2教學形式比較匱乏
由于教學內容的不斷壓縮,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簡單的采用“填鴨式”灌輸,而不重視對課堂教學做精心準備。大部分教師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將大量的課堂知識內容填充到PPT課件中,課件成為了教師傳播知識的主要教學方式,然而學生面對大量的課件內容出現應接不暇、吸收乏力的現象。
1.3解決問題的思路
充分研究教育教學規律,從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下功夫,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的注意力和活躍度的提高,需要關聯的、有趣的、交互的、妙趣橫生的知識內容和傳授形式。為此,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兩個方面精心設計、積極探索,嘗試調動學生的大腦的理性的左半球和感性的右半球,調動學生使用多種感官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2教學內容的生動化
2.1教學內容的形象化
形象教學法即用日常熟悉的、簡單的、容易理解的現象解釋陌生的、復雜的、抽象的、不易了解事物和不易理解的概念。或應用視頻形象化地將復雜的工作過程和抽象的概念展示出來。形象化教學法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對抽象概念和事物的理解。教師在講解冒泡排序算法時,可以將算法演示過程充分形象化,找出身高不同的幾位同學,讓他們分別扮演等待排序的數值,另外再請一位同學扮演計算機的角色,將這些同學按身高進行排序。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充當主角的積極性,在游戲中理解和掌握排序的核心思想,另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2使用比喻活化教學內容
使用比喻活化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將教學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比喻相結合,使課堂教學內容變得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講到計算機語言程序設計的兩個變量值交換時,可以比喻成兩杯不同的果汁需要交換杯子,需要借助一個空杯(臨時變量)進行倒換。在講到雙重循環知識點時,可以將外循環比喻為時鐘的分針,內循環比喻為時鐘的秒針,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格,同樣的道理是:內循環執行完一個輪回,外循環才執行一次。講到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時,將全局變量比喻為國家統一的法律和法規,局部變量比喻為各省根據需要制定的地方法律和法規。
3教學形式的互動化
3.1課堂對話式教學
對話式教學可以抓住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問題。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講到三重for循環時,可以開展如下對話:
師:同學們,假如大家現在遇到了一個難題,你有一把密碼鎖,上面有三個撥輪,你忘了三位密碼是什么,而這把鎖鎖著的柜子里有一件重要的東西,你有足夠的時間去打開這把鎖,鎖上有三個輪盤,每個輪盤上是0-9十個數字,你打算怎么破解密碼?
生:暴力破解......哈哈哈。
師:同學們說的應該不是砸鎖或者撬柜子。
生:對,一個一個的試,按順序試。
師:對,假如三個密碼都忘了,你每秒最快能試兩套密碼,從頭試到尾總共需要多長時間,大家算一下。
生:從000到999共1000套密碼,每秒試兩套,最快需要500秒。
師:很好,需要8分多鐘,好了,現在有個電腦軟件需要同樣三位的數字密碼,大家編個程序,去破解一下。程序寫完的同學,把程序發到網絡教學平臺的課堂練習活動里,沒帶電腦的同學,可以把程序寫在紙上,寫上姓名和日期,拍照上傳。
師:好,現在已經有同學傳上來了,大家可以欣賞一下,寫的又快又好。
3.2動態演示教學
C語言是一門面向過程設計的語言,這就決定了它沒有面向對象設計語言直接,并不能做到所見即所得,C語言要求將完整程序全部完成后才能看到效果,而我們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此時,需要借助一些動畫、視頻文件等,讓學生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例如:指針操作,往往學生對指針變量的具體指向感到困惑,無法正確引用變量地址和變量的值,此時可以借助動畫演示,使得抽象的思維形象化。當學生被動畫所吸引時,必然非常想知道如何實現該操作,知識記憶也更深刻。恰當的使用輔助教學,有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發揮課堂教學用語的魅力
3.3.1課堂用語的幽默化
幽默的教學語言可以保持學生的大腦的興奮,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和疲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課堂充滿歡聲笑語,讓學生開心,讓課堂輕松,讓學習充滿樂趣。。數據結構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比較枯燥難懂,成為很多計算機專業學生的難題。教師可以使用幽默的語言開展課堂教學。比如在講到“棧”時,棧中的“首領”最不好做,一遇到事“首領”先站起來,弄不好就光榮犧牲了。而且,它的位置也非常不穩定,一位新成員加入了,“首領”的位置就得讓掉。“首領”站起來這便是取棧頂元素,其它人沒有資格站出來;“首領”的光榮犧牲便是出棧操作,下一位成員便繼承它成為“首領”;新成員加入這便是入棧操作,誰新入棧誰就得當“首領”。這些幽默的比喻讓學生在笑聲中形象地掌握了棧的一些基本操作,同時讓后來教師講解其算法也變得簡單起來。
3.3.2課堂用語的口語化
計算機學科各門課程的教材和課件上有很多理論性極強的長句,讀來十分拗口,也不易理解。如果教師一味地使用學術語言,表面上體現了教師的專業程度高,但是會令本來就枯燥的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生澀。教師應當“長句化短句,短句化俗句”,先將長句截斷,分成很多短句,然后對短句的語言進行加工,將語言盡可能“世俗化”,貼近學生的常規語言和生活語言。比如講解這樣的概念:“線性表的順序存儲指的是用內存中一批地址連續的存儲單元依次存儲線性表中的數據元素”,如果教師直接表述,學生勢必聽不太明白,也記不住,教師可以這樣講解這個概念:“在內存中拿出一片連續的空場地,數據元素依次排隊站在里邊,這便是線性表的順序存儲”。
4結語
互聯網與計算機科學技術進展迅速,計算機學科知識產生速度很快。面對如此龐大規模的知識,掌握和運用好這些知識這件事情,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然而學習新的科學技術知識,不一定要用枯燥的內容和形式去將耐力不足的學生拒之門外,教師可以把課堂教學內容變得生活化,將教學形式變得互動化,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親切的平易近人的學習氣氛,刺激學生的愉悅感受,使之樂于主動思考問題,以產生靈感,主動創造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