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背景下,分析熱解焚燒處理工藝技術,介紹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置流程,結合實際情況對未來醫療廢物處置工作提出建議。
關鍵詞:疫情;醫療廢物;熱解焚燒;安全處置
1. 前言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1]?!秶椅kU廢物名錄(2021年版)》將醫療廢物分為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病理性廢物,化學性廢物,藥物性廢物五類[2]。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爆發后,在疫情防控期間,醫療廢物尤其是與新冠疫情相關的醫療廢物(以下簡稱涉疫醫廢)的安全處置備受關注。涉疫醫廢除了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物資、醫療廢物外,還包含留觀點、隔離點產生的生活垃圾等。這些涉疫醫廢成分復雜,具有更強的感染性,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及時、有序的進行安全處置。
醫療廢物的處置,技術上主要有高溫蒸汽滅菌法、微波消毒法、化學消毒法、等離子處理、焚燒處理等[3]。其中,高溫蒸汽滅菌法、微波處理法和化學消毒法,無法完全處理五類醫療廢物,且處置規模較小,減量化不明顯;等離子處理技術技術不成熟;焚燒處理占地大,投資成本較高,但對各類醫療廢物適應性較好,處理規模大。以下筆者結合實務經驗,分析醫療廢物的熱解焚燒處置工藝。
2. 熱解焚燒工藝
泉州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處理規模為16t/d,其熱解焚燒核心工藝主要包含進料系統、焚燒系統、尾氣處理系統、煙氣在線監測系統、灰渣處理系統。
2.1進料系統
醫療廢物由專車運送至處置中心,進廠核重后,由專員卸貨至進料區,再統一上料;而涉疫醫廢則是核重后卸在專用區域,第一時間上料,避免現場的二次傳染。
爐膛進料口裝有進料監控裝置,中控室可實時監控爐內醫療垃圾進料情況。正常作業時毎爐進料量約為9噸。
2.2焚燒系統
焚燒系統按工藝流程分為一次燃燒室焚燒和二次燃燒室焚燒。
一次燃燒室即A/B 熱解氣化爐,醫療廢物在爐中經柴油助燃,進入干燥、厭氧熱解階段,隨著焚燒溫度的不斷升高(400℃~600℃),醫療廢物中的有機物分解氣化成CO、H2、CmHn等可燃氣并隨著上升的高溫煙氣進入二次燃燒室。
熱解氣化爐內產生的熱解氣體被導入二次燃燒室進行高溫燃燒。二燃室由噴燃爐和燃燒爐組成,燃燒溫度控制在1100℃以上。煙氣在二燃室的停留時間為2.5秒以上,在這種環境下,絕大部分有毒有害氣體被徹底破壞轉化成CO2及各種相應的酸性氣體。
A爐焚燒時,B爐開始投料。當A爐焚燒完畢進入灰化過程期,B爐又開始點火,如此循環往復,實現連續不間斷的燃燒。毎爐焚燒時間受醫療廢物量和焚燒工況等影響,一般9噸左右的醫療廢物正常焚燒需要12小時左右。
2.3尾氣處理系統
尾氣煙氣處理系統主要由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SNCR)脫硝、急冷除酸塔、消石灰脫酸、活性炭吸附和布袋除塵器組成。
SNCR脫硝系統噴射加藥裝置設置在二燃室和冷卻爐中間煙道,根據焚燒工況需求將配置好的尿素溶液由噴槍噴,對煙氣進行脫硝反應,降低煙氣中的氮氧化物濃度。
二燃室出口的煙氣溫度約為1000℃,經冷卻塔后降為約600℃。煙氣通過急冷除酸塔時,與塔內噴灑的堿液進行急冷中和,去除SO2、HCl 等酸性煙氣,同時溫度迅速(1s 時間內)降低至200℃以下,以滿足后續除塵設備的處理功能,并防止二噁英在敏感溫度段(200~500℃)又重新生成。
在急冷除酸塔與布袋除塵器之間的管道設置消石灰和活性炭加藥裝置。當煙氣通過時,消石灰和活性炭由空壓機經過噴嘴直接噴入與煙氣混合,消石灰與酸性氣體發生中和反應生成CaCl2、CaSO4等,而活性炭則吸附二噁英和重金屬等,這些物質隨著煙氣進入布袋除塵器時會被濾袋表面攔截過濾,進而形成一個個附著層,增加濾袋的過濾效果。
布袋除塵器是一種高效除塵裝置,其去除粉塵粒徑在0.05μm以上,除塵效率可達99%以上。經過尾氣處理系統凈化后的煙氣,通過35米高的煙囪達標排放。
2.4煙氣在線監測
煙氣在線監測系統主要由采樣和預處理系統、分析監測系統、數據采集控制傳輸系統等組成。
在煙囪適當高度位置布置采樣平臺和采樣孔,煙氣通過煙囪排放經采樣孔時,采樣探頭抽取樣氣,引導至預處理系統;預處理后成為干潔樣氣,進入分析儀進行分析測量。分析監測系統有單獨的監測站房,主要監測項目有煙氣流量、O2濃度、CO濃度、煙塵濃度、HCl濃度、SO2濃度、NOX濃度。數據采集控制傳輸系統主要進行數據采集、設備監控、自動控制、數據記錄存儲和傳輸。在線監測內容與市生態環境部門聯網,與省重點污染源監控平臺聯網。
2.5灰渣處理系統
熱解焚燒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有爐渣和飛灰。
熱解焚燒爐燃燒結束后,醫療廢物固體部分轉化為無害化爐渣,經冷卻后使用雙層刮板機械式主動排渣;采用水封結構密封,爐渣從水封槽里由傳送帶機械排出至地面上出渣車內,后送至爐渣間密閉暫存。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要求,醫療廢物焚燒處置產生的底渣,滿足《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要求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全過程不按危險廢物管理。
飛灰通過袋式除塵器下方的排灰口排出,采用編織袋套入排灰口進行收集。編織袋放置轉運桶內,裝至約80%容量后袋口密封、轉運桶加蓋,稱重后送至飛灰暫存間暫存。飛灰屬于危險廢物,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公司進行安全填埋。
3. 結語
現有的熱解焚燒爐技術相對成熟,工況較穩定,能夠確保醫療廢物和涉疫廢物及時有序的得到處置,對泉州市的醫療廢物處置工作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但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置任務仍然任重道遠。據《危險廢物轉移聯單》(醫療廢物專用)統計,泉州市醫療廢物產生量逐年遞增,2020年為5021.48噸,很接近泉州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的處置規模。
筆者建議,處置單位、監管部門和主管部門應當提前合理規劃,一是完善應急處置預案,以應對各種應急突發事件;二是做好擴大處置規模的準備,以迎接未來的醫療廢物處置工作;三是綜合考慮高溫蒸汽滅菌法、微波消毒法等工藝的可取處,根據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的情況,建造適合的醫療廢物處置生產線,增加全市醫療廢物處置能力。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380號.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2003.
[2] 環境保護部令第15號.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2021.
[3] 周豐,劉永,郭懷成,等.醫療廢物安全處理技術優選方法[J].環境科學,2006.27(6).
作者簡介:
吳錦奎(1987—),男,工程師,研究方向:醫療廢物焚燒處置。
中國分類號:X705 ?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