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麗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養殖業也開始高速發展。羊養殖作為畜牧養殖中的重要組成,因為羊肉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好,對羊肉的高需求,也促使羊養殖向規?;B殖發展。雖然規?;翘嵘庋驑I經濟效益的有效方法,但養殖規模擴大所帶來的還有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羊疾病。羊是一種群居動物,一旦發生疾病,容易在短時間內產生擴散,而且很多疾病發生很突然,臨床癥狀較為復雜,給科學診斷帶來難度,會使養殖戶損失慘重,甚至影響市場供求和諧。因此,高度重視羊疾病防治勢在必行。
關鍵詞:羊疾病;引發因素;疾病防治;措施
1. 引發羊疾病的原因
1.1 生物性傳染因素
一般來說,一些致病源引發的傳染病,比非傳染疾病的危害更嚴重。獸醫臨床中,能夠引起羊疾病的微生物有很多種,主要有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其中,病毒和細菌的危害最大,也是造成羊發病和死亡率上升的罪魁禍首。羊在生長發育階段,在能夠引起疾病的細菌中,主要包含大腸桿菌、巴氏桿菌、炭疽細菌、破傷風細菌等,常見病毒疾病包含口蹄疫、羊痘、傳染膿皰等。這些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大多發病過程快,發病后臨床癥狀嚴重,傳染性極強,死亡率很高。寄生蟲可以分為體表和體內兩種,體表寄生蟲主要包含蜱蟲和螨蟲,體內寄生蟲主要包含肺蟲、肝片吸蟲、消化道線蟲等。羊的寄生蟲病大體是慢性發病,雖然死亡率不高,但會對羊的正常發育和飼料營養造成有害影響,會導致羊的營養不良,也易引發感染貧血,嚴重的也會造成死亡。
1.2 非生物性非傳染因素
這種因素造成的羊疾病,一般是因為養殖管理不恰當、羊舍衛生差等,主要包含外科、內科和代謝疾病。營養代謝疾病是最容易出現的非傳染性疾病,如果飼料營養價值達不到羊在生長過程中的需求,或者飼料品種過于單一、供水不足,會導致器官發育不良、代謝不暢、貧血等癥狀,嚴重時也會導致羊群劇烈死亡。內科疾病一般是由于飼料不衛生、營養價值差導致的胃病,比如創傷性網胃炎、瘤胃積食、前胃遲緩等,如果飼料發霉變質,羊進食后會出現消化不良,嚴重的還會造成毒性反應。
2. 羊疾病防治策略
2.1 加強飼料管理
羊感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便在于飼料的衛生狀況。羊生長過程中的免疫力,也與合理的飼料搭配密切相關。飼料管理工作時,要首先參考羊的品種,并以種類為依據,合理搭配飼料。同時,還要依據羊的年齡和體重,科學調配飼料。認真分析羊的消化情況,觀察羊對各種飼料的接受度,以此選擇最合適的飼料,有利于有效提升羊的免疫力。
管理飼料中,為了節約成本、為羊提供高質飼料,應提前計算羊整個生長過程中所需的飼料數,還能避免飼料變質。喂養過程中,對于食槽要定期清理和消毒,防止滋生細菌。羊生長環境中,墊土層也要定期更換和消毒。在消毒方式上,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先消毒一次,再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再一次消毒。清潔工作處理后應注意,消毒后要及時用清水沖洗,以免消毒液影響羊群健康生長。另外,多種類交替使用消毒液,可以提高消毒效果。
2.2 加強衛生管理
羊舍是羊的主要生長場地,只有對羊舍科學管理,保持羊舍衛生,才能從根源杜絕疾病發生,避免羊感染疾病。管理羊舍時,不但要注意衛生,還要加強消毒,關注羊的飼料安全,不給羊投喂變質的飼料。負責人還要對羊糞便定期清理,及時隔離病羊,焚燒或深埋不明原因死亡的羊,之后立即對羊舍高溫消毒。只有確保羊生長環境的良好,才能有效降低羊的患病率。
2.3 加強檢疫檢驗
養殖戶在發展羊養殖業時,要盡量自繁自育,堅持全進全出的原則。若自家條件有限,引進羊種時,一定要做好引種地的疾病調查,認真檢查免疫和科學管理檔案,全面掌控養殖場疾病、免疫接種,以及藥物使用和病死羊處置情況。引進羊到達養殖場后,要至少隔離觀察30至40天,在嚴格檢疫檢驗后,才能放入羊群集中養殖。羔羊出生后,為了提高它們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率,還要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做好傳染病免疫接種后,還要結合養殖場常見流行病動態,完善和調整養殖場自家的免疫程序,使免疫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養殖的春初和秋末,負責人還應做好驅蟲工作,避免寄生蟲入侵羊的身體。驅蟲時選擇專業驅蟲藥,再按照劑量要求使用,提高驅蟲效果。
2.4 科學治療疾病
在診治羊疾病時,應該先明確疾病類型,是傳染性的還是非傳染性的,之后再調查或判斷引病原因。一般來說,非傳染性疾病治療難度不大,結核病羊臨床癥狀,對癥進行治療,可以短時間內控制住病情。而對于傳染性疾病,還要明確是細菌、病毒,還是寄生蟲感染,結合病原不同,使用不同對策。如果是重特大傳染病,一般無需治療,直接撲殺病羊,進行無害化處理。其他傳染病,需綜合考慮致病源和發病情況,選擇恰當的方法治療,使治療具有針對性。
2.5 提高飼養人員專業水平
如果飼養人員的喂養方式控制不當,也會直接導致這些羊患上疾病。為此,畜牧獸醫總站可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組織飼養人員學習相關技術,對羊的飼料選應、生長觀測、環境防疫等各個方面,都要進行專門的培訓。再三強調羊疾病的處理和防治措施,確保工作人員能正確進行處理,使羊能夠健康成長。
3. 具體羊疾病防治措施
3.1 炭疽病
炭疽病的發病初期,如果能迅速注射血清,療效能立竿見影。首次給藥量是50毫升,如果首次給藥后,病羊體溫仍然沒有回歸正常,可再次注射25至50毫升。除此之外,磺胺類、青霉素藥物也是不錯的選擇。其他未患炭疽病的羊,每年要注射一次二號炭疽芽孢苗,以便羊群形成抗體。
3.2 口蹄疫
口蹄疫的傳染性極強,一只羊如果患病,會迅速傳染整個羊群??谔阋咭话阍诎l于秋末,加劇于冬季,在春季有所緩解,夏季完全被消滅。口蹄疫發生后,要先隔離病羊,立即對羊舍消毒。治療時,針對不同患病位置的羊有不同的處理方法??谇换疾〉难颍上扔酶咤i酸鉀溶液沖洗患處,每天涂抹甘油或撒布冰硼散,次數在2至3次。蹄部患病時,可用涂抹蘇爾液于蹄部潰爛處,再使用松餾油,密實包扎。乳頭患病的情況下,可先用硼酸溶液清洗,再將青霉素軟膏涂抹患處。
3.3 痢疾
防治痢疾,可以對產前10至20天,以及20至30天的懷孕母羊,后腿雙側皮內接種甲醛菌苗,接種量介于2至3毫升,接種后,母羊乳汁會產生抗體,提升羔羊的免疫力。對于已患病且出現嚴重脫水的羊,應立即讓羊以口服或靜脈注射方式,每次補充5%的20至200毫升的葡萄糖生理鹽水。
結束語:
羊養殖的發展,對推動我國畜牧業發展有積極作用,而羊疾病也是肉羊規模化養殖中的棘手問題。羊在生長過程中,受到生物和環境等因素影響,會發生各種疾病。所以,養殖戶要對發生疾病的原因充分分析和掌握,了解合理有效地防治方法,在疾病發生時能及時控制治療;并為羊提供干凈清潔的生長環境,科學配置飼料,定期進行嚴格防疫工作,從根源處減少疾病感染,才能實現養殖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樊厚江.羊疾病的引發因素及常見疾病防治措施[J].畜禽業,2020,31(3):68-69.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0.03.056.
[2]王守磊.羊疾病的引發因素及常見疾病防治措施[J].農家致富顧問,2020,(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