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全面闡述了滑道式船臺的布局設計重點,介紹船舶滑道上排主滑車和橫移小車安裝位置重要性。
關鍵詞:船臺軌道布置,滑道上排,船舶橫移。
1. 前言
近年由于航運業市場回暖,大批船舶老齡化,因此修船量明顯增多。由于船塢修船受潮水、船塢尺度、修理費用等原因的影響,所以船塢適合修理中大型的船舶,而象排水量6500噸級以下的船舶修理更適合船臺維修。近年很多小型船企都改用兩部大排車進行滑道上排,橫移車移船定位的方法,這種做法船臺場地利用率高,適合小型船舶企業的生產需求。由于船臺修理場地寬敞,施工工作容易展開,上下排不受潮水限制,用橫移車直接移船比較靈活,船臺可以同時擺放多艘船舶進行施工作業,因此更適合排水量6500噸級以下的船舶上排維修。
下面以設計上排能力為排水量6500噸級的船臺為例,并跟蹤載重量5000噸級的散貨船上排全過程為例,探討這種船臺的布局設計和兩部滑車上排和橫移的操作重點。
2. 船臺總布局
根據船廠場地的實際情況布置船臺位置,鑒于船廠的場地大都是灘涂地質情況,所以采用鋼筋混凝土樁深樁靜壓沿軌道布置(建議每4m間隔一根?400mm的樁),軌道下方采用混凝土鋼筋梁。前后劃分根據場地的實際長度分區域(比如100m船長區域和50m船長區域)這樣有利于橫移軌道的布置,左右劃分根據場地的寬度兩邊各放兩至三艘船。如果兩邊擺放太多艘船,由于每船的工程周期不一樣,靠最里邊的要下排的話,靠外面的要讓路就必須調整位置,這樣就造成堵排的現象。中間空出約25m至30m為主滑道排,船臺末端上排口預留寬度30m至35m。如下圖1:
3. 主滑道和主滑車位置的布置
主滑道布置6至8根軌道(如圖2),軌道每組間距為0.7m至1.1m,主滑道與船臺平面水平,主滑道從水平過渡到坡道首端這段長度約70m至75m,主滑道從船臺末端往水下延伸120m左右,主滑道坡度比不超6:1為佳,坡度越小坡道越平順上排越容易但水平過渡段也就越長,這樣就嚴重影響船臺后區空間的利用率。坡度越大坡道越陡上排難度越大。排口兩邊做棧橋各延伸出60m左右,棧橋兩邊前后各安裝一套電動絞車,當船舶進入棧橋區域內時,棧橋兩邊絞車的鋼纜就套到船上牽引定中。
主排車面寬4.5m至5.5m,長約10.5m,高約1.05m。主排車上體為箱型結構和下體中間用圓柱軸鏈接,便于上排時根據坡道變化上體角度自動調整,下體組合輪也通過轉到軸來調整過坡道。單部排車6軌配24個輪(8軌配32個輪),每組合2個輪,每個輪承載力為50噸,兩部排車共6軌配48個輪最大承載2400噸(8軌配64個輪最大承載3200噸)(圖3)。
主滑道坡度比按6:1計算,船首端的排車位置在球鼻艏端(或首柱下端)往后18m至20m的位置為佳,如果首排車位置太靠后船頭就會觸碰頂滑道。尾端排車位置在機艙前壁往后1.5m至2m的位置為佳,如果尾端排車位置太靠前,由于船舶后部重量過重上坡時受重力的作用,有可能發生船從排車上滑走而造成事故的危險。這樣也有利于橫移時橫移車能裝到合適的位置。(如圖4,圖5)
4. 橫移排的布置與橫移車的位置布置
橫移排軌道布置按船長來定,船舶正常都是尾部機艙區域比較重,中部首部比較輕,因此根據船長把場地區域劃分好,布置好橫移軌道才有利于船臺空間利用。例如100m船長區域那尾部兩道橫移車中間就10m左右,往前的可以在20m左右,一般布置5部至7部橫移車(如圖6)。
橫移車的面寬1.1m至1.6m,長約9m,高約0.8m(高度要低于主排車0.2m這樣有利于橫移車進出船底和頂升油缸的升降),橫移車底腳的兩輪距1m至1.5m(橫移車軌道間距跟輪距相同如圖7),橫移車上部是箱型結構支撐船體,下部是電機動力部分和頂升油缸組,每套橫移車配8個輪,每輪承載力70噸至100噸。2個至4個油缸,每個油缸升力200噸至500噸(如圖8)。當船讓主排車拉到預定的區域時,橫移車接電讓電機驅動齒輪把橫移車開進船底,通過液壓油缸把船升起脫離主排車,然后把船載到預定船臺位置,打好墊墩再退出橫移車。如下圖:
5. 結束語
本文通過本人的經驗總結了滑道船臺的布局設計要點,介紹了滑道主排車和橫移車上排時的安裝位置重要性。可供同行們能得以借鑒參考。
作者:張順珠(1972-02),男,中級工程師,從事船舶修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