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猛
摘要:農業水利建設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也是農業灌溉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現階段,隨著人力物力資源的不斷投入與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農業水利設備設施正在不斷完善。然而在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其中渠道滲漏是影響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正常運行的關鍵問題之一。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水利渠道滲漏出現的一些原因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對渠道從設計到施工的全過程質量控制方案,以期可以提升農業水利渠道的建設質量,減少滲漏問題的出現。
關鍵詞:農業水利;渠道滲漏;影響因素;施工技術
引言:水利渠道是我國農業灌溉的主要方式,為了確保農業灌溉效率以及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提升渠道質量是確保水利工程發揮其功能的關鍵。目前導致水利渠道滲漏有諸多原因,包括建設方案的不合理及施工質量不合格、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后期養護問題等。因此要預防水利渠道滲漏問題,就需要從根本上加強建設質量,建設完成后需要進行定期養護,避免渠道遭到破壞。對已經法神滲漏的工程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渠道防滲透修復技術,從而提高灌區渠道的輸水效率。
1、影響農田水利渠道滲漏因素
1.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址因素與生物因素。地質因素主要是指土壤性質常分為濕陷性土壤、鹽性土壤、酸性土壤、沙土土壤等,其中,鹽性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鹽分,當農田內部結構水分缺失,就會使鹽分被析出,進而侵蝕土壤。后期建成灌溉渠后,土壤內部的酸堿物質就會侵蝕渠道材料,滋生滲漏問題。生物因素只要是指在自然環境中的一些動物。例如:螞蟻、田鼠等。這些生物對小型農田的水利渠道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長期地下運動和破壞慢慢滲漏了農田的灌溉渠道。除此之外,惡略的自然氣候對農田水利渠也有一定的影響,道由于地下大規模滲漏可能會導致發生水利渠道工程的坍塌,影響小型農田水利渠道工程的安全和發展。
1.2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主要是施工工藝不合格,就很容易導致渠道滲漏問題。首先,在建設小型農地水利渠道工程期間,監理人員的責任薄弱,建設項目脆弱,由于監理人員對責任意識不強甚至不負責任。其次,監管人員對建筑材料進行監測力度不大,導致后期小型規模農田水利渠道工程的抗壓性較弱,很容易出現滲漏;再次,人們對小型農田灌溉水利渠道項目的建設并不完全了解,專家人員很少,因此沒有專家指導或專家來檢查該項目;最后,人類經常在小型農田水利渠道上行走,所以很容易造成土地破壞。同時,過多的伐木可能導致水土流失,也會對小型農田水道工程造成負擔甚至對小型農田水道工程造成災難性破壞。
2、農田水利渠道防滲技術研究
2.1對建設材料進行嚴格管控
防滲渠道施工過程中所選用的土壤對防滲效果以及最終的施工質量至關重要。因而,在選料時,不僅要兼顧成本問題,而且要嚴格依據土壤性質和施工質量標準。從經濟的角度來考慮,就地取材有利于節約成本,節省運輸費用。然而,如當地材料無法滿足施工質量標準要求,就需要外購優質材料,做好原料加工作業。即使選用當地土料為施工原料,也要做好各項加工處理工作。首先是土料和石材,土料的原材料是黏土、粘砂混合土、灰土等,雖然成本都比較低廉,使用也方便,但是不抗凍,在寒冷地區不適用,并且維護保養費用較高,目前已不常采用此種材料。石材,抗流水沖刷性能強,耐磨性能好,抗凍且在石材豐富的地區方便施工、成本低,但是缺點是缺乏石材的地方較難采用。其次是混凝土,凝土目前采用較多,其可減少大部分水的滲漏、抗流速大的水流、經久耐用,基本無使用地區限制,但是抗變形能力差,一般造價較高。
2.2優化渠道斷面設計方案
優化渠道斷面設計方案,做好渠道斷面設計工作有助于提升防滲效果。在具體設計工作中,首先要全面勘察當地土質、地勢地貌、水文條件等自然環境,根據勘察結果合理設計渠道的水深與河水寬度的比例,做好數據校對工作。在核對參數時,可以根據機電排灌標準界定斷面的設計尺寸,繪制精確的施工圖紙。施工技術人員通常要按照圖紙實施填方與挖方作業,協調設計點和監測點的關系,科學處理渠道放樣,調整地面的平整度,工藝流程復雜,因此,確保圖紙的精確度尤為重要。此外,施工技術人員在施工中還要處理地面沉降、漏水、裂縫與凍脹問題,根據當地溫度調整渠道的地面高度。
2.3提高水利工程灌漿技藝
灌漿技術是當代農田水利工程渠道施工建設常用施工技術之一,防滲效果頗佳。運用灌漿技術開展農田水利工程渠道施工作業,則需要充分發揮灌漿壓力作用,使渠道能沿著軸體的方向被劈裂,接著實施內部灌漿,即將優質泥漿灌入渠道結構體內部,這樣能夠形成完整的防滲結構,修復渠道結構體內部裂縫,避免水滲入渠道。其次,實現優質泥漿與農田水利工程渠道土體結構的有效融合能夠對內部應力進行重新分布,以此保持內部應力的平衡。在灌漿過程中,施工技術人員必須準確把握三項基本要點:第一,灌漿的壓力最高不可超過灌漿塞,在調整灌漿壓力時,須合理控制力度,根據實際施工情況準確計算壓力值,將注漿壓力控制在標準范圍內。與此同時,要做好實驗測試工作,根據測試結果定期最適宜的注漿壓力。在必要時刻,應正確采用分段升漿法和一次升漿法,相比之下,當施工期間的透水強度較大,存在斷裂狀況,則適用于分段升漿法;如果透水強度較弱,斷裂問題不是很嚴重,巖層硬度高,則適用于一次升漿法。第二,正確處理大量吸漿作業,將灌注漿的流量控制在標準范圍內,這樣方能確保漿液在灌注中能保持正常的流動。必要時刻,應正確使用降壓處理模式,通過降低壓力值來停止灌漿,當灌漿停止后,再將壓力值調整到標準數值,接著實施科學灌漿。第三,在正式灌漿前,施工技術人員應結合實際情況界定本工程灌漿次數和平均每次的灌漿量,對灌漿工作實施科學推進,促進每次灌漿的有序銜接,這樣方能為農田水利工程渠道整體施工質量提供充分的保障。另外,完成灌漿工作后,必須嚴格進行質檢,檢查渠道土體結構是否完整以及是否存在裂縫與滲漏問題,如果存在,必須立刻進行修復。
2.4重視后期養護
首先,在維護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對渠道進行日常養護,保證渠道在產生問題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被發現,并且及時得到解決。在進行日常養護的過程中,養護人員和管理人員需要嚴格按照養護管理規定對主干渠道和支干渠道進行巡查,將其中的安全隱患全部找出并且排除,還需要將渠道中的落葉等堆積物進行清理,保證堤坡的完整性和渠道的流通性。一般來說,在對渠道進行加固搶修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拋石固腳的方式降低水利沖刷,能夠使得堤坡的防沖刷能力有所提升,另外,還需要開挖排水溝,防止堤坡發生坍塌,能夠引排入渠,避免更加嚴重的損害。最后,水利工程施工涉及到的設施一般種類都比較多,并且使用規則比較復雜,為了降低渠道出現問題的機率,加強渠道的穩定性,就需要對設施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造,提升水利工程建設的整體效益。設備維修人員要對施工設備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維修,并且根據渠道的實際需求,對施工設備進行相應的改造,提升設備的功能性,保證渠道的穩定運行。
總結:農田水利渠道的滲漏由多種因素構成,要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從選材上嚴格管控,在建設上提升質量,于運行中做好維護。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水利渠道的正常運行,減少滲漏問題的發生,從而做到節約水資源提升灌溉效率。
參考文獻:
[1]趙燁龍,喬春林.渠道防滲技術在小型農田水利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20(18):210.
[2]王炎如.關于山區小型農田水利渠道防滲技術實踐與應用研究[J].水能經濟,2017,23(29):259-259.
[3] 張亦強.淺析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及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 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