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黎明
近年來,隨著人民綠色生態意識的覺醒,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對健康的關注更加集中,從飲食根源上影響健康已經在社會上形成一個共識。基于此,對農產品的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蔬菜作為廣大群眾必不可少的重要生活資源,很顯然,蔬菜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了人們的生命健康與安全,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是以無污染、無危害為目標的一種種植技術,是通過在食物源頭上減少污染與危害來實現人體健康的一種種植理念。本文就蔬菜無公害種植技術與管理方法進行簡要闡述,以供參考。
一、無公害蔬菜種植的概念
很顯然,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之中,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對自身健康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除了通過鍛煉來促進身體的強健之外,在飲食上把頭健康關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徑之一。蔬菜是人類的重要營養來源,也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資源。在健康生活的理念下,通過控制食物的質量來實現身體的健康已經成為社會共識。所以,當前,市場對無公害蔬菜的市場需求越來越高,這也就催生了廣大種植戶對無公害蔬菜種植的信心與熱情。而且無公害蔬菜種植也是綠色農業中的重要組成,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速度加快的當下,對無公害蔬菜的種植與管理技術研究也在不斷的深入,顧名思義,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是通過有效的種植技術,控制對農藥、化肥的使用,減輕對蔬菜質量和土壤以及環境的不利影響,從而從源頭上實現蔬菜的高質量。很顯然,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要求極高,需要從方方面面,土壤、氣候、水源、光照、市場需求等多個角度去考慮,既要實現種植效益的最大化,同時也要實現健康、無污染、優質與高產并存,這就對種植技術、管理技術等方面著手,既要考慮存活率的高低,也要考慮是否有充分的技術力量支持,更要結合市場前景考慮經濟收益,唯有滿足各個方面的需求,無公害種植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二、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實施
1、優選良種
很顯然,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核心在于盡可能的避免使用農藥、化肥,保持蔬菜的自然生長態勢,這就意味著蔬菜本身的抗病蟲害能力要強,否則,一旦發生病蟲害,如果不加以干預則意味著會大大減產,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如果應用農藥防治,則違背了無公害種植的初衷,無法實現蔬菜的綠色優質要求。所以,優選良種是無公害蔬菜種植的前提,以玉米的種植為例,雖然玉米種植十分普遍,而且玉米的適應性也較強,但是良種仍然是影響品質的重要因素。所以,要結合種植區域的天氣、地理、光照等特征來選擇合適抗病蟲害能力強力強,成熟時機適宜的良種,首先從源頭上提高抗病蟲害能力,為后期的種植管理打下基礎。當然,優先良種的同時也要保證種子的純凈度,為無公害種植的實現奠定初步基礎。其次在播種之前,要事先對種子進行殺菌與催芽處理,一方面能夠進一步提升蔬菜的抗病蟲害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提升發芽率,為蔬菜的豐產創造條件。通常情況下,殺菌與催芽都可以采取浸泡的形式,在溫水中添加一定的除菌劑進行滅菌與催芽,一舉兩得。
2、合理選擇育苗地
苗地的選擇也是實現無公害蔬菜種植的關鍵,苗強就意味著蔬菜的生長能力強,抗病蟲害能力強,自然而然的就能夠減少對農藥與化肥的依賴。所以,在育苗地的選擇上,要根據蔬菜的品種以及生長特性來選擇水源、光照都適宜的地段,同時要對苗床進行進一步的整理,將妨礙蔬菜生長的一些雜物,如石頭等清除出去,并對育苗地進行事先的滅菌處理,以降低潛在病蟲害的威脅,為后期蔬菜的健康生長創造條件。育苗地整理完成后,要以有機肥打底,保證后期蔬菜生長所需的充足養分,同時也要對育苗地土壤的PH值進行確認,使其處于合理的范圍內,如果有偏差,則需要采取相應的手段進行干預和調整。
3、提高培育管理技術
培育管理是無公害蔬菜種植的重中之重,培育管理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無公害蔬菜質量的實現。培育管理應該貫穿蔬菜種植的全過程,從早期的播種出芽階段,要注意苗地水分、養分的供給,在中期的生長階段要注意除雜草工作,以免爭奪蔬菜的水分與養分,而且雜草過多也容易滋生蟲害;同時也根據蔬菜的長勢做好追肥工作,當然,要以有機肥為主,嚴格控制使用化肥,避免對土壤、環境以及蔬菜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尤為重要的是要密切觀察蔬菜的生長情況,對不同時期可能出現的病蟲害進行提前布防,以免病蟲害擴大時無法防控而影響蔬菜的質量和產量。
4、做好病蟲害的生態防治
無論是無公害種植,還是普通種植,病蟲害防治都是蔬菜種植中的重頭戲。在無公害蔬菜種植上,要本著預防大于治療的理念,通過從種子上控制,從生長初期控制,盡可能的減輕病蟲害的發生。如果發現病蟲害,也要以有機防治為主,比如采用無公害農藥噴灑并配合物理防治實施的方式來控制病蟲害。
綜上所述,隨著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改善,人們對自身的健康更加關注。無公害蔬菜種植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除了要采用先進的種植技術之外,還要配合科學的管理,以更加綠色、安全、環保的種植管理模式來實現無公害蔬菜產品質量的提升,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生活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