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蕾
摘要: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水稻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對我國的農業與經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水稻的產量與質量,決定了種植的收益,如何提升水稻的產量則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本文將從多個方面,對水稻的高產種植技術進行研究,如土壤實用性、選種和秧苗培養、栽種管理有效性和病蟲害防治等,從而有效實現水稻的高質高產。
關鍵詞:水稻;高產;種植技術
水稻是我國最為主要的糧食作物,也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對象。提高水稻產量水稻種植人員的一致追求,為此他們需要對水稻高產種植技術研究。在實際作業環節,水稻種植產量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加強水稻高產種植技術研究,增強水稻高產種植技術要點把控,能夠有效提升水稻高產種植質量。
一、增強稻田土壤實用性
水稻種植環節,稻田土壤的適用性將會直接影響水稻種植質量,土壤可用性越高,越適合水稻生長,也就越有利于提高水稻產量。土壤環境的變化是十分緩慢的,而且會受到外力因素干擾,若稻田土壤存在酸堿性失衡、肥力不足、組成成分異常以及溫濕度不標準等問題,則無法實現高效種植,更難以保障水稻高產。為此,提高稻田土壤實用性和適用性就是水稻高產種植技術要點之一。
如今,許多稻田土壤在經過多輪種植以后,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污染和破壞,其可用性大減,土壤的肥沃程度、酸堿度和保溫保濕能力已經不再滿足水稻高產種植要求,必須經過有效治理才能繼續種植水稻。在此環節,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基于科學方法開展土壤污染治理以及土壤功能修復工作,進而為提高水稻種植土壤實用性做好準備。比如,基于微生物菌劑修復稻田土壤,減少稻田土壤當中的污染物含量,增強土壤的生態功能和可種植性,從根本上為實現水稻高產種植提供保障。這種微生物技術,有效高效低耗的特點,十分適用于修復受損土壤,能夠對土壤結構、性能進行深度優化。當然,在水稻高產種植階段,相關工作人員還應該基于水稻品種特點以及實際種植要求,優化翻地、整地、澆地等工作,優化稻田土壤的狀態,使其能夠滿足水稻高產種植的土壤使用要求。
二、優化選種和秧苗培育
選種和育種是實現水稻高產種植的基礎,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種植人員合理選定水稻品種,并對水稻種子進行科學培育和播種,從而獲得高產。在實踐工作當中,水稻種子選擇以及水稻秧苗培育,都屬于水稻高產種植技術要點。
1、水稻選種
水稻品種選擇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選擇具有高產特征且適用于當地種植環境的水稻品種;另一方面,則是在現有水稻種子當中挑選成發芽率高、存活能力強的優良種子。在優選良種時,水稻種植人員需要先基于種植土壤環境、氣候條件以及產量要求,選定適宜的水稻品種,并做好種子采購工作。然后,還需根據水稻種子的基本參數完成進一步篩選。比如,基于純度、發芽率、重量、含水量等指標,以機械化篩選方式進行選種,剔除水稻種子中不合格的部分,為提高播種有效性做好充足準備。在選定水稻品種以后,水稻種植人員應該立即對其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加以研究,為提高播種質量和田間管理水平做好充足準備。
2、秧苗培育
在此環節,水稻種植人員需要基于已選定的優良稻種進行適時播種,為保證水稻高產奠定基礎。水稻種植人員需要以氣溫、土壤肥力、空氣與土壤濕度等指標,選定播種時間。播種前,應確保種植土壤平坦、滲水性良好、土層結構疏松且酸堿度適宜;播種時,可基于機械播種或人工播種兩種方式作業,并做好水稻抽穗期的溫控工作(24-27攝氏度),以免過度高溫對水稻高產造成干擾。在這一過程中,水稻種植人員可選擇以藥液浸種,提升其抗病蟲害能力與發芽率,也可向秧苗噴施尿素等肥料,為增強秧苗生命力促進分蘗做好準備。
三、提高栽種管理有效性
為推動水稻高產種植,水稻種植人員可選擇以16.7cm×26.7cm的行距進行栽插,需優先移栽秧齡為30天的水稻秧苗。栽種后,種植人員必須高度重視田間管理工作,做好稻田施肥與澆水管理。在施肥過程中,水稻種植人員應該依照基于水稻生長需要,依次施放底肥、分蘗肥、穗肥和粒肥。在水稻生長的不同階段,肥料種類以及施肥量都不相同。比如,以有機肥或磷鉀肥作為水稻底肥,充分滿足水稻的生長過程中的營養需求;在水稻分蘗后追加尿素,確保分蘗期營養充足;為保證水稻孕穗、揚花、灌漿期間能夠攝取充足營養需追施穗肥,可釋放鉀肥和尿素;為確保水稻增產,水稻種植人員還應該在水稻齊穗后15天以內施粒肥。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灌溉頻率和灌溉量都必須經過合理計算。為避免過度灌溉或稻田缺水,種植人員應該踐行濕潤管理原則。比如,以6-9cm作為返青期田間水控制高度;以淺水多灌方式進行分蘗期灌溉等。
四、重視水稻病蟲害防治
水稻高產種植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是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性環節。在此過程中,水稻種植人員可以選用多種病蟲害防治手段,從根本上提升水稻種苗的抗病蟲害性能,從而提高水稻產量。比如,以藥劑浸種方式,減少水稻種苗出現惡苗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幾率;在水稻生長階段,適時噴灑農藥,減少水稻病害。面對水稻蟲害,種植人員可以選擇生物天敵防治方法、物理捕殺害蟲方法或化學農藥殺蟲法防治水稻蟲害。需要注意的是,若水稻種植人員選擇使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必須在使用環節合理控制用量,以免造成土壤污染或干擾水稻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