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戍
摘要:本試驗選用11葉和12葉兩個品種,共設8施肥處理,一次重復,進行本地區施肥與適口性關系體系構建的研究。試驗結果:兩品種各處理生育期間無明顯差異,生物學特性上龍粳2204的分蘗力表現好于龍洋11,生育動態調查表現為龍粳2204品種的最高分蘗數高于龍洋11,但有效分蘗數差異不顯著;產量結果龍洋11品種兩個以處理5產量表現最好,龍粳2204品種產量以戰氏試驗區的處理2產量表現最好。試驗結果表明:噴施戰氏零殘留葉面肥在提高水稻產量上對于11葉品種龍洋11增產效果不明顯,而在12葉品種龍粳2204上增產幅度較大。
關鍵詞:水稻 ?生育期 ?物候期 ?生物學特性 ?產量
建三江水稻適口性試驗研究與示范自2014年開始,至今已有四年,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8年在前四年研究與示范的基礎上,針對優化配方和篩選出的優質品種,重點進行良種良法示范。
1 試驗設計
1.1 土壤本底值測定
1.2 試驗單位及供試材料
1.2.1 試驗單位
七星農場高新科技示范園區。
1.2.2 供試品種:
每個處理種植2個品種,11葉品種龍洋11和12葉品種2204。
1.2.3 供試肥料及設計
結合日本優質施肥方法,有機無機配施進行研究。各種肥料施用比例、施用時期和施用量如表1。N:P2O5;K2O=2:1:1.5,46%尿素分1-4次;磷肥用64%的磷酸二銨,100%基施;60%氯化鉀分2次按照基肥52%,追肥48%的比例施用;生物有機肥全部基施。處理3-處理4減氮20%,其中處理5NPK均減20%,處理6-8為1次施肥。每個處理2-3次重復,小區面積80m2以上(每個小區插2個品種,每個品種不少于40m2),其它管理同常規水稻生產。
2 氣象因素
通過2018年氣象資料表3數據顯示,水稻插秧后5月份氣溫相對穩定,降雨量適宜且光照充足,適宜水稻生長,因此表現為今年水稻返青期較往年相對較早,一般為5-6天;6-7月份氣溫表現相對平穩,降雨量也較上一年有所減少,且日照時數有所增加,有利于水稻前期生長;8-9月份,2018年平均氣溫表現低于2017年,8月下旬為水稻成熟期,今年氣溫表現的高于上年,有利于促進水稻提早成熟,但因今年霜凍較往年有所推遲,雨量增加,導致田間水稻含水量過高,影響了水稻收獲,使得今年水稻收獲時期有所延遲。
3 調查測定項目
3.1 物候調查
通過對兩品種物候期調查顯示:從返青到成熟期兩品種各處理在物候期上未表現出明顯差異,各處理間僅差1-2天,11葉品種最高可在8月24日成熟,12葉品種在9月3日成熟。
3.2 生物學特性調查
生物學特性調查結果如表5所示:兩品種的抗逆性均表現的較強,分蘗力龍洋11品種僅有處理5和處理6的分蘗力表現為強,其他處理表現為中等水平,而龍粳2204品種在分蘗力上表現較好,除處理7的分蘗力相對較低,其他處理均表現為較強的分蘗力;抽穗的整齊度兩品種的各處理均表現為整齊;穗位整齊度兩個品種均有兩個處理表現為中等水平,其他各處理均表現為整齊穗位。
3.3 生育動態調查
對兩品種生育動態調查結果如表6所示:龍粳2204品種的最高分蘗數和有效分蘗數均表現好于龍洋11品種,龍洋11品種的最高分蘗數為處理5,每穴29個,有效分蘗數最高的為處理4,每穴為20個;龍粳2204品種的最高分蘗數為處理8的31個/穴,最低的為處理7每穴26個,有效穗數最低的為處理3,每穴16個。
3.4 水稻抗逆性調查
試驗兩品種的各處理均未有病害發生,且未發生倒伏現象。
3.5 產量測定
3.5.1 龍洋11品種產量調查
常規試驗結果分析:從植株性狀來看,龍洋11品種的兩個試驗區內均表現為對照處理的株高最高,其他處理均低于對照處理,在穗長表現為戰氏試驗區各處理的穗長整齊度好于常規試驗區。從產量構成來看,每穴穗數表現為戰氏試驗區好于常規試驗區,每穴最高穗數可達22穗,而常規處理的每穴穗數最多為20;穗粒數則表現為戰氏試驗區穗粒數低于常規試驗區,常規試驗區最高穗粒數為對照處理1,每穗89.5粒,戰氏試驗區穗粒數最高的為處理3,每穗87.9粒,其次為對照處理1,每穗87.8粒;戰氏試驗區的結實率和千粒重整體效果均好于常規試驗區。
3.5.2 龍粳2204產量結果調查
12葉品種龍粳2204產量調查結果分析植株性狀調查結果顯示,該品種上噴施戰氏零殘留葉面肥區內株高整體表現為略高于常規試驗區,兩個試驗區內均表現為對照處理1的株高最高,穗長表現為常規試驗區的穗長相對較長,但從整齊度來看,戰氏試驗區的穗長要好于常規施肥區;產量構成結果:該品種戰氏施肥區各處理的每穴穗數整體表現的好于常規施肥區,常規施肥區穴穗數最高的為處理6,為每穴20穗,戰氏試驗區穴穗數最高的為21.5穗的處理2;隨著每穴穗數的增加,使得戰氏試驗區內的每穗粒數較常規施肥區有所降低,每穗粒數最高的為處理一對照,為75.1粒,其他處理穗粒數均低于對照處理,常規施肥區穗粒數最高的為處理4,每穗為85.8粒,其次為處理3和處理2,其他處理的穗粒數均低于對照處理1;結實率表現為兩個試驗區內的各處理結實率均高于對照處理1;千粒重表現為常規試驗區內的千粒重整體表現略高于戰氏施肥區,但各處理間千粒重的平穩度則表現為戰氏施肥區的千粒重好于常規施肥區。
4 結論
4.1 生育期調查結果顯示:各處理間生育期無明顯差異,整個生育期各處理間相差1-2天;
4.2 生物學特性調查結果為兩個品種的抗逆性表現較強;抽穗整齊度和穗位整齊度整體表現較好,僅有個別處理表現為中等,其中龍粳2204品種的分蘗力表現的高于龍洋11品種,該品種僅有處理7分蘗力表現為中等,其他處理均表現較強;龍洋11品種分蘗力表現為處理5和處理6較強,其他處理表現中等。試驗結果表明:全生育期氮磷鉀減20%及三大肥一次性施入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分蘗能力。
4.3 生育動態調查顯示:12葉品種龍粳2204的最高分蘗數整體表現高于11葉品種;有效分蘗數兩品種間無明顯差異,龍洋11有效分蘗數最高的為處理4、龍粳2204有效分蘗數最高的為處理6。試驗結果表明:增施雷力+基施旺以及一次性施用三大肥可提高水稻有效分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