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強
摘要: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的不斷重視,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推進,以及人民群眾不斷上漲的林業資源需求,我國的林業種植工程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提升林業種植工程的質量和規模,既可以增強森林保持水土、凈化空氣、保護生態圈等環境保護功能,也可以為木材加工、園林種植等行業提供原料,提升林業的經濟效益。為了保障林業種植工程的順利開展,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功能,保障幼林成活率、促進幼林的健康成長是幼林撫育工作的重點關注問題,加強對幼林撫育技術的深入研究和應用是提升林業種植工程綜合效益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林業種植;幼林撫育;技術要點
1導言
我們要明確的是林業種植對于改善環境而言無疑是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做好林業種植不僅有效減輕了溫室效應,而且還減輕了酸雨和水土流失的危害,林業種植工作的開展勢在必行。在做林業種植工作時我們需要掌握除草和松土、補植和保護等幼林撫育技術要點,通過利用這些技術去保護樹木,維護造林地。目前的生態環境需要全球的人們團結在一起,齊心協力共同打造適宜人類生存的綠色地球。
2幼林撫育的重要性
幼林樹木在生長初期的根系還不發達,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因此幼林撫育是林業種植過程中的重點內容。不能從土壤中獲取有效的水分和營養,會導致其生長處于困難期,如果在幼林期不能實現健康成長,那么其成年期就會遇到更大的問題。在這一時期幼苗多是脆弱的,當風雨來臨時,由于幼苗低矮容易發生斷苗的情況,還容易受到其他動物的侵害,所以幼林在生長階段初期需要人工,通過人為的進行撫育,對待其問題進行有效檢測,這對幼林成長是十分關鍵的。如果不進行關鍵的人工撫育,就不能保證幼林的健康生長,只有對樹木的生長需求,對不同樹種對陽光、空氣、水分的營養需求有全面的了解,才能避免幼苗的死亡。
3幼林撫育的基本原則
3.1科學性原則
在幼林撫育工作中應該堅持科學性原則,在撫育工作中不能投機取巧,一切工作都需要科學合理地按照流程來進行。對于樹種應該進行科學合理的保護,尤其是一些瀕危樹種更要細心培養,防止出現樹種絕種的現象,從而影響到樹種的多樣性。
3.2因地制宜原則
各個地區開展幼苗撫育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各地的基本情況因地制宜。在撫育工作中,結合當地的樹種進行,不能盲目模仿其他地區的成功案例生搬硬套,保證樹苗面積的合理性。這樣,不僅可以培育好樹苗,使當地的經濟獲得發展,還可以促進當地生態環境的提升,實現可持續發展。
3.3以培育生態林為基礎
在生態林培育過程中,應該將樹木的價值最大化,發揮樹木凈化環境、改善生態的作用,使生態林的培育課程成為當地的產業,促進環境的改善。工作人員應該對生態公益林中的幼林進行撫育,對幼林撫育工作進行有效的設計和編制,使得幼林可以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寶貴的資源。
3.4由林場職工開展作業
在幼林撫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該由專業的林場專業人員來進行,這樣可以保證幼苗的成活率,有效地計算成本,還可以更好地保護幼苗,用專業的知識培養幼苗。在落實承包的基礎上可以簽訂合同,并將合同內容公開,防止出現暗箱操作的情況,有助于社會大眾進行監督。
4幼林撫育技術要點分析
4.1除草松土
除草和松土通常是同時進行的幼林撫育工作,通常在幼苗的生長旺盛期之前開展。進行定時的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保水性能,增加土壤的通氣性,有利于幼林根部的呼吸和水分吸收,同時也可以加快土壤中有機物的降解,提升土壤肥力,有助于幼林吸收養分,松土的深度一般控制在10cm以內,要根據土壤的含水量進行適當的調整,注意不要損壞幼林的根部;除草工作是清除雜草、防止雜草與幼苗爭奪水分營養,要注意保留一部分雜草,為幼苗根部提供遮蔭作用,同時可以輔助固定水土。在幼林種植的前兩年,通常需要每年進行三次左右的除草松土,隨著幼林的成長情況可進行適當變更,在幼林郁閉后不再進行。
4.2灌溉施肥
對幼林的灌溉施肥工作需要根據幼林的品種、樹齡、生長環境等方面因素進行適當的掌控。幼林的根部發育不完善,對水分和營養的吸收能力較差,通常需要對灌溉和施肥進行結合實施,在幼苗根部開溝進行均勻撒肥,然后進行引水灌溉,讓肥料溶解有利于幼苗的營養吸收。對肥料而言,要注意根據幼苗的品種和生長狀態選擇肥料的氮、磷、鉀比例控制,防止由于肥料的營養不均衡阻礙幼苗成長。在灌溉時,要根據幼苗的種類、樹齡、土壤濕度等因素進行灌溉水量控制,防止水分過多阻礙根部呼吸,導致幼苗死亡。
4.3間苗
間苗是對出現叢生現象的幼苗進行選擇性清除并合理控制種植間距的重要工作。叢生的幼苗會產生水分、營養、陽光的爭奪,不利于幼苗的健康成長,可能導致叢生幼苗無法存活。對其進行間苗,將較為健康強壯的幼苗留存,清除掉較羸弱的幼苗,有利于提升健壯幼苗的生存空間,保障幼苗的營養和水分充足,提升幼苗成活率。間苗工作需要根據幼林的生長狀態進行控制。
4.4修剪
對幼苗的修剪通常包括平茬、除蘗、抹芽、修枝等工作,目的是促進幼苗生長。平茬是在冬季或早春時期去除幼苗頂部的少量枝葉,促進幼苗的根部發育和枝葉的橫向生長,有利于幼苗的根部發達和枝葉繁榮;除蘗是去除幼苗的萌蘗,避免主干的基部長出枝葉或根蘗吸收主干的營養,以此促進主干的發育生長;抹芽是去除主干樹高2/3以下未知的嫩芽,以此促進主干快速成長,讓幼苗生長得更加直順挺拔,有利于經濟樹木的快速成長;修枝是在晚秋或早春時期修剪掉幼苗的干枯、病蟲害樹枝,有利于改善幼苗的營養分布、提升幼苗的生長狀態,同時防治病蟲害,促進幼苗的健康成長。
4.5補種
幼林的種植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幼苗死亡,要在幼林種植一年后進行全林區的巡查,統計幼林成活率,幼林成活率在80%以下時需要進行幼林補種,幼林成活率在40%以下時需要重新進行林區的種植工作。
4.6檢查驗收
一般情況下,在造林一年之后,要對林地的成活率進行檢查驗收。驗收的標準為,成活率超過85%的造林地為合格的造林地;而成活率低于41%的造林地為失敗的造林地。而在這兩者之間的造林地,需要做好第二年的幼林撫育工作,按照原本造林的方法進行補植和再植,使土地可以充分利用,提高造林的整體效率,使得幼林可以更加整齊。另外,幼林的管理和維護是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對幼林管理中,主要防止濫砍濫伐的情況出現,不制造荒地,不在林區放養牲畜,防止出現啃噬幼林的情況出現,還應該對幼林加強防火管理,保證幼林的成活。對于一些嚴重的蟲害進行有效防治,保證幼林的質量。
5結語
在林業種植工程中,加強對幼林撫育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加強對幼林的除草松土、灌溉施肥、間苗、修剪和補種等工作的重視,是提升幼林成活率、促進樹木健康成長的重要工作,既有利于林業工程環境保護功能的提升,也有利于林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秀玲,李雪芹,范春暉.林業種植工程中的幼林撫育技術要點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20(04):161.
[2]尹艷飛.林業種植工程中的幼林撫育技術要點分析[J].現代園藝,2020,43(07):109-110.
[3]薛勇.林業種植工程中的幼林撫育技術要點分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03):20-21.
[4]徐彥輝,朱波,李念祥.林業種植工程中的幼林撫育技術要點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19(26):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