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紅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供農業使用的土地面積變得越來越小,如此使得農村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受到限制。土地資源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大的變化,如此使得人均土地資源逐漸變少。從農村土地管理工作的實施來看,其管理制仍存在一些問題,在此情況下使得土地改革工作無法正常有序進行。為了保證農村土地管理工作可以正常有序實施,需對管理制度實施創新和優化。結合這些情況,本文重點對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現狀及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優化措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望可以為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高效實施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農村土地管理工作;管理制度;制度改革;改革現狀
在新農村建設中,應對土地管理制度實施改革創新,通過這樣保證自然環境發展不受約束。所以,需通過對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現狀的分析,來對農村土地制度管理發展進行探究。
1.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現狀
1.1經營權和所有權間的沖突
在現時期的農村經濟發展中,盡管政府已對鄉鎮村土地所經營權和所有權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然而現實情況是,農民對于這些規定仍然比較模糊。政府在對土地資源進行分配時,把集體對產權的主體方式實施了具體的分類,其中對于集體仍不確定[1]。在此背景下,農民自身合法權益根本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而且在相應制度中,也未對農村土地經營權和所有權做明確解釋。作為農民對于土地歸屬權該歸誰所有并不清晰,而且有些土地還沒有所有權歸屬者,這樣農民在使用這類土地時并不能確定其主體。在土地使用中,農民缺少安全感因而不能確定其使用權。因為所有權和經營權間存在沖突,作為政府部門便不會對土地的管理投入過多的資金,這樣便嚴重降低農民經營積極性,最終只能致使出現土地荒廢的情況。
1.2承包經營和利用率間的沖突
農民在實施相應工作時,所收獲的經濟效益與土地資源利用率存在較密切的關聯性。土地所有者通常都期盼出租土地的時間可以縮減,然而土地的經營者卻期望土地承包時間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延長。在這樣的情況背景下,農民會隨意承包土地,而且還會改變耕地用途。土地本身生產要素通常都是局限的,農民會為了使土地使用獲得最大收益而隨意改變其生產要素。在實施生產過程中,如果生產規模已達到預期目標,那么專業分工情況便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然而在現實中,我國的農村土地資源分散農產權仍然是受牽制的,在這種情況下,使得農民生產效率提升受到嚴重影響[2]。
1.3征地補償和農民利益間沖突
我國盡管對于土地征收設置了相應的法律規范,然而對于土地征收面仍然較廣,在對土地處理中,還是不能對征收范圍進行明確。農民在借助土地資源實施生產活動時,時常會有一些不需進行征收的土地資源被列入征收范圍,如此便 造成農民的利益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例如生態林的土地征用便需列入土地征收范圍,然而在現實法律規范中卻并未對此進行說明。如此便使得征地補償和農民利益間形成沖突,如果沖突嚴重會致使農民生活水平無法達到標準,最終阻礙農村經濟正常有序發展。
2.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優化措施
2.1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
對于土地管理制度創新的前提要求,是積極的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增加與土地有關的細節說明,在現有制度的前提下,制定更為完善實用性強的制度體系。對于土地資源和人口數量間所存在沖突問題,一定要保證制度在當下環境下的實用性,我國政府相關部門需基于農村土地現實情況來對原制度進行合理的優化和改進,通過這樣為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創設良好的條件。在制度當中,一定要重視農民群體的利益,防止由于土地改革而對農民自身利益造成損壞,充分處理好經營和分配土地間的相關問題[3]。
2.2土地行政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
在維護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群體占有一定的主導權,以規范合法的形式來實施土地資源流轉活動,并且還要保證此項活動的有償性,農民群體也可以自愿和自主的方式來實施流轉活動,可用的土地資源數量和經濟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政府在創設行政管理體系時也需對農民利益進行充分的思考,一定不能盲目的更改土地所有權原本性質,也不可以隨意改變土地用途,通過這樣來更好的保護承包土地原本效益。
設置專屬的保障基金目的是保護失去土地農民的切身利益,有些農民在進行土地交易中失去了耕地或是土地使用權,雖然得到了相應的補償款,然而其自身的基本生活依舊無法獲得保證,對于這類農民群體來說需要我國政府給予相應的援助和扶持[4]。對于經濟水平差、科技相對滯后的一些地區,如因發展公共事業而需要征用農民的土地,在受土地當前實際價格的影響下,農民所獲取的補償會比較少,為此便需要相關基金機構采取轉移支付,通過這樣輔助農民脫離困境。在對土地采取復墾和開墾時應合理的安置被征地的農民群體。
2.3土地整治工作的有效落實
在對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實施改革創新中,需首先完成土地整治相關工作,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證農民的耕地面積不被破壞,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增加耕地使用面積。在土地整治工作實際實施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先提升土地產出效果和耕地質量,以此促進所有項目都可以正常有序進行。作為政府相關部門應對土地管理中心配置做好相應的優化工作,通過這樣保證土地整理項目的完整性。在此過程中,應對業務做好管理,除此還需最大程度獲取更多土地整治項目,通過獲得更多土地管理資金來不斷挖掘土地所存在的潛力。在此模式下所實施的土地整治管理工作會更加規范和穩定。作為政府部門應不斷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同時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同時還應高效完成土地整治,減少征地范圍,以此解決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新農村建設的有效實現創設條件。
2.4縮減征地面積
基于當前征地制度所存在的不足,強化征地管理。當有轉讓土地或是相應使用權需求時,一定要讓農民和受讓者開展交易或是相應談判,通過這樣防止有的村領導利用集體土地來滿足自我交易需求,而造成農民的極端情緒。對村集體控制土地力度未能削減,通過這樣為農村土地交易活動創設更安全的環境。對于擁有商業性耕地占用,可對征收占地補償金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構成全新稅項,基于此可安排相關部門來負責征收此項稅款。負責對土地交易進行監管的行政部門可通過垂直領導方式來開展工作,認證評估單位專業性的工作應由土地監管部門來實施,對于裁決機構可由土地法庭負責完成。不斷健全土地資源價格條例,對于公共服務機構和商業性土地交易征用行為應加大管理力度,以此提高土地應用成本,并將使用者所使用土地期限適當延長,基于土地使用權,加強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以更好的管控耕地專屬交易,促進限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
3.結語
總體來說,在實施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應首先對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現狀進行深入了解和掌握,并同時結合相應問題設置針對性解決對策。作為政府部門需對土地管理制度和管理體制進行不斷完善,同時還需有效完成土地整治工作,合理縮減征地面積,通過這些舉措為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提供保障,以此實現社會實現和諧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杜曉晶.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現狀思考[J].科學與財富,2019,(026):46.
[2]龍臻.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現狀思考[J].文存閱刊,2018, (016):190-190.
[3]梁德銘.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現狀思考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8,(014):4689.
[4]陳朝光.關于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