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浩





【摘要】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是不動產日常業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提高集體土地所有權日常卷宗的入庫效率及資料填寫的準確性,探討了基于FME軟件在集體土地所有權日常登記入庫中的應用,包括通過與所有權數據庫的疊加分析提取變更宗地、宗地四至獲取、宗地地類分析、不動產登記系統對接。
【關鍵詞】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FME;宗地提取;四至獲取;地類分析;數據入庫
2013年以來,廣東省建立了“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數據庫”,并從2014年起對所有權數據庫建立了動態更新機制,每半年進行一次數據更新備案,為各類土地管理權屬審核提供重要數據支撐。在日常的集體土地所有權入件中,一般采用GIS軟件,如Arcgis、Mapgis等軟件,對所有權宗地進行切割、信息錄入、生成表格,無法實現自動輸出宗地四至信息,批量自動統計所有權宗地占用現狀地類“三大地類(農用地、未利用地、建設用地)”面積。為此,為優化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日常件宗的處理,本文以廣東省恩平市的集體土地所有權更新備案項目為例,探討FME軟件在該項目中的應用,在日常件宗處理中實現自動批量輸出權籍調查報告,并已應用到該項目中,大大減少了項目過程的人工干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FME功能介紹
FME(Feature Manipulate Engineering,簡稱FME)是空間與非空間數據分析、處理、轉換、共享的方案定制軟件。FME支持超過300種格式的空間數據與非空間數據的處理與轉換,且有超過400個轉換器可以任意組合,可以對數據的圖形和屬性進行靈活高效、快速可靠的處理轉換[1]。數據在不同格式和應用程序之間的遷移通常不僅僅涉及單一格式到格式之間的轉換。需要處理的數據集通常包含了很多復雜的部分,這些部分很可能與目標系統的需求不匹配。為了保留數據的關鍵部分,將其無損地加載到目標應用程序中,需要調整數據模型、內容、描述信息或坐標系統,這就是數據變換,是FME的核心功能之一。FME組件中FME Workbench 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可以進行數據轉換、共享、變換、質檢以及整合。Workbench中的對象是以圖形方式放置在畫布中,并保存為工作空間。默認情況下,工作流程是從左向右進行操作:讀模塊(源數據)在左側,轉換器在中間,寫模塊(目標數據)在右側。每個對象之間的連線表示數據流向:經過不同的對象后,連線可以將數據分流到不同的方向。
FME在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四方面:變更宗地提取,宗地四至生成、宗地疊加地類分析、不動產系統對接。
2 FME在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的應用及原理
2.1 變更宗地的提取
根據提供的紅線,對原所有權數據庫進行疊加分析,扣除紅線范圍內宗地,變更為國有土地,剩余部分為集體土地所有權變更宗地部分。紅線包括“三舊”改造項目宗地;對零星土地、插花地、城市道路、公路、綠地等公共設施用地、“撤村改居”后的集體土地等,按規定只進行登記或造冊統計(范圍圖、登記表)的宗地;因征地等原因,需要進行所有權變更、注銷登記的宗地;原屬于村民小組(經濟合作社)但已確權登記至行政村(經濟聯合社)需進行更正登記的宗地;集體土地所有權與國有土地重疊、混淆需進行更正登記的宗地;6、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漏發、錯發(包括權利人名稱、地址等)涉及的宗地等。
主要提取思路是通過SpatialRelator函數,對紅線范圍與所有權數據庫進行疊加分析,利用Tester函數提取與紅線范圍的相交宗地,使用Clipper函數對相關宗地進行裁剪,Deaggregator函數多部件打散,可實現變更宗地范圍線的批量提取,模板如下圖1所示。
2.2 四至信息的獲取
宗地四至信息提取的主要思路是通過宗地生成的緩沖區,與所有權數據進行疊加分析,從而獲取四至信息。緩沖區是指通過圖形的向內或者往外縮放,從而生成新的范圍面,是空間分析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本文對變更宗地進行內向緩沖處理,設定緩沖距離為-0.1m,再將緩沖后生成的圖形向東平移0.15m,用緩沖平移后的圖形與所有權數據庫進行疊加分析,從而獲取宗地的東至信息[2]。向西平移0.3m,通過疊加分析,獲取宗地的西至信息,以此類推,以此對緩沖后的圖形進行適當的方向平移,分別獲取四至信息。四至信息獲取的模板如圖2所示。
提取的過程中用到的函數包括Bufferer、SpatialRelator、Offsetter、ListDuplicateRemover、ListConcatenator、AttributeCreator、AttributeKeeper等,其中SpatialRelator函數參數設置中需把QLRMC生成列表屬性,通過ListConcatenator函數把列表屬性內容分別提取到ZDSZD、ZDSZX、ZDSZN、ZDSZB字段,使用AttributeCreator函數把獲取的列表信息中與本宗QLRMC重復的內容刪除,最后通過FeatureMerger函數將提取的四至信息與宗地信息通過唯一字段ZDDM進行鏈接,輸出成果如圖3所示。
2.3 地類分析
根據項目需求,變更的所有權宗地需要疊加2018年恩平市年度變更數據庫DLTB圖層(以下簡稱DLTB層),提取統計宗地范圍內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占用面積。該流程在FME Workbench中使用到的函數包括AreaOnAreaOverlayer、SpatialRelator、ListConcatenator、StatisticsCalculator等。其中AreaOnAreaOverlayer函數不僅僅會對輸入的變更宗地和DLTB層進行兩兩疊加分析,同時也會單獨分別對變更宗地和DLTB層進行要素內的疊加分析,因DLTB層數據量大,會導致函數運行時間較長,運行時占用內存較大,因此需通過SpatialRelator函數提取DLTB層與變更宗地相交的圖斑,再用相交圖斑與變更宗地進行疊加分析,可大大提高程序運行速度,同時可將ZDDM以列表屬性賦值到圖形上,通過ListConcatenator函數生成新的ZDDM字段,使用StatisticsCalculator函數對疊加地類進行統計計算,統計結果如圖4所示。因最終輸出的地類統計表格是以ZDDM為列屬性,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三大類統計為行屬性顯示,故需將LB字段值分別提取作為新字段,即行列屬性置換。可通過AttributeCreator函數進行對應的參數設置,將屬性表格行列置換,統計結果如圖5所有。最后通過FeatureMerger函數將提取的地類信息與宗地信息通過唯一字段ZDDM進行鏈接,地類分析的模板如圖6所示。
通過宗地四至提取、地類疊加分析,生成宗地信息表,通過WPS辦公軟件郵箱發布功能,把表格對應內容通過書簽的方式鏈接到Word文檔中,即可實現批量輸出權籍調查報告。
2.4 不動產系統對接
集體土地所有權數據庫屬性字段與不動產系統數據庫的不一致,導致輸出的最總成果無法直接導入系統,故需通過FME中AttributeCreator函數對字段進行創建與匹配,最后通過FME扇出功能,根據ZDDM屬性分別輸出以ZDDM字段值命名的SHP文件,成果文件如如7所示。
3結語
數據庫建設過程中,大多數是通過專業的GIS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從而生產出滿足用戶需求的數據庫,然而往往實際的數據庫生產過程中,軟件現有功能遠遠無法滿足用戶需求,此時就需要借助GIS軟件平臺的二次開發功能,對數據庫進行符合用戶需求的功能開發。而軟件的二次開發對于項目實際生產成本、技術要求高,對大多數生產單位來說不現實。FME不僅僅在數據處理上的優勢,更多的是在于軟件的兼容性。FME可以根據不同項目需求定制不同的小工具,如本文涉及到的四至獲取、地類分析可單獨提取,封裝成單獨的工具,在GIS軟件中直接調用,在不同的項目中運行[3]。本文通過廣東省恩平市集體土地所有權更新備案項目的數據進行試驗,通過FME在該項目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數據處理的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黃靜,袁建東.FME在空間數據處理中的應用[J].測繪標準化,2011,27(2):40-42.
[2]周玉國.基于FME的宗地四至信息的提取[J].地礦測繪,2016,32(1):43-45.
[3]夏興東,陳娟紅.FME在數據轉換中的應用[J].現代測繪,2011,34(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