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文獻研究、調查問卷和訪談調研等方法,梳理國內職業院校關于電子商務專業創業教育的研究思路和典型經驗,收集我校電子商務畢業生就業創業現況,剖析電商專業畢業生的創業故事,找出畢業生就業創業過程中普遍存在問題,探索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構建和校企合作作用,分別從四個方面提出政策解讀與觀念引導、課程體系建設、創新創業競賽以及校企合作開發創業資源的解決對策,給省內高職院校相關專業專創融合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字: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創業調查研究
一、前言
2019年年末,全國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這一時期經濟被按下了暫停鍵,然而傳統經濟數字化轉型進程卻開始加速,電子商務平臺在助力國內經濟、拉動消費回補、暢通產業鏈供應鏈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作用。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0年全國電商交易額37.2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5%,電子商務行業規模持續擴大,創新融合不斷加速,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今年的全國職業教育大會職業明確提出教育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就業創業創新、推動中國制造和服務上水平的重要基礎。可見,職業教育在十四五期間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目標的實現,尤其是促進就業創業方面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1325所學校設置電子商務專業,在廣東省開設有電子商務專業的學校65所,其中本科專業有19所,專科專業有46所,在校生約達13500人,每年該專業有高職畢業生大約4500人。隨著各種新技術和新應用的不斷出現,創新創業人才成為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急需人才,因此針對電子商務專業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通過文獻研究、調查問卷和訪談調研等方法,梳理國內職業院校關于電子商務專業創業教育的研究思路和典型經驗,收集全省高職院校電子商務畢業生就業創業現況,剖析電商專業畢業生的創業故事,找出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普遍性問題,探索職業教育在近5年來畢業生就業創業經歷中所起作用,從而提出對專業建設的創業教育指導有用的對策與建議,也給省內高職院校相關專業提供有價值的借鑒意見。
二、調研基本情況
為更好地實現本次調研目標,4月中旬,以本校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創業研究所為組織方,組建團隊制定本課題調研方案,通過查閱近5年來相關文獻研究,同時以微信、QQ等社交方式向全省高職院校電子商務畢業生發放問卷。
本次調研主要覆蓋有29所省內職業院校,其中廣州本地高校20所,占68%;公辦院校21所,民辦院校8所。根據訪談調研統計,電子商務專業辦學歷史15年以上共6所,10-15年的共12所,其余辦學時間平均8年,最晚開設該專業的學校是2015年開設的廣州華夏學院。
本次調查問卷共有21個問題,能全面地反應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情況。截止7月20日,共收回436份調查問卷,其中有效調查問卷428份,有效率為98%。在調查的428人中,男生225人,占37.1%,女生203人,占62.9%。2020年畢業生116人,2017-2019年期間畢業的畢業生210人,2016年前畢業的畢業生102人。
自2014年國務院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如何培養職業教育畢業生具備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已經成為高職院校中職業教育工作者關注的問題,也是各類教學改革項目的熱門研究方向。本調研組通過在百度學術中查閱近5年來相關文獻研究,以“電子商務專業”“創業教育”“高職院校”為主題關鍵字,共查閱到111篇相關的研究論文。
其中岳向華[2]在2015年采取分層抽樣的方法對8所廣東省內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在校生進行隨機抽樣調研,歸納分析了省內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創業教育的4個現狀,提出了課程體系、教師隊伍、學生創業實踐活動、優化創業環境等四點對策。肖毅[3]在2018年也對在校生開展創業教育調研,提出人才培養階段、創業訓練計劃和優化創業實踐等三點建議。本文借鑒了以上兩位學者的研究思路,將在校生的研究對象調整為近5年內畢業的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對本專業學生創業能力和創業成果的分析更為直觀,對適應當今電子商務發展的時代需求更有針對性。
王勝華[4]從職業院校創業文化的角度闡述了贛商文化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有效作用主要體現為營造地域文化的軟環境,對創新創業教育起到觀念上的引導和行為上的規范。張錦[5]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的“精準對接雙載體”為案例,重點分析了社會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機制和具體做法,總結歸納了人才模式頂層設計、師資隊伍建設、標準和評估體系構建、教學資源和實踐基地建設的改革經驗,為本文在如何打造校園環境以及深化實踐教學,提升創業能力方面提供重要的參考建議。
三、調研資料分析與發現
(一) 畢業生就業情況
1.畢業生流向
畢業后大多數留廣東省內,一線城市對人才吸引力較強。調查問卷顯示,93%的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留在廣東省內,其中留在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共195人,占總人數的60%。這說明了一線城市的電商行業吸引了大多數本專業畢業生人才。
2.專業對口率
專業對口率超六成,市場人才需求匹配度較高。調查問卷顯示,63%的畢業生所在單位性質為民辦企業,與專業相關的行業包括:IT/軟硬件服務/電子商務/因特網運營(55.7%)、批發/零售(4.8%),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化妝品)(2.74%),貿易/進出口(2.44%),合計專業對口率達到65.78%。這體現了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對電子商務行業的認可,也說明了市場與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匹配度較高。
3.崗位與薪酬
過半數畢業生達成人才培養目標并超過全國平均薪酬水平。根據中國教育部發布的《高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標準》[6]支出電子商務專業主要培養能夠從事營銷推廣、運營管理、客戶服務等核心崗位。從調查數據中看,這部分崗位就業的畢業生比例占56.4%,畢業生薪酬超過5000元有161人,約占50%。這說明職業院校所培養的過半數畢業生能夠達成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并在薪酬水平上超過全國高職大學生的平均水平(4295元)。
(二) 畢業生創業情況
1.創業時機
專業對口的行業更適于創業初期,創業內因以增加收入和挑戰自我為主。調查數據顯示,電商專業畢業生在近三年內選擇自主創業的比例高達88%。從行業上看,這些創業者集中于IT/電子商務/因特網、貿易/進出口、快速消費品等行業。從創業動機看,78%的學生是希望通過自主創業可以增加收入和挑戰自我。這說明,對于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而言,近三年的創業環境與專業對口的行業更適合于創業起步,創業者對自主創業可以增加收入、實現自我價值具有更高的內因動力。
2.資金問題
資金是創業者的最大障礙,目前主要依賴于個體力量解決。調查數據顯示,對自主創業而言最大的障礙是資金不足(36%),其次是經驗不足(28%)與競爭激烈(20%)。針對資金問題,76%的創業者資金來自于自身積蓄,40%來自合伙人,32%來自父母,對于銀行貸款、社會扶持基金和風險投資比例不足20%。同時只有12%的創業者反饋經常關注政府創業優惠政策。這說明受訪的創業者主要依賴于個體力量(如自己、家人和合伙人)解決資金問題,對政府政策和社會融資渠道缺乏了解,社會資金未得到有效利用。
3.提升途徑
創業者傾向于自主學習這一途徑進行提升,商務實操類課程更受歡迎。調查數據顯示,能明顯提高創業者知識技能的途徑有自主學習、成果經驗、老師授課和創業活動培訓。對比分析創業者和就業者兩類人群,他們覺得對學習提高有用的共性課程包括電子商務基礎與實操、消費者行為分析和電子商務數據分析。這三門課明顯都具有較強的商務性和實操性。
4.創業障礙
加強資金、政策和實踐能力培養可以降低創業障礙。通過調查問卷發現,導致就業者不自主創業的不利因素包括:資金不足、經驗不足、性格不合適、缺少好的創業項目等原因。除了性格不合適這點認知外,其他三點均可以通過籌建創業扶持資金、宣傳政府創業政策、磨練學生創業實踐能力進行提高,降低畢業生自主創業不利因素影響,提高學生創業興趣和信心。
5.創業教育
資金、技術、市場和項目是職業教育應注重的重點。調查問卷數據顯示,被問及自主創業最需要得到哪些支持時,大部分畢業生認為創業基金和技術支持更重要,其次是創業貸款與補貼以及市場開拓。通過詞頻工具分析電子商務畢業生對學校能夠提供的創業教育建議關鍵詞中,被提及最多的是創業、經驗、項目、技術和能力五個部分。這為職業教育應該提供專創融合創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探索方向。
四、調研對策建議
通過整理調研數據和分析對電子商務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的調研問卷,我們認為職業教育中要將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更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 加強政策解讀與觀念引導,解決資金問題
前文分析可知,畢業生的創業障礙和不利因素中,資金問題占據了很大比例,這說明在畢業生中,政府優惠補貼政策、創業扶持資金、以及風險投資等多項有利于自主創業的途徑缺乏了解,也說明了職業教育在校期間對這部分內容缺乏解讀和觀念引導。因此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重視創業資金的籌建問題,加強相關政策的認真解讀,創建良好的認知環境,有效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創新創業過程中資金問題,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
(二)構建專創融合的課程體系,解決能力問題
前文分析可知,不管是就業者還是創業者的畢業生,他們對于通過學習提升自身能力這一觀點都很認可。對高校而言,在三年在校期間貫穿對創業能力培養的專創融合課程體系至關重要。經過三年的成果導向教學改革實踐,我校電商專業專創融合教育已構建出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模型,具體做法是:把對創新創業課程如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基礎、市場調研與分析、認識新商業、創新創業類比賽、電子商務創業項目設計、電商創業實踐、電商平臺運營、第二課堂活動等課程,融入專業4+1課程模塊,規范雙創教學路徑,創新2+2+n學分管理,顯現教學成果“三品化”。根據不同學制教學秩序,多維分段遞進教學內容,以作品(創新創業基因培育)—產品(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商品(創新創業項目蝶變),把雙創課程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形成創新創業全員育人。
以實踐教學為載體,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融合,以“工作室”為平臺實施導師學長制,以“學歷證+職業技能證書(1+X 證書)”相融合,將學歷教育與職業認證要求相銜接,同時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項目中,從而將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和創新思維養成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
(三)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競賽,解決項目問題
將創新創業競賽的要求融入到本專業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打磨創業項目,積極參與各級各類挑戰杯、互聯網+等創業類競賽,充分鍛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與人溝通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推行創新替換學分的相關機制,鼓勵符合條件的學生積極參加創業類工作室項目活動,以創業成效完成課程學分考核,解決在校期間項目難、團隊難、實施難等三大問題。同時,積極開展在校生學習成果評價和追蹤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調查,建立專業自我診斷與改進機制,根據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反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
(四)開發校企合作的創業資源,解決市場問題
以“打造教學資源平臺、提供優質共享資源、規范專業教學要求、滿足師生自主學習需要”為合作原則,建設校企合作開發的優質專業教學資源庫,形成共享數字化資源,實現校內開放、校外共享;引進企業真實創業導師,組建企業教師和專業教師“雙導師”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實現企業真實項目的操作,同時每學期在電子商務大節“雙十一”、“6.18”前后通過每學期3周左右實訓周形式,讓學生在實訓期間立足市場需要,增加崗位實操,促進學生融會貫通;以行業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紐帶,整合“政、行、企、校、研”的優勢,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技術服務和就業培訓工作,打造實現企業和學校各成員間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與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袁貴.國內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情況調研[J].電子商務,2014(04):54-55.
[2] 肖 毅.電子商務專業實踐創業教育實效性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8(6):159-162.
[3] 王勝華,謝莎莎.贛商文化促進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研究——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J].職教論壇, 2017(29):26-29.
[4] 張錦,梁海霞,嚴中華. 電子商務專業教育融入社會創業教育的“精準對接”路徑研究——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為例[J]. 職業技術教育, 2018(23):70-73
[5] 岳向華.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創業教育現狀與對策——以廣東省為例[J].電子商務,2016(01):83-84
[6]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高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標準[N/OL]. 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9-07-30]. http://www.moe.gov.cn/s78/A07/zcs_ztzl/2017_zt06/17zt06_bznr/bznr_gzjxbz/gzjxbz_cjsmdl/cjsmdl_dzswl/201907/P020190730550747986651.pdf
作者簡介:
陳森玲(1986-),女,研究生碩士,主要從事電子商務專業教育與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