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量電影學是一種全新的影片研究形式,同時也是對其風格進行分析的重要方式之一。計量電影學當中,主要是對分析對象的可計量屬性,進行的分析以及研究,呈現出較強的直觀性。在本文的分析中,就主要從計量電影學視閾下,對其電影進行的分析路徑進行闡述。
關鍵字:計量電影學;電影分析;敘事信息;固定格式
引言:在對電影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本文基于《非凡任務》為例,進行計量電影學方面的分析,以此可以從故事情節與敘事功能這兩方面,實現影片的雙向結構,并實現平行對比,將電影劇情的變現形式,都利用可測量的敘事學語言呈現出來,便于對情節與功能的作用,實現內在規律的探索。
1 計量電影學
計量電影敘事一種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出現的理論,而我國在這方面起步比較晚,始終在發展的初期階段。在我國的一些學者研究中提出,計量電影學基本特征為量化研究、文本內部大數據研究、比較研究、可視化研究,以及電影形式與風格研究這五個不同的方面。在我國當下的電影文本研究的發展歷程中,不論是經典理論下的蒙太奇學派,還是在現實主義學派等諸多的學派分支,本質上都是基于對定性文本的闡釋,這種闡釋在過去的發展中,一度成為電影的研究主流、但是,在實證主義當中,逐漸為之后的神經認知學、計量電影學以及諸多的量化分析方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對電影文本的分析過程中,也出現了對偏方、流量等方面的量化分析方式。但是,對于藝術作品的文本本身而言,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始終面臨著一定的爭議性。
一些學者曾經指出,計量電影學的分析方式,利用了系統化、數字化的方式,可以對影片的風格進行良好的測量以及分析,但是這樣的過程往往會對影片風格,實現元素以及變量的分析。這樣的分析優勢性在于,可以利用更加直觀、具體的方式,將其影片的分析模式呈現出來。作為一種全新的影片分析理念,使得計量電影學更加側重于對一對象的可計量性分析,同時也對其結構的直觀準確性進行更加有效的分析與考量。基于當下巴克蘭德的觀點而言,影片當中的變量,會直接對影片的類型,以及對影片的風格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電影史一種時空藝術,因此時間是電影當中的關鍵要素,同時也是實現計量的關鍵指標。在當下進行計量電影學的研究過程中,基本上都是基于平均鏡頭時長進行研究分析。本文提出的分析理念,就是對于電影的文本敘事功能,以及在情節方面起到推動作用的時間指標,進行配比效果的分析,以此確定出影片的類型以及風格,進而明確出電影的內在平衡機理。
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以《非凡任務》為研究對象展開了分析,這是一個敘事節奏較強的電影,這個電影的敘述過程中,突破了傳統主旋律當中的題材特征,利用巧妙的敘事設計,實現了我國計量電影學的以此勇敢嘗試。該影片中,利用層層剝繭的方式,展現了金三角地區的地下販毒集團,在運行中的組織架構以及實際的運作方式,同時與主旋律電影,以及港式警匪片進行了融合,這樣就可以很好的避免主旋律電影中說教的弊端,讓該影片成為跨融合媒介下的電影本土故事的個性化實踐分析。
2 雙向配比下的敘事測量框架構建
當下結構主義當中的敘事學,就是一種對于敘事文本共有特征的分析,以及明確出具體的關系網絡。在當下敘事的過程中,往往要構建出以整體敘事體,以此形成普通結構模式。而在理解敘事的過程中,則呈現出了多個部分兼容的特征。在美國的研究中發現,可以將影視作品當中的情節,分為八種不同的類型,基本上可以涵蓋大部分的故事情節。而在普羅普的理論中,則是可以列舉出文本結構的三十一種功能要素,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則能夠對其故事人物結構,進行針對性的分析以及闡述。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學術界往往對于影視作品的敘事,基本上是基于一到兩種的圖式,所采取的單式線性分析的形式。而在實際的分析過程中,在一個標準的時間序列當中,必然會導致出現一定的結果,直到滿足相應的需求。這樣的過程中,會讓情節推動功能性的出現。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提出一定的假設,對于一個完整的故事而言,其情節與功能,始終需要實現平衡處理,因此一定程度上情節與功能相匹對。這樣的形式,就代表著敘述恒等式。這樣 的設定基礎邏輯條件下,使得可以基于電影情節與敘述功能角度,進行平行分析與記錄,實現具體的解讀與測量框架之間的分析。這樣的分析模式下,實現了對影視故事當中各個情節要素,以及對功能要素變動所產生的制衡機理分析。
2.1 敘述信息歸位
在雙向平行記錄的過程中,就是一種傳統單式線性對稱分析模式,在影視故事當中,往往對于不同的情節設置,會呈現出不同的功能性。因此,進行雙向平行分析的過程中,每一個情節在發生的過程中,都需要在情節要素以及功能要素上,得到全面的確認與分析,并進行全面的歸類與記載。同時,在不同的信息劃分的過程中,還要構建出不同的記錄類別,以此反映出情節的實際發展歷程。
利用電影當中的每一個情節發展,在納入到情節與功能記錄類別的雙向記錄當中,實現橫向的對比分析,就可以搭建出二者的敘述關系橋梁,這樣的敘事方式,可以對每一個情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而在雙向記錄的標準下,也可以設置出記錄符號AB,在情節記錄類別方面,則是需要記錄在A方,而功能則需要記錄在B方。
2.2 敘事時空劃定
在提出的假設當中,是一種開展雙向平行記錄的重要前提標準,這樣才可以滿足當下計量電影學的精確分析要求,同時排除一些偶然因素。
首先,需要從正義視角出發,在對主旋律題材的電影進行分析時,對立場進行記錄。而從雙向平行記錄的角度進行分析,就需要提出將某一方認定為敘事主體,并設定出具體的敘事目標,這樣才可以基于正面價值為引導,實現對功能性方面的責任劃分。
其次,要持續行動,在本影片中,假定故事當中的林凱為主要的敘事主體,以此就使得故事是一種持續緝毒行動的工作。在時間分段當中,也需要有持續行動為主要的引申,因此通常在記錄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基于情節時間出發,對整個故事的長短,以及將故事進行針對性的劃分,形成多個連續性的期間。
而在時間計量當中,則是一種對于電影故事情節價值唯一的量化標準,以此就需要對每一個情節的發生時長,進行針對性的劃分以及分析,并實現準確的評估。
3 時長測量當中的平行計量與敘事特征
在對全片6903s進行故事情節的分析過程中,往往需要利用確認、記錄、計量以及發生時間試算的平衡檢驗方式,保障對記錄當中的情節,進行類別以及功能類方面的信息劃分,以此保障最終發生的時間總量相等,進而滿足敘述恒等式假定。在這樣的情節記錄類別,以及對其功能記錄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需要針對性的進行登記分析,以此保障基于編制情節以及功能表,實現對情節布局,同時功能性方面的分析,這樣就可以尋找到內在的發生規律。
情節功能性的分析過程中,可以基于情節與功能,實現針對性的記錄分析,并基于不同的情節內容,保障各項功能都可以基于時間邏輯的方式,進行針對性的排序。在這樣的分析模式下,往往可以很好的幫助信息使用者,對影片的實際情節進行價值以及效能方面的分析,并保障在實際的分析過程中,有著較高的價值與意義。
4 信息披露下的量化試驗
4.1 情節布局
在設定的情節表中可以發現,推動類的情節占據了大部分占比,其次是動作類的情節,最后則是情感類與結果類情節。因此,對于《非凡任務》而言,就是一部行動線較強的影片類型。在推動故事發展的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基于人物為驅動力。并且讓人物行動線性演繹的方式。在故事當中的推動類情節當中,對于情節的尋找占據了絕大部分,也相應的成為了該一個片的主題。
4.2 功能坐標
在情節功能表當中,發現本片當中的敘事學理論要素中,占據了十六種要素,同時基于功能發生的實際時間邏輯進行排列,可以呈現出一個較為完整的敘事篇章。這樣的敘事形式下,有著較為明顯的起承轉合。而在初始狀態交代人物關系、故事背景以及到最后的矛盾強化升級的流程中,都可以有著較為均衡的分布。而對于功能核心區域,主要是涉及到對反擊、觸發、考驗以及反應著四個環節的呈現。
進行規范化的功能敘事,可以很好的基于敘事關鍵性虛構功能圖式,實現提升影片的戲劇張力,同時也進一步的起到吸引受眾關注點,合理的設置出敘事選擇點。在這樣的設計模式下,有效利用功能作用,實現情節的良好鋪設。特別是對于全片而言,設置出了一個張力循環,同時詮釋了功能的因果敘事關系。在這樣的敘事模式下,也相應的滿足可當下功能效能方面的突出關系,也是一種將主旋律電影,轉向類型化影片的關鍵所在。
4.3 對照行業發展
在主旋律電影的類型化發展歷程中,歸根結底就是一種主旋律價值導向,加上對類型化敘事策略的分析與闡述。對于好萊塢類型片而言,經常長期的實踐,已經形成了一種穩定且統一的敘事方式,加上人們形成的視聽習慣,使得這樣的影片會取得良好的結果。
當下在進行影片情節模式的塑造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的實現情節推動,好萊塢往往會選擇樹立出清晰的正義與邪惡的二元對立關系,這樣就可以更加信息的伴隨著情節推進,形成基于戲劇性為主要的情節發展模式。同時,這樣的情節結構模式下,也并不會對藝術上的哲理性與思想深度造成影響。好萊塢類型片的設計中,往往要設計出合理的二元模式,以此契合矛盾的鋪墊。因此,在我國電影的發展歷程中,就可以模仿這樣的敘事方式,能夠利用較為清晰的邏輯關系,同時在高潮以及解決敘事流程中,都可以利用這樣的清晰邏輯關系,實現對觀眾的引導。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基于雙向記錄匯總表,以及對于情節功能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發現。在本片中的敘事基點,正是利用層層鋪墊的方式,逐步推動情節,以此形成扣人心弦的敘事方式。這樣的敘事方式,也成為了我國主旋律電影的敘事創新實踐,能夠拓展更多的敘事風格和敘事模式。
總結: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基于《非凡任務》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并基于計量學的角度出發,實現對當下電影的計量研究與分析,這樣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拓展我國當下主旋律電影的創作方式,并為觀眾呈現出更加精彩紛呈的情節,提升影片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民國新聞紀錄片倫理規制的歷史考察[J]. 白貴,康智. ?出版發行研究. 2019(12)
[2]“接活兒”的勞動:紀錄片自由職業者的人類學考察[J]. 豐瑞.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9(11)
[3]計量電影學的理論、方法與應用[J]. 楊世真. ?當代電影. 2019(11)
[4]關于“先鋒紀錄片”的四個問題[J]. 聶欣如. ?未來傳播. 2019(05)
[5]“紀錄片塑造國家形象”:觀念誤區與應對之道[J]. 陳一. ?中國電視. 2019(10)
[6]VR電影:一種新媒介的視聽經驗積累和類型生成[J]. 郭艷民,張寧. ?當代電影. 2019(10)
[7]交互紀錄片的類型與發展現狀[J]. 王家東. ?中國電視. 2019(09)
[8]新媒體背景下紀錄影像的技術敘事發展及工業美學批判[J]. 李智. ?當代電影. 2019(09)
[9]論文電影及其五種研究路徑[J]. 李洋. ?電影藝術. 2019(04)
[10]紀錄片“客觀性”之爭論[J]. 聶欣如.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3)
作者簡介:
郭美淳 女 2000.02.18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 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2019級本科生。
項目依托于《202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專項資金項目(重點培育項目)》項目名稱:“計量電影學視閾下愛國主義情節與電影斑圖形成研究” 項目編號:2021102001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