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針對一起生活鍋爐爆炸事故,通過調查取證,從筆錄、宏觀及微觀角度進行分析,找出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鍋爐;缺水;爆炸;魏氏體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 collection for a life boiler’s explosion accident,analyze from the record,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the main cause of the accident has been found out.
Key words:boiler;water shortage;explosion;wei orgnizes
2019年3月20日,連云港市某私人浴室內一臺型號為LSC0.75-0.4-AⅡ的立式沖天管蒸汽鍋爐,非法安裝且運行期間發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1人重傷,鍋爐房及周圍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現對這起事故進行分析。
1.鍋爐參數
鍋爐型號:LSC0.75-0.4-AⅡ
爐膽材料:20g
鍋殼材料:Q235B
2.事故調查及初步判定
經調查和查閱筆錄,鍋爐由浴室業主自己購買,未經許可安裝。安裝前后未通知當地監管部門,檢查機構未對安裝過程進行監督檢查。該浴室業主(人員甲)雇傭了無司爐工操作證人員(人員乙)進行鍋爐操作,爆炸日期為人員乙操作鍋爐的第一天。該臺鍋爐未辦理鍋爐使用登記證。
事故當日,人員乙發現事故鍋爐壓力表指針停在零位,乙便向人員甲反映此問題,人員甲讓人員乙多加煤,把爐火燒旺。人員乙加煤后接著向爐內給水,進水后過了大約3-4分鐘,人員乙發現爐門圈處開始向外漏汽,又跑離鍋爐房向人員甲反映此情況,隨后鍋爐發生了爆炸。
初步判定事故原因為鍋爐嚴重缺水后強行補水。由于溫差過大,會產生巨大的熱應力,而使設備損壞。同時,水遇到灼熱的金屬表面,大量蒸汽會瞬間蒸發,導致氣壓突然升高,極易造成爆炸事故。
3.事故現場
經現場勘查發現,事故現場二層的混凝土鍋爐房已坍塌(圖1),從爐門圈撕裂后的鍋爐鍋殼(圖2)向南飛離原鍋爐基礎34米,飛離的鍋爐鍋殼從母材處沿縱向撕裂,鍋爐內膽(圖3)從原鍋爐基礎向北位移7米。安全閥出現解列,閥芯與閥體銹死。事故現場周圍房屋、車輛等受到不同程損壞,方圓200米范圍內的建筑物門窗被損毀、玻璃被震碎。
4.原因分析
4.1鍋爐鍋殼上部封頭現場外觀檢查發現鋼板顏色已改變,封頭上部氧化現象嚴重,破裂斷口呈典型韌性斷口特征。焊縫部位金相照片顯示金相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有帶狀組織,且級別為1級。珠光體球化,球化級別評定為4級。證明鍋殼上部焊縫上部存在過燒現象。
4.2爐膽頂現場觀察發現鋼板顏色明顯改變。金相照片(圖7)顯示金相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發現有魏氏組織存在,珠光體輕度球化,鐵素體晶界存在著一些粒狀碳化物,球化級別評定為2級。證明爐膽頂存在明顯過熱、過燒現象。
4.3鍋爐鍋殼中部(圖8)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珠光體球化,球化級別評定為4級;爐膽中部(圖9)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發有魏氏組織存在。有明顯的帶狀組織,且級別為3級。珠光體輕度球化,球化級別評定為2級。證明鍋殼和內膽中部也存在明顯過熱現象。
4.4爐膽下部(圖10)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有魏氏組織存在。基體組織中珠光體呈帶狀分布,且級別為3級。珠光體輕度球化,球化級別評定為2級。
4.5現場發現鍋爐沖天管出現明顯過燒現象。
4.6鍋爐使用的安全閥(圖4、圖5)在爆炸事故中已嚴重損壞,現場勘查找到了安全閥的閥芯及上部調節彈簧裝置。通過現場查驗和解體檢查,發現閥芯與閥體已銹死,閥芯與閥體不能正常滑動。表明安全閥在事故發生時已失靈、無法正常開啟。
魏氏體組織是由于金屬在高溫過熱情況下,較快的冷卻而形成的[2]。可以判斷,該鍋爐在發生嚴重缺水時,爐膽(至少包含爐膽底部)受火焰和高溫直接加熱出現干燒過熱,再進水使金屬表面溫度急速冷卻,造成金屬組織變化,即產生魏氏體組織。魏氏體組織對材料性能的影響與其級別有關,出現0~2級魏氏體組織,不會降低鋼材的機械性能,只有4~5級粗大的魏氏體組織,會使材料的抗拉強度,沖擊韌性下降[1]。
以Q245材料為例,其抗拉強度在350~500℃的加熱區域降低明顯,出現蠕變現象。溫度越高,應力越大,蠕變速度越快。當溫度在500℃以上時,抗拉強度低于110MPa(圖11)[3]。
鍋爐嚴重缺水后再進水,冷水瞬間大量汽化,鍋爐內部壓力驟然升高快速超壓;爐膽內壁急速冷卻,產生溫差應力;爐膽在外壓作用下失穩,局部爐膽和爐膽頂向內凹陷,并在爐門圈焊縫處首先出現撕裂,進而造成鍋殼整體撕裂形成鍋爐爆炸事故。
5.結語
針對鍋爐爆炸事故,采用微觀和宏觀分析方法確定鍋爐爆炸事故的原因。通過對爐膽、鍋殼材料取樣進行金相檢驗,檢出有魏氏體組織存在,結合鍋爐操作人員對事件經過的描述筆錄,判斷鍋爐嚴重缺水后干燒過熱,然后注水使爐內瞬間汽化,造成快速超壓和鍋爐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單位違法經營、設備的非法使用和鍋爐操作人員的違規操作。
建議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加大宣傳和監管力度。充分發揮鍋爐制造單位、銷售單位和安裝單位的專業性,向使用單位交代清楚鍋爐使用環節應辦理的證件手續和注意事項,避免鍋爐使用單位因“不懂法”,造成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盲區,避免類似事故發生。
參考文獻:
[1]楊勝濤.淺談魏氏組織形成機理及對材料性能影響[J].河南科技,2014(07):76-77.
[2]李德忠.一起蒸汽鍋爐爆炸事故原因分析與預防措施[J].山東化工,2017,46(11):192-195.
[3]盛水平,程正米,陳海云,趙輝,劉新杭,許林滔.立式鍋爐爆炸機理試驗研究[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0,36(04):34-36.
作者簡介:
李飛(1971-),男、大學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及事故調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