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楠
摘要 :理性認識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發揮好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對實現新時期中國特色鄉村全面振興的優勢作用。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創造了有利條件,拓展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提供了強大的制度支持和更加豐富的資源支持。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對于全面振興鄉村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夯實產業基礎,創造生態宜居條件,提高鄉村文明水平,促進基層有效治理,加速實現共同富裕。
關鍵詞: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鄉村振興戰略;農村改革
農村集體經濟的創新發展一直受到政黨和國家的贊賞。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并實施農村振興戰略時,“整合和完善了農村基本管理制度,深化了農村集體所有制的改革,增強了農民和集體經濟。”提倡“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形式和新運作機制”的必要性。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上,強調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完善農村基本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新型集體經濟的發展,是習近平在各種情況下被反復強調的重要說明,也是習近平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1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科學意義和基本特征
(1)新農村集體經濟的科學意義
關于集體經濟的含義,根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的解釋,“基于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的經濟”。例如:中國農村地區集體經濟,供銷合作社和城市中的各種合作社經濟都是集體經濟的形式,股份合作經濟是建立在工人和工會的基礎上的,是工人的資本聯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產計劃、經營管理方式、收入分配等都由它來決定,城鄉地區各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這不僅解釋了集體經濟的含義,而且還解釋了集體經濟的主要形式。它不僅說明了集體經濟的特征,而且闡明了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事實表明,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壯大非常必要,其價值功能是多方面的。這不僅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而且吸收了社會分散的資金,增加了就業,緩解了社會就業矛盾,增加了國家公共積累和稅收。因此,是時候在農村振興戰略實施時代的背景下考慮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壯大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基本特征
學術界尚未就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影響達成共識,但是鑒于目前時代的形勢,應更好地理解農村集體經濟的影響。在回顧了黨的關于集體經濟發展的文件的有關聲明之后,發現應該從實踐的角度出發更好地理解農村集體經濟的新概念。這個概念反映了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基本農村管理制度的改進。新計劃經濟體制下傳統集體經濟與“舊制度安排”形成對比。新形勢下集體經濟的發展應著眼于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共建共享。時代的特征和時代的特征由時代的集體經濟表現出來。我們需要從一個新時代的歷史地位賦予地方集體經濟以新的歷史使命,并在實施地方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從其基本特征中理解和理解其科學含義。
基于學術界的觀點,本文認為新型集體經濟具有五個基本特征。首先,強調集體財產由成員共享,所有權關系更加清晰,并且每個成員的所有權都得到承認。受保護的資本出資形式包括貨幣,資源或實物,技術,知識產權,勞務折扣和其他形式,并且是單個量化的集體資產的一部分。第二是強調獨立成員的意愿。所有者的主權更加清晰,成員資格也得到了明確定義。第三是強調所有者和成員的平等權利和責任,組織和治理更加民主。第四,它強調各種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分配。分發系統更加靈活,并且側重于基于工作的分發和基于共享的分發的組合。第五,它強調要按照規則和法律獨立運作,并對自己的利益和損失負責。市場的主體地位更加明顯。政府只能通過制定政策來間接影響集體經濟組織的行為,而不再有權直接干預其內部事務。
2 新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壯大與促進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之間的內部聯系
新時代背景下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從工業,生態,社會,治理和民生五個方面提出了全面振興農村地區的一般要求。“豐富的產業,宜居的生態,文明的農村習俗,有效的治理,豐富的生活”對農村振興時代的深刻影響和追求也是整個農村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決定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準。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需要全面,詳細地重新審視這個一般要求,并開創新時期農村地區全面振興的新篇章。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村振興道路。在2018年3月的全國兩次會議上,當習近平參加山東代表團的審議時,重申了農村活化問題。綜上所述,農村振興的“四橫八柱”涵蓋了經濟振興,文化振興,社會治理創新和生態建設。促進農村地區全面振興是實施農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
實施農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三農”活動的總體出發點,是促進新時期“三農”合作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必不可少的條件。在對新時代的影響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基于城鄉空間結構的共生關系,在政府、社會和市場等多個主體要素的共同參與下,構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綜合路徑。促進實施本地振興戰略將是一種創新方式和選擇。在對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在這種經濟形式中,團體成員利用所有資源要素通過合作與聯盟實現協同發展。成員的協作意識不斷加強。資源要素分配的公平性以及利潤協調和整合的程度決定了他們的未來方向和發展前景。因此,合作發展的選擇已成為實施農村振興戰略和發展和發展新的農村集體經濟的共同概念和發展道路。從實用的角度來看,兩種開發方法的方向,協同發展的要求和選擇都是相同的。因此,雙方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決定市場的資源配置邏輯,并運用規則的思想和方法。與時俱進,推進制度創新。它有助于改善地方治理系統和能力的現代化,并確保提供強有力的機構支持。
3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壯大創造了有利條件。
為了促進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必要堅持系統思維,整體思維和協同發展理念,促進主題和目標的協同發展。整合發展,創新投融資機制,開放投融資渠道,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在促進實施農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全面推進農村“五合一”建設,優化生產要素配置,各種單位共同創新,運行機制的有效管理是新的。我的目標是,滿足農村集體經濟的宏觀經濟要求的發展和增長所需要的體制環境將改善其發展和增長所必需的基礎設施條件,消除阻礙主體進行合作創新和合作的制約因素。要素和市場的有序合作,以及公司的內在動力,積極培育公司的發展和增長,從而促進其高質量發展。
4 新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壯大,對促進農村全面振興起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全國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展順利,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實施過程中,本著真誠開展關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信息,精心規劃科學部署農村不僅得到了加強,而且農村集體經濟也得到了加強。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效地促進了地方振興戰略的一般要求的實施。發展和擴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的經濟實力和財力,這是農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 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32.
[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N].人民日報,20〗8-02-05⑴.
[3]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光明日報,2019-11 -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