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數字經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本文從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出發,客觀分析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增大,但也存在著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加強、城鄉數字經濟發展差距大、產業融合度不夠以及信息化管理模式落后于數字經濟發展的問題,本文從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撐體系、優化城鄉數字經濟發展布局、加快推進產業融合以及提升信息化管理模式方面出發,提出解決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的對策,促進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產業融合度;信息化管理
合肥都市圈作為長三角的五大都市圈之一,近年來,大力創新發展數字經濟,貫徹落實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和安徽省“數字江淮”的發展戰略,成為安徽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并成為長三角都市圈里創新能力強的代表性都市圈。為深入了解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本文通過設計電子問卷,并深入到都市圈內各地區有代表性的企業開展專題調研活動,與企業、研究機構、技術人員、一線職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全面了解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的基礎上,對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一、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建設數字中國,安徽省大力推進“寬帶安徽”、建設創新型省份,合肥都市圈作為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向好,創新發展始終貫穿合肥都市圈的發展,全球第一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全球最薄0.12毫米觸控玻璃都在合肥都市圈內產生。合肥都市圈內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在合肥都市圈內都有相當規模的增長。目前,合肥都市圈已經形成了以科大訊飛、京東方為代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數字經濟發展態勢。都市圈數字經濟對安徽省GDP的貢獻也不斷增高。同時,數字經濟發展在圈內各地區不均衡現象比較嚴重。受發展政策、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地理位置、產業結構等影響,都市圈內的合肥、蕪湖、蚌埠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以合肥為例,2019年合肥市數字經濟總量3727億元,占GDP的39.6%。2020年5月據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統計,合肥市位列《2019-2020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榜單第14位、省會第7位(分別高于GDP排名7位、2位),聚集了大數據、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裝備制造、健康醫療等重點領域。而經濟發展水平比較落后的縣城和農村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合肥都市圈的數字經濟發展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去探索和解決。
三、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研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總結出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仍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
1.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建設仍需加強。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數字經濟的速度和質量。合肥都市圈的基礎設施建設一直在加強,5G作為新基建的代表,是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2020年,合肥市新建5G基站8088個,累計建成近8600個,基本實現合肥市主城區、縣域城區連續覆蓋,部分重點區域深度覆蓋。但合肥都市圈內整體5G的覆蓋率還比較低,都市圈內的其他城市基本實現主城區的5G覆蓋,而除了主城區之外的地方以及農村地區基本上沒有實現5G的覆蓋,甚至在少數農村地區4G的覆蓋也沒有全實現。5G網絡的覆蓋率低,就不能滿足智能制造、線上經濟等對網絡傳輸高速度的要求。
2.城鄉數字經濟發展差距大。現階段合肥都市圈內的各城市的主城區、開發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均明顯高于各城市所統轄的縣域地區和農村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城市明顯領先于縣域和農村地區。2019年,根據《合肥市大數據企業認定管理辦法》,2019年度全市共474家企業認定為大數據企業,主要集中在蜀山區、廬陽區和高新區,合計248家,肥西縣和肥東縣合計6家。廬江縣的數字經濟布局還處于初級階段,全縣的互聯網信息基礎設施有待完善,企業數字化水平低。合肥都市圈內的其他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狀況與合肥市類似,縣域和農村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仍然很低,有些農村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還處于空白階段,城鄉數字經濟發展的差距大,需要不斷縮小城鄉數字經濟發展的鴻溝。
3.產業融合度不夠。實體經濟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需要加強,“互聯網+”的連接性沒有充分發揮。一是工業智能化程度偏低,智能工廠、智能產品較少,產品的需求和供給未能實現有效對接,個性化定制、柔性制造等商業新模式應用較少。二是“互聯網+現代農業”體系建設有待提升。農業生產的標準化、信息化和精準化水平還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農業的信息現代化水平需要提升。三是服務業的互聯網+應用程度較低,合肥都市圈內的服務業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服務效率偏低,個性化服務和定制服務等新模式有待提升。安徽省作為農業大省和消費大省,還沒有形成規模化、機械化的農業生產模式,現代服務業亟待發展,電子商務的交易規模也落后于互聯網消費大省。
4.信息化管理模式落后于數字經濟發展。當前,合肥都市圈內的智慧城市、電子政務、數字政府等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初具成效,都市圈內的各城市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升級數字基礎設施,打造數字社區生活體驗,豐富數字生活方式。這些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資源整合,并要實現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由于受到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的制約,系統之間的信息很難實現完全互聯互通,大量的數據資源很難實現有效共享,數據資源的價值沒有充分的挖掘,大數據的開發和使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一些地方和部門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還很低,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三、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的對策
1.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撐體系。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數字新基建。加快合肥都市圈內各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升級,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匯聚共享,構建全面、主動的信息安全防護,形成數字經濟發展的有效支撐體系(如圖1)。合肥都市圈近年來各城市都在積極布局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撐體系,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加大對新基建的投資力度,系統布局前沿行業和技術,打造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建設。尤其是新冠疫情以來,在線辦公,云服務、云商業便利生活,智能制造快速發展。合肥都市圈中各城市的新基建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涉及到縣域以及農村地區的新基建設施仍需進一步加快建設的步伐。合肥都市圈需要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進一步開放基建建設的領域,實現數據資源的匯聚共享,統一網絡安全管理,積極探索民營企業投資新基建,加快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新基建的建設步伐。
2.優化城鄉數字經濟發展布局。合肥都市圈城鄉數字經濟發展差距大,農村地區的數字經濟水平明顯落后于城市地區。推動合肥都市圈內數字經濟發展的合理布局,一是強化城鄉之間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互聯互通和信息資源的共享,促進數字資源要素在城鄉區域之間實現跨部門有序流動,實現數據資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農民的升級發展,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充分依托都市圈內各城市的自身優勢,積極支持合肥都市圈發展戰略。三是促進數字經濟的全面發展。面向農民實施素質提升工程,開展數字技能培訓,提升數字技能,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加強對農民工的職業能力、信息能力培訓,全面提升農村地區的數字經濟水平。
3.加快推進產業融合。加快推進智能制造的發展,合肥都市圈內的代表性企業京東方、科大訊飛、江淮汽車、六國化工等企業,積極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車間,培育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商業模式,開展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車間示范建設,推廣應用工業互聯網和工業機器人,加快實體經濟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皖企登云”,推動企業積極使用互聯網平臺,推動云平臺的建設,合理配置資源,降低企業成本。建設合肥都市圈數字平臺(如圖2),打造城市超腦和工業大腦,實現合肥都市圈內的能力資源共享開放,如AI能力、大數據能力、物聯網能力等能力的開放共享,優化提升合肥都市圈內的資源配置、企業運營效率、產品生產和管理效率,引導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探索合肥都市圈內企業創新生產、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及營銷模式等。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強化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各類創新主體協同合作。支持數字經濟企業運營模式創新。促進數字經濟企業商業模式、技術模式和金融模式創新。支持本土數字經濟企業針對細分市場,充分利用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特性,形成獨特商業模式,不斷改善用戶體驗,提升競爭力。深化“建芯固屏強終端”行動,加快推進“中國聲谷”建設,支持合肥創建“中國軟件名城”,打造我省經濟發展新引擎。
4.提升信息化管理模式。合肥都市圈內建立城鄉全覆蓋、功能完備的城市管理體系,建立市、縣、鄉三級聯動管理工作體系,建設城市數字管理系統,加強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在合肥都市圈內各領域的應用,推進城鄉一體化視頻資源監控體系建設,規范網絡秩序,落實網絡信息安全,實施“互聯網+監管”,對新產品、新業態進入市場實行適度的寬松政策,通過風險評估、網絡安全監控、網絡信息安全保護、信息預警等網絡安全制度,促進和保護信息的安全。數字技術覆蓋面不斷拓展,信息入社區、入村進戶,農村地區實現寬帶普及,智慧城市建設成果現象,實現交通、醫療、教育、環保、養老、就業、旅游等領域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建設智慧社區、智慧醫院、智慧校園等。提升都市圈內部的政務信息管理模式,建立合肥都市圈內的政務信息資源體系,實現政務信息的互聯互通,推動政務信息化建設,政務數據的共享開放。
四、總結
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的勢頭良好,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合肥都市圈協同一體化發展趨勢良好,都市圈內的各城市都有明確的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并圍繞合肥這個核心城市,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增強,但仍需要繼續夯實。合肥都市圈內的城鄉數字經濟發展差距比較大,需要優化城鄉數字經濟發展的布局,縮短城鄉數字經濟發展的鴻溝,加快推進產業融合度,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產業的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有效利用“大智移云物區”現代新興技術,實現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更高質量的發展,打造長三角乃至全中國都具有影響力的重要都市圈。
參考文獻:
[1]吳韜.習近平新時代數字經濟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02):5-11.
[2]劉奕豪.城市經濟圈建設的政策效應評估——以合肥經濟圈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17,31(07):15-20
[3]郭浩,宋文艷.合肥都市圈發展現狀及對策[J].城鄉建設,2019(03):25-27
[4]劉志彪,孔令池.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特征、問題及基本策略[J].安徽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3):137-147.
[5]國務院.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EB/OL].( 2016-06-01)[2018- 01-22].http: // www.Ndrc. gov.cn /zcfb / zcfbghwb /201606 / t20160603_806390. html.
[6]王敏.數字經濟背景下的合肥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21,23(02):135-138
[7]胡 艷,胡子文.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背景下合肥都市圈一體化水平研究[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21(1):36-46.
[8]劉 鑫.合肥都市圈功能定位構建初探[J].合肥學院學報,2018(6):5-9
作者簡介:王瑋(1981、6--),女,安徽桐城人,碩士,安徽新華學院財會與金融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財務、數字經濟。 ? ? ? ? ? ? ? ? ? ? ? ? ? ? ? ? ? ? ? ? 基金資助:2020年度安徽省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研究課題合肥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創新模式及實施路徑研究(2020CX063);安徽新華學院學科帶頭人培養項目(2018xxk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