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
摘要:當前,森林病蟲害對生態環境造成多維破壞,對其防治已成為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的重點工作。為推進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開展和防治效果的切實提升,應結合以往防治實踐、經驗和運用國外相關的先進防治思想、模式和 森林健康理念,生態化、綜合化、效率化、科學化對森林病蟲害進行防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林業生態環境建設。
關鍵詞:森林病蟲;防治工作;林業生態
引言
目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也是林業管理工作中非常關鍵的環節。一直以來,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被囊括在林業生態環境管理工作過程中。如果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無法有效落實,必定會給一些樹木的生長造成嚴重的傷害,使得大量的樹木無法存活,在一定程度上給長時間投入栽培成本、期望實現巨大成效以嚴重的打擊。因此,病蟲害防治工作對于保持樹木自身的生長、維護森林生態環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價值
1.1促進生物多樣化
病蟲害對森林資源的威脅巨大,不僅是因為病蟲害會影響樹木質量,導致樹木不能正常生長,而且病蟲害會影響森林環境的生態結構,影響生態平衡。尤其對于樹種結構比較單一的森林來說,一旦暴發病蟲害,非常有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林木大面積死亡,破壞森林區域內的生態結構。所以,對森林進行病蟲害防治有助于促進森林覆蓋區域內生物多樣化發展,讓當地的生態結構更加平衡、科學[1]。
1.2延緩水土流失
眾所周知,樹木通常有龐大的根系,這些根系能夠有效延緩水土流失。借助龐大根系的固土和蓄水作用,能夠保護我國土地資源。土地資源是我國重要的不可再生資源,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尤其對于一些山區,水土資源流失還有可能對當地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要想讓樹木發揮延緩水土流失的作用,一定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讓樹木健康成長,充分發揮穩定生態環境的作用。
1.3有利于維持林業生態系統平衡
近年來,森林系統當中林業病蟲害的種類和發生面積呈現逐年增多增大的趨勢,病蟲害一旦發生流行,如果不能夠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置,得不到有效的遏制,會迅速向著整個林區擴大蔓延。如果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前期得到有效的控制,則能夠有效縮短病蟲害的潛伏期,防止病蟲害的傳播蔓延。嚴格落實森林病蟲害防治機制,控制森林病蟲害的傳播范圍,可以大大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物群落的多樣性,保證整個生態系統平衡維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同發展。
2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自然環境的影響下,病蟲害的繁殖速度和傳播速度較快,增加了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難度,容易爆發大面積病蟲害。由于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亂砍亂伐現象普遍嚴重,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而森林生態系統失衡現象嚴重,很容易滋生病蟲害。而經常使用化學藥物來抗蟲,增加了害蟲的抗藥性,增加了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難度。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通過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等相關工作,有效提高林木質量,及時發現林業生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更具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提升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整體水平,有效維持當地生態環境的安全穩定[2]。
3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水平的措施和策略
3.1樹立責任意識,構建科學化防治體系
結合森林病蟲害防治實踐、經驗和國外防治管理模式,提升相關責任人的防治意識、責任意識,向構建科學化防治體系邁進。自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生追究制成立以來,國內有關部門就一直致力于其應用的可行性探索。因此,應構建一套科學的防治效率評價體系,通過不同地區年度森林病蟲害發生橫向對比和本地區年度森林病蟲害發生縱向對比,量化數據信息,為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生追究制的應用提供基礎。
3.2多種治理手段的運用
(1)化學防治
當前病蟲害防治最普遍的應用技術就是化學技術,主要通過噴灑化學藥劑實現防治目的。這種治理手段操作簡單、用時短、防治效果好,但由于實施過程中要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品,會對森林生態環境造成污染,長期使用也可能會使病蟲害產生耐藥性。因此,在運用化學措施時要選擇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的藥劑,保證除害的同時不會對森林生態產生過多影響。
(2)物理防治
主要采取人工方式,以人力捕捉、誘殺森林害蟲,殺滅土壤中或樹木根部的蟲卵,或在苗木的根系覆蓋塑料薄膜,防止害蟲的入侵。物理防治的操作簡單,對森林生態環境無污染,可長期應用于病蟲害防治工作,但開展的工作周期較長,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與時間,在實際工作中可與其他治理手段適當結合[3]。
(3)生物手段
森林系統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特征,不同的生物組成了森林系統的生物鏈,在這個生物鏈中,所有生物相互依存與制約。因此,可以考慮引進害蟲的天敵,對害蟲的生長和發展起到制約作用。生物手段是一種無污染的綠色治理技術,但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在引進時還要考慮生態系統平衡的問題,如果引進的數量過多,同樣會影響森林生態平衡,因此在應用生物手段時要統計好引進的數量。
3.3加大力度控制檢疫工作,避免病蟲害入侵
森林病蟲害防治方法中,對樹木進行檢疫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尤其我國很多地區的森林資源需要進口,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力度進行檢疫工作,確保入境的樹苗都沒有遭到病蟲害侵害。同時,檢疫人員還要對引入的新樹種進行檢查,保證新樹種能夠在我國的特定環境中健康生長。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對新樹種的生長環境進行評估,尤其對容易造成新樹種病蟲害集中暴發的因素進行分析,采取科學的方法切斷傳播途徑。
3.4及時更新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必須及時更新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而將現代化生物防治技術發揮到極致。在新技術應用取得成效的前提下,進行專門性的防治,不斷提高實際防治成效。另外,病蟲害防治新技術的運用,必須配置專業性的技術人員,強化技術人員對新技術的專業培訓和實踐運用,充分做好基礎理論知識,提高總體的病蟲害防治水平[4]。
3.5加大基層管理人員的培訓教育
主管部門應該進一步提高基層森林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專業認知,加強有效的宣傳和培訓。管理部門應該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分析本年度和以往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所取得的突出成果和存在的問題,并配合宣傳手冊,不斷提升整個基層工作隊伍的病蟲害預防意識,使廣大管理人員能夠充分認識到病蟲害防治與森林生態系統穩定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林業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結束語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形勢嚴峻的大背景下,要加強對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有效研究,要進一步探討引起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具體原因,構建完善的預警體系,積極發展生態林業,加大對林業病蟲害隊伍的有效建設,并制定科學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減少森林病蟲害發生流行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影響,保證林業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海玉.論森林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4,34(7):67.
[2]舒婷.探究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重要意義和防治方法[J].現代園藝,2019(10):19-20.
[3]桑杰草.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9,39(20):75-76
[4] 金亞榮.森林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21(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