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玉
摘要:從全國范圍來看,花生主要種植在遼寧、山東等地,每年可以生產出大量花生,有效滿足市場所需。對于農戶而言,他們希望花生可以在市場中賣到一個好價錢,這就需要提高花生的品質。注重對花生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探究,不斷優化栽培方法,建立起一套完善體系,不斷提高花生的品質和質量。
關鍵詞:花生;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1花生栽培的現狀
現今花生栽培技術還存在著不足之處,比如選種的方式落后、沒有科學的育種方式、缺少集約化管理、田間管理的方式不合理等問題。大多數種植戶在選種的過程中會挑選單一的品種,并且沒有對種子進行質量篩選,晚熟貪青的種子都混雜在健康的種子中。這些活力不足的種子極容易感染病蟲害,不能保持健康的生長狀態,造成花生的產量和質量嚴重下降。還有很多種植戶為了節約成本、節省人力財力,種植過程沒有應用科學合理方式,多數采用大規模播種,這導致播種的密度不均,給后續的管理工作帶來很多麻煩,浪費優質的種植土地。土地的分散讓種植不能進行集約化的管理,各個農戶都分散種植花生,無法進行大規模的生產種植,這種方式無法有效落實集約化管理,浪費大量的資源和人力財力,提高了種植成本。種植戶在田間管理上也不夠科學,現階段花生的種植模式都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種植,田間管理上也存在著更多不合理的地方,種植戶缺少合適的管理技術,沒有重視土壤的條件、化肥施用的方法等問題,無法給花生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
2新時代花生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2.1選地
花生對土地的要求雖然不是很嚴格,但隨著花生產量水平的提高,需要良好的土壤條件。一是注意不要重茬。二是要求土層深厚、疏松、排水、透氣。由于花生是深根作物,并具有與根瘤共生和果針入土結果等特點,故土層厚度最好在50cm以上,熟化耕作層30cm左右,上沙下壤、上松下實的土體最為理想。三是有適當含量的有機質和充足的鈣素,以便供給花生足夠的營養。四是土壤中性,以pH為5-8適宜。
2.2處理種子
第一,科學選種。要想提高花生質量及產量,就需科學選種。(1)在正規的地方購買花生種子,保證花生的良種率。選擇抗病、高產的品種,確保花生的健康成長;(2)分類播種,播種時將大小一致的花生同時播種,防止出現小苗發育較差及死亡的現象。第二,處理種子。需科學處理種子,具體做好以下3個方面的工作:(1)選擇適宜當地生育期及氣候條件的種子,保證花生的健康生長,達到高產效果;(2)剔除癟果、發霉的種子。一般在播種前10d,在晴天曬種,曬種需持續3d,這樣可提高花生發芽率,加快出苗,同時也能將種子上的病菌殺死;(3)剔除粒小、干癟的種子,選擇飽滿、色澤純正的種子。第三,拌種。拌種可提升花生種子活力,確保花生種子的抗病與抗旱能力。常用的拌種藥劑為鉬酸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辛硫磷乳劑等。具體選擇何種藥劑拌種要以當地實際情況而定,例如選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4%左右拌種。
2.3播種
目前多數地區的花生播種時間是比較早的,一般都是在4月中旬播種,4月之前的氣溫變化比較大,氣溫低會延長出苗時間,作物生長也不太整齊,苗期的病害也比較嚴重,進而導致花生的成長后期出現早衰的現象,這對花生的產量影響比較大。根據以往的種植經驗,地膜覆蓋的春花生,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是最佳播種的時間,此時進行播種,花生的一播全苗和出苗整齊、花生下針都比較一致,而且結果也比較集中,沒有扶果,花生的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爛果的比例大大降低,其品質得到大大的提升。對于夏花生而言,一般是在收獲小麥后,趁著土地的墑情還比較好的時候,鐵茬直接播種花生。但如果土地的墑情不太好的情況下就應該先造墑,然后再進行播種,并且播種的時間越早越好,爭取可以在6月中旬之前完成播種。夏花生采用的是鐵茬直接播種的方式,也就是平作的方式,可以選擇寬窄行種植或等距種植的形式。如果選擇的是寬窄行種植,那么寬行距應保持在60cm左右,窄行距為40cm左右,而如果采用等距種植,那么行距就需要保持在40-45cm之間。通常更多地選擇穴播的方式進行播種,當然機械化條件較好的地區也可以選擇播種效率更高的機械化播種。穴播時每個穴的點播數量為兩枚,點播后就進行覆土,然后再踏實。需要指出的是,夏花生的播種深度至少要達到5cm。
2.4田間管理
清棵。這是田間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花生出苗后,將幼苗根部的浮土扒出,讓兩片子葉外露,促第一對側枝早露,這樣才能保證正常生長,提高產量。通過對比發現,清棵的花生要比不清棵花生產量更高。中耕。第一次是在苗期進行,中耕不能過深,避免莖部有過多的土,對側枝發育產生不利影響。只需要對表土疏松,除掉雜草就可以。第二次在根瘤形成期進行,可以稍微深一點。第三次在花期進行,中耕要特別的小心,不能損傷到果針,否則會影響到產量。三次中耕時間、深度不一樣,保證每次中耕都符合要求。灌溉追肥。在花針期要追肥,保證今早發枝、開花。土壤要保持一定含水量,如果低于10%就要澆水,建議采用噴灌或者溝灌的方式,保證滿足花生的水分的需求。適當調控。花生在生育中后期,遭遇大雨天氣容易發生倒伏,導致花生減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要抓住時機調控,保證地上部莖葉可以繼續生長,這樣就不會發生倒伏,保證地下部莢果的正常發育。保葉防衰。花生到結莢期后,可以在葉面上噴灑2%-3%的過磷酸鈣水溶液。對于比較弱小的植株,可以噴灑1%的尿素,可以起到保葉防衰的作用。在結莢成熟時期,要時刻關注結果層土壤水分的變化,如果含水量高于12%就要進行排水,防止出現爛果的情況。
2.5適期收獲
收獲先查看花生葉色是否變黃,部分莖葉是否枯干。再查看花生下針情況,按照花生控制下針(AnM)栽培法。控制下針(AnM)栽培法是我國著名花生專家、萊陽農學院教授沈毓駿研究發明的一項花生栽培新技術。該技術是通過控制花生下胚軸的曝光時間和植株基部的大氣濕度,促進內源激素乙烯的產生,從而控制下胚軸的伸長和果針的入土時間,減少過熟果和空秕果,達到果多果飽、優質高產之目的。結果整齊,成熟一致,一般增產20%左右,高者可達35%,而且省工省力,也適于機械化操作,是花生栽培技術上的一項重大突破。采用地膜覆蓋栽培的花生,改常規栽培中的起壟筑畦覆膜為平地覆膜成畦,播種后在地膜表面的播種穴上,覆以5厘米高的錐形土堆,以延遲芽苗曝光時間,促使胚莖繼續伸長。這樣有利于通風散濕,降低植株基部空間的大氣濕度,同時加大果針與地表的距離,從而減慢果針的伸長速度,達到控制早期花下針結實的目的。在植株基部,直徑約為20厘米的膜面上,撒一層1厘米厚的細土,以助針入膜,增加結果數。收獲后要晾曬降水,促進后熟,提高籽實成熟度,實現增加產量的目標。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在農作物方面的需求,也不斷上漲,花生作為農作物的主要組成之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油料作物。為了實現花生的優質高產,需要對整個生長過程進行管理,在提供充足養分同時要積極防治病蟲害,避免產量受到影響。積極引入先進技術,促進花生栽培方式升級,對于產量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在花生種植中要善于總結經驗,特別是生長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加強控制,不斷提高產量,獲得更多收入。
參考文獻
[1]劉軟枝,李盼,胡延嶺,等.優質高產花生新品種鄭農花14號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20,(3):239,275.
[2]李江偉,李軍利,張玉紅.淺析花生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J].農業與技術,2020,40(6):91-92.
[3]劉兆娜,田樹飛,鄒曉霞,等.土壤緊實度對花生干物質積累和產量的影響[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6(1):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