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蕾 王傳鵬



立足于濟南市高質量發展分析框架,基于濟南市現實情況,構建包括經濟增長、創新驅動、結構優化、效率提升和人民幸福五個一級指標的三級濟南市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收集2011~2020年濟南市地區的相關數據,在濟南市高質量發展指數分析的基礎上,從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快結構優化升級、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三個方面提出提升濟南市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對策建議。
一、引言
當前,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經濟增長已由“高速”階段轉變為“高質量”階段,由追求規模和速度轉變為謀求質量和效益,從而推動經濟增長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由于不同城市所處地理區位不同、資源稟賦程度不同、政策側重不同,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情況也有較大差別,因此,應采取符合當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路徑。不僅如此,從理論上講,城市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明確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和評價指標。因此,本文以濟南市高質量發展評價為研究對象,在明確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要求的基礎上,構建濟南市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其進行測度,找出薄弱指標和優勢指標。
二、濟南市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指標體系
本文立足于濟南市高質量發展分析框架,基于濟南市現實情況,借鑒相關研究成果,構建包括經濟增長、創新驅動、結構優化、效率提升和人民幸福五個一級指標在內的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具體指標如下說明。
通過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規模來反映經濟增長。由于人口數量會對指標產生影響,這里將所有經濟增長下的具體指標進行平均化,如:人均GDP、人均固定資產投資額、人均經濟增長率等。
通過創新性成果數量和創新性投入量來反映創新驅動。這里同樣使用人均指標,創新性成果數量使用每萬人專利數量來衡量,創新性投入量則使用每萬人擁有科技人員數、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等指標。
通過財政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優化來反映結構優化。使用債務占地方經濟總量的比重表示映財政結構優化,使用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經濟的總量以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等指標來表示產業結構優化。
通過勞動生產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以及技術效率等指標反映效率的提升。使用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指標表示勞動生產率,使用地均產出率來表示土地效率,使用企業收入利潤和資產貢獻率來表示資本效率,使用能源利用率來表示技術效率。
通過社會保障、醫療設施建設、生活水平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等指標來反映人民幸福程度。使用基本養老保障支出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基本醫療保障支出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基本失業保障支出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等指標來表示社會保障程度;使用每萬人所擁有的醫療衛生床位數量和每萬人擁有的執業醫生數量來表示醫療設施建設;使用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支出等指標來反映人民生活水平;使用空氣質量、工業廢棄物綜合使用率、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以及居住綠化覆蓋率等指標來表示生態文明建設。
(二)指標計算方法
由于各指標單位不統一,有的量級較大,有的量級較小。因此,測算濟南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之前需要進行數據預處理工作。本文采用最小值-最大值標準化將數據標準化。對于正向指標,其公式為:新數據=(原始數據-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對于逆向指標,其公式為:新數據=(最大值-原始數據)/(最大值-最小值)。運用熵值法和層次分析法對高質量發展指標進行賦權,構建濟南市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三、濟南市高質量發展指數測算
本研究的對象是 2011—2020 年濟南市經濟發展質量,因而數據的選取緊緊圍繞經濟發展質量來進行,涉及的基礎數據主要來源于《濟南市市統計年鑒》(2011-2020)、《山東省統計年鑒》(20112020)、《中國統計年鑒》(2011-2020)、《濟南教育年鑒》(2011-2020)、《濟南環境統計年鑒》(2011-2020)、《濟南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等,對于部分指標個別年份的缺失數據,本研究采用移動平均法進行補齊。
2011年~2020年濟南市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長指標從46.5提高到83.3,增長了79.1%;該指數從2015年前的40—60區間水平升至2015年后的60—90區間水平。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實質性轉變。2011年~2020年濟南市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指標從56.2增長到了80.2,提升了42.7%,該指數呈現出持續上升的發展態勢。2011年~2020年深圳高質量發展結構優化指標從52.3升至82.1,提升了57%。2011年~2020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效率提高指標從53.1升至78.1,提升了47%。2011年~2020年深圳高質量發展人民幸福指標從41.2升至72.5,提升了76%,該指數呈現出持續上升的發展態勢。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測算可知,自2011年以來濟南市高質量發展進入新的水平階段,綜合體現出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協同統一。
(一)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提升原創能力
基礎研究是提升原創能力的根本途徑,只有大幅度地提高原創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濟南市的科技實力,進而增強濟南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濟南市可以從加大經費和人員投入方面入手提升原創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對研發企業和機構的財稅扶持,拓寬研發企業和機構的資金來源渠道。
(二)加快結構優化升級,提高質量和效益
濟南市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中結構優化指標數相對較低,因此為提高濟南市高質量發展水平,需要對濟南市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提高濟南市服務業的技術含量。濟南市可以給予高新技術企業及高端服務業機構實行稅收減免政策,同時注重建立扶持基金等優惠;也可以借鑒推廣北、上、廣、深等城市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模式,發揮協同效應,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發展。
(三)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高質量實現人民幸福
要滿足社會大眾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需求,濟南市就要積極發展高質量生活服務業,濟南市應該從供給數量加和供給質量方面入手。在提高生活服務業供給數量方面,濟南市可以適當放寬服務業企業市場準入條件,優化融資環境,引導不同形式的社會資本參與到生活性服務業建設中來。在提升供給質量方面,濟南市可加快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做大做精一批高質量的服務業企業,在高質量實現人民幸福上實現新的增長。
參考文獻
[1]原青青. 北京高質量發展測度與評價[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9.
[2]陳曉雪,時大紅.我國30多個省市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綜合評價及差異性研究,濟南大學學報,2019,29(4):100-112,160.
[3]胡晨沛,呂政.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測度研究與國際比較—基于全球35個國家的實證分析[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20,9:91-100.
[4]胡聯,沈鵬程.基于熵權-層次分析法的東部地區經濟活力評價[J].江漢大學 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7(3):80-88.
作者簡介
李春蕾(1987-),女,漢族,山東聊城,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評價理論
王傳鵬(1986-),男,漢族,山西陽泉,山東管理學院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為評價理論
【基金項目】2020年度濟南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濟南市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及提升路徑研究”( 課題編號: JNSK20C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