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偲喻
黨的十九大精神提出,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深入開展。加強做好此項審計,有效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能有效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下面分析研究對當前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認識、存在問題和解決措施。
一、認識和深刻理解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核心要義
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是領導干部在任期內,履行職責地依法對地區和本系統單位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及其有關活動應當履行的職責和義務,是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責任及其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審計。開展好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審計服務于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服務于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的體現是大勢所趨。做好干部離職審計有利于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問題,促進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
二、自然資源工作中常見的審計問題
(一)土地評估資產化問題。自然資源機構改革后,新的國家政策和措施必然需要深入學習,了解和掌握自然資源業務知識,國有自然資源產權歸屬不清問題。大量的國有土地以作價出資、入股的方式進入國有企業資產,政府與企業之間處置權和收益權劃定不明,國家的所有者權益沒有得到清晰體現的問題。
(二)項目用地程序不合法問題。政府為招商引資拉動經濟發展,企業項目在未辦理用地手續的情況下使用土地造成未批先用、未批先建問題。
(三)閑置土地處置問題。企業取得土地后,因資金不足無力承擔工程項目建設而造成的土地閑置問題是否處置到位的問題。
(四)用地審批問題。目前“土地財政”現象依然十分嚴重,土地依然是政府財政收入的“大頭”,政府為提高收益,多將商業、綠地、學校等用地調整為住宅用地,并提高響應的容積率、建筑高度等指標,這一做法是否有利于城市整體發展,是否損害市民合法權益。
(五)土地征收補償程序問題。征收土地是否按照《土地管理法》先期預公告使社會公眾知曉,并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后,組織有關部門與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等。
三、做好自然資源審計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一)做好自然資源審計工作的措施
1.認真學習和掌握自然資源領域專業知識,努力提升業務能力,分析研究審計中的難點問題。做好審計貫徹落實和執行土地管理法、房地產管理法、森林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決策部署是否有效;采取的配套措施的實施是否執行到位;是否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體現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等。
2.做好對部門做出的重大項目用地決策事項的審計。檢查是否在管理職責范圍內做出的重大項目用地決策具有合法且有利于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能夠節約集約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重點審計重要資源處置,重點項目審定,大額資金安排,重大土地利用突發事件處置等。
3.做好部門管理制度方面的審計。對自然資源工作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完整性。在與紀檢部門結合,檢查制度是否體現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大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在內容上是否涵蓋程序、執行和監督問責機制和責任追究等重要方面,是否具有廉政風險評估機制、廉政責任等工作機制。重點審計調整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國土空間開發管控、地籍管理、耕地保護、規劃審批、土地利用與審批、土地執法監察、土地批后監管、依法行政、錯案責任追究、廉政責任等制度機制運行情況。
4.做好部門集體重大決策后執行情況和效果的檢查。要著眼于對耕地保護、用地報批審批、土地利用、土地執法監察和房屋不動產登記等重要方面內容進行核實,檢查是否體現出對地方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等方面有實際效果,檢查決策執行結果的綜合效果。檢查分析因決策不當而導致投資項目效益低下、土地閑置浪費、違法用地建設制止不力破壞耕地、國有資產流失、生態環境損害等問題。
(二)做好自然資源審計工作的方法
拓寬審計思路,在審計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每個地方因地域不同,自然資源環境則不同,管理措施也都不盡相同,結合部門管理工作,通過查看部門所履行的職責,管理制度、財務收支情況,從開展的各項業務入手,審查是否將所有的收支都納入了賬內核算,查看有無不法經濟行為。
創新工作方法,要對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措施進行積極探索,建立大數據審計模式,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審計數據進行多維分析,構建審計數據系統和數字化審計平臺,擴大審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
加強部門聯合。建立與紀委監委、自然資源、發改委、人事、財政等部門的審計工作協調機制,發揮監督合力作用,了解其掌握的被審計部門及領導的經濟狀況和廉潔情況,共同解決審計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審計工作體現社會綜合效應,提高審計質量,推進深度和廣度。
建立整改問責機制。對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發現的各類問題,納入政府督查的重要工作內容,按照審計報告和被審計部門整改方案,按照整改時間節點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