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岳鑫
摘 要:伴隨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公布實施,肩負著重要的反腐敗任務,各級監察委員會作為反腐敗工作的專責機關,在行使國家監察職能的實踐中,如何將《監察法》與其他有關法律更有效的銜接,更高效的指導實際工作成為一項值得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監察法 刑事法律 銜接
2018 年3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的正式公布施行是國家反腐敗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國家監察工作進一步進入法治軌道,為建立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提供法治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三條規定:“各級監察委員會是行使國家監察職能的專責機關,依照本法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 ( 以下稱公職人員 ) 進行監察,調查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第十一條規定:“監察委員會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這兩條條文從宏觀層面表明各級監察委員會在進行調查公職人員的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的實務過程中,要注重《監察法》與“其他有關法律”的有效銜接,尤其強調要與刑事法律構建完整、協調、順暢的銜接體系。
一、《監察法》與刑事法律的相互關系
(一)《監察法》與《刑法》的相互關系
《監察法》與《刑法》分屬不同的部門法范疇,均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門,《監察法》聚焦調查、處置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活動,注重對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進行調查。刑法是規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罰)的法律規范。【1】《刑法》側重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其中在打擊職務犯罪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二者在查處職務犯罪方面相互配合,銜接貫通。
(二)《監察法》與《刑事訴訟法》的相互關系
伴隨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監察法》和《刑事訴訟法》在全面依法治國時代背景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監察法》為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提供堅強法治保障。《刑事訴訟法》完善與《監察法》的銜接機制,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撐。同時,《監察法》從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出發,從留置措施使用,個人隱私的保護,查封暫扣處置涉案財物及監察對象申訴控告等方面,充分保障被調查人的人身自由權利、生命健康權利,財產性權利以及救濟性權利。《刑事訴訟法》則在追訴程序、當事人訴訟權利以及審判機關的權力范圍方面充分體現人權保障價值。
二、《監察法》與刑事法律銜接存在的相關問題
(一)《監察法》與《刑法》銜接背景下監察對象與職務犯罪主體范圍不同
《監察法》為了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督全覆蓋的目的,將行使公共職權、履行公共職責的公職人員和有關人員作為監察機關監督檢察、審查調查的對象。按照《監察法》第十五條規定,公職人員的范圍包括以下六類:一是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機關、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委員會機關、民主黨派機關和工商業聯合會機關的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二是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三是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四是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五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六是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而《刑法》基于嚴厲懲治職務犯罪的目的,將國家工作人員定義為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作為確定職務犯罪具體罪名適用對象。按照《刑法》第九十三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包括以下四類:一是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二是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三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四是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綜上可知,《監察法》中的“公職人員”與《刑法》中的“國家工作人員”范圍不同,兩者內涵不完全相同。從而導致《刑法》關于職務犯罪適用的主體與《監察法》關于監察對象的規制范圍存在差異。
(二)《監察法》與《刑事訴訟法》銜接背景下關于立案的內涵不同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規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監察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經過初步核實,對監察對象涉嫌職務違法犯罪,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監察機關應當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辦理立案手續。” 綜上可知,國家深化監察體制改革后,我國刑事案件的職能管轄進行了重大調整,職務犯罪的調查權由監察機關行使,監察案件的立案轉化是監察程序銜接司法程序的重要環節。《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立案條件需要以有犯罪事實發生為前提,立案后,啟動偵查程序。而《監察法》規定的立案條件為監察機關經初步查明的部分職務違法、職務犯罪事實,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啟動立案調查程序,因此,刑事立案與監察立案屬于兩種不同的概念。監察立案既包括職務違紀違法的案件立案,又包括職務犯罪案件立案,而其中涉及職務違法案件的立案轉化銜接程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促進《監察法》與刑事法律順暢銜接的兩點思考
(一)厘清監察對象和職務犯罪主體的關系
《監察法》關于對監察對象的限定,既是對《刑法》關于國家工作人員定義的細化和補充,又是對《刑法》關于職務犯罪主體的完善。厘清兩者之間關系,明確二者之間的差異,監察機關在監察實踐中,從職務犯罪的偵查本質出發,對相關犯罪的認定,在遵循《監察法》和《刑法》法律原則的基礎上,以《刑法》涉及關于職務犯罪罪名為依托,確保兩法在監察對象和職務犯罪主體范圍內協調統一,避免出現監管空白。
(二)打破工作慣性,消解監察機關與刑事司法機關對程序規則的思維定勢
《監察法》和《刑事訴訟法》對各自分工和銜接都有明確的規定,做好兩法銜接,要認真掌握《監察法》和《刑事訴訟法》涉及證據規則、案件移送受理、審查起訴銜接及變更強制措施等規定。在新《刑事訴訟法》的修訂過程中,為進一步提升它與《監察法》的整體銜接力度,為更好的優化《監察法》的應用成效,有必要切實全面的突出刑事訴訟法的主體地位。【2】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克服思維定勢,打破工作慣性,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在監察程序與刑事訴訟程序銜接過程中,妥善處理不同管轄主體的競合關系,充分發揮檢查機關的法律監督作用,不斷探索和完善銜接協作溝通機制。
四、結語
全面深入把握《監察法》與刑事法律的內在關聯,深刻理解《監察法》與刑事法律背后的法治理念和制度安排,依托《監察法》與刑事法律有效銜接,完善監察機關與其他刑事司法機關協調機制,順暢高效對接,不斷提高依法懲治腐敗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明楷.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16.
【2】王沿琰,黃維智.監察辦案與審查起訴程序銜接問題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8(11):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