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楚楚
摘要:常言道,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幼兒園作為孩子們步入社會的“試用期”。幼兒園的教學生活是當前幼兒園教育觀里最為突出的話題。好的幼兒園應該被看作是一個“玩”的場所,而不是“學”的場所。對幼兒采取的初級教學對幼兒發揮著重要的啟發作用,而且這一過程應該是自由、自主、愉悅的。因此,幼兒園應該將兒童們較為感興趣的游戲活動加入到學前教育中來。此外,我國學前教育學博士虞永平學者認為并且提出來應該將幼兒園日常化、游戲化,無疑是對老舊教學方式的一種沖擊,我們也將積極響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實行幼兒課程游戲化,更好地發掘與激發每一個幼兒自身的個性特點。本文將對游戲在幼兒園生活當中的體現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幼兒教育 游戲 意義 注意點
引言:
幼兒教育和其他年齡階段的教育都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它們并不是由淺到深、由少到多的“先后關系”,而是由播種到耕耘,由量變到質變的“因果關系”。幼兒教育的任務是啟蒙,是一個快樂的過程,并不是灌注散碎的簡單知識的階段。我們應跳開以往育兒的觀念,在過去的課程基礎上,提升改造,建立起游戲化課程。課程游戲化就是要求使得幼兒園的教育更加符合幼兒的發展狀況,使課堂的呈現變得更加活靈活現、有內涵以及樂趣化。游戲要適合幼兒,課程設置的游戲化必須要讓游戲特征符合兒童發展的階段特點,課程設置不僅要符合兒童需求,但這并不代表要將幼兒教育變得和小學已經將來一致化。幼兒園的教育資源必須要具備活靈活現的特征,切記不能一成不變;游戲環節里所用的設備原料應該具備多種多樣多彩的特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兒童的游戲激情。幼兒園開展的課程就要做到將兒童使自身的注意力全部主動投入到游戲當中,潛移默化的提高他們的能力。
一.游戲活動的意義
眾所周知,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處于幼兒時期的孩童每天的任務是基本生活行為和游戲,且游戲時間最多,這也就是為什么說人們的童年是快樂的。有時候基本生活行為會在游戲玩耍中完成,比如:不愛吃飯的孩子,我們可以利用游戲來激發其吃飯的動力。針對幼兒所開展的游戲有別于其他年齡階段的娛樂,且游戲對于幼兒的當前和未來都發揮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游戲作為幼兒日常行為里必不可少的組成元素,其代表著幼兒生活的多姿多彩、身心的自由健康、情感的自然流露。多種多樣的游戲形式能夠在提升幼兒身心素質,養成優秀品格的同時擴增幼兒的知識儲備量、有助于其邏輯思維的建立,從而使得幼兒的心智逐步完善。幼兒在娛樂放松環境中,各方面通常表現的較為活躍,占據游戲的主導地位。這樣幼兒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發掘自身的潛在能力。寓教于樂,是幼兒自身能動性的表現和老師的正確引領,是幼兒游戲活動組織的核心目標,在樂中增長知識,讓無聊的知識轉化為兒童感興趣的事物,盡可能讓幼兒完全接受所學知識。因此這也需要在游戲活動組織時,要依據幼兒各階段自身的實況來進行規劃,讓幼兒在開心氛圍中學習,激發并提升幼兒對接納新型事物或知識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幼兒對學習的濃厚興趣,使幼兒處于歡樂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從而實現真正的寓教于樂。
二.游戲活動的要點
1.充分激發幼兒的游戲精神
根據《指南》與《綱要》的方向,為了使幼兒園所開展的課程越發完備,同時充分展現游戲精神。首先,我們要領會游戲所具備的含義與精神,在積極響應《指南》的進程里思索來開展課程的游戲化。幼兒教育游戲化的不斷深入應該把《指南》當做基礎來淺析生活、游戲、活動、經驗存在的聯系之處。在深究幼兒園所開展的游戲化課程時,老師的關注點應在幼兒們的自主性、興趣性、以及制作性上。幼兒在獲得相應的的自主性、興趣度、制作度便得以調動自身積極性,從而幼兒能為真正的成為教育過程里的中心,進而在學習當中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比如,有些幼兒園開展的三人五足行,這一游戲旨在訓練幼兒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根據游戲名稱可知在游戲開展前應該將幼兒進行三三組合,但是游戲規則是3人站一排,站在兩側的兒童作為幫手,中間的兒童一只腳觸底,另一只腳放在兩旁兒童想拉的胳膊上,中間人的雙臂放在兩個伙伴的肩膀上,在游戲開始后,兩旁的人扶著中間的伙伴向前進,最先到達終點的隊伍獲勝。在這一游戲當中可以培養幼兒的競爭與合作精神。總之,通過輕松愉快的游戲可以激發幼兒的潛在幼兒精神,對幼兒人格的完善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此外,深析問題,積極鼓舞幼兒臆想。幼兒具有十足的好奇心,這使得幼兒對身邊周圍的事物充滿的探索的欲望,同時具有奇特的遐想能力,然而幼兒的遐想思想可能難以表現出來。因此就需要老師改善教學形式,深入探究,以便于提高游戲活動的科學性。注重對幼兒師有關游戲活動組織方面的能力培養,為其們提供能力提升的契機。同時要提升各階段老師相互進行教學研究探討的力度,積極倡導組織者發揮引領作用,充分運用教研機會,針對每個游戲活動的目的、作用、籌備、組建等開展深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老師合理掌握有組織的技巧。
2.發揮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導作用
課程游戲化并不只是說說而已,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倡導課程游戲化,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師放不下講解與說理,會不自覺地介入干擾到孩子們的游戲。虞永平教授曾說,兒童的發展是衡量課程游戲化的根本,兒童的發展源于兒童的學習。我們作為教師,不應刻意規定兒童靜聽端坐,而是鼓勵兒童動用多種感官,提高孩子的專注度,并且認可兒童的興趣行為。我們需要支持、引導并激發兒童的學習,不斷地為兒童們的學習改造環境、創造條件。講解有多好并不是幼兒園教師的主要作用與責任,教師的備課更不應該是死板教條的寫講稿。學前教育就要根據兒童的需要、興趣和活動實際,制定行動方案,為兒童們的活動做好對應的條件提供。在隨著課程游戲化改革的推進,有很多地區的幼兒園都開始進行一切改革,如改造室內外環境,重視資源利用等。其實,課程游戲化不只是關注外在的區域或者場地的活動,甚至是課程資源有沒有被充分的利用與挖掘。這些都只是課程游戲化的外在條件,我們真正應該去做的是要轉變觀念,要有目標意識,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關注兒童的發展,在改造環境的同時,關注活動組織是否到位,考慮兒童們真正的需要和興趣。
3.充分體現老師的引領作用
在老師的輔助指引下,幼兒可以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激發幼兒接觸新鮮事物。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幫助學生在發掘問題、表達疑惑、處理障礙、獲得結果的每一階段都體現寓教于樂的作用,從而讓幼兒對增長的見識更加牢記于心。所以,課程游戲化的整改以及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靜下心來好好觀察,對有需求指導的兒童,要耐心幫助解決問題,而不只是習慣性的話語指導。兒童是富有創造力的,我們應該多花點時間去觀察他們,他們往往會帶給我們很多的意想不到,兒童們創造性的舉動與智慧是令我們驚訝和贊嘆的。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新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也要關注活動的挑戰性,關注材料的層次性,要讓兒童們不斷深入持續地活動,學會自己不斷地獲取新的經驗。比如:有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遇到問題時,老師要以朋友的姿態,詢問幼兒的問題,討論其觀點,然后老師可以提出相應的合理建議,但這些建議是具有引導性的,引導幼兒進行思維發散,自行解決困難。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老師要在游戲活動開設初期為學生創建多姿多彩活動形式和輕松自在的游戲空間,同時老師要在游戲活動進行中擁有積極的情緒,確保自己的情緒不會干擾到幼兒的游戲體驗。輕松自在的游戲氛圍不僅會使得幼兒游戲活動的順利進行,最重要的是讓幼兒的身心獲得極大的提升。日常生活是幼兒知識的來源,幼兒能夠在社會環境中獲得相應能力的提升。老師擔任氛圍的營造者,應該為幼兒提供輕松自由的娛樂環境,同時還要為幼兒選購合理的游戲器材,在此基礎上幼兒才可能獲得多種多樣的選擇。
4.營造優良的游戲氛圍
需要根據幼兒各個階段發展的特征來創建與其相適應游戲活動空間氛圍,比如對于小班游戲活動氛圍的營造,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圖畫進行裝飾,以此來提高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讓幼兒對游戲步驟具有相應的了解,從而讓其以圖畫為依據學習游戲規則與步驟。這就需要老師在設計游戲時要在墻壁上利用生動有趣的步驟圖像,以此來教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游戲環節。對于減少幼兒們在游戲過程當中的出現的問題,可以在墻壁上張貼與游戲規則有關的圖像,以此來提醒幼兒在認真遵循游戲規則。特別是要在墻壁上張貼一些基本的游戲規則有關的圖片,同時可以將文字適當的添加到圖片當中,運用圖文并茂形式來幫助幼兒形成良好有序的游戲意識,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少游戲意外事故的發生。總之,營造優良的游戲活動開展氛圍不但有助于幼兒優良關系習慣的養成,而且還有助于讓幼兒感受到這種氛圍中的自在與歡樂。這也使得幼兒成為幼兒教育的主體,有助于其自覺提高各方面素養意識的形成。課程游戲化不僅是只是關注樂趣,更多的是要日常化,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具有制定相應的情景。游戲同樣需要過程的存在,在這一過程中包含了許多經驗,只是在表達方式上,會有很多的不同。處于小班的幼兒們,對于事物都具有相應的摸索欲望,基于此特征,我們可以為其提升游戲活動的樂趣來幫助幼兒形成優良的游戲意識。這就需要老師拓展其教學手段,采用講故事唱兒歌的方式對幼兒采取身體素質培養教導。同是老師可以在墻上方粘貼游戲規則圖畫,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幼兒依據示意圖的步驟將游戲基本環節到位同時還可以節約游戲時間。久而久之,幼兒在歡樂的歌曲和生動的圖像帶領下,不僅養成了正確游戲的意識,同時還具備了相應的游戲基本規則知識,對提升幼兒的各方面素質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此外,老師可以在歡喜室內安裝攝影設備,對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各種行為進行記錄。然后利用影像回播的方式讓學生觀看其們在游戲活動中的表現,讓其們自行觀察自身做法的正確之處與錯誤之處,這樣可以讓幼兒形成對自我不足,進行彌補的意識。同時還可以根據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發生的事情,倡導幼兒以演出的形式來回顧這些事件的發生,同時需要老師將關系活動開展的目標引入到表演當中,從而使得邏輯性的知識易于被幼兒內化于心。對于幼兒所具有的身心特征來說,以表演回顧的形式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為出發點,可以很好的改善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從而提升幼兒教育的教學質量。
三、結語
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改善幼兒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質量,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目標。針對幼兒的游戲評價進行論述,將有助于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完善。幼兒游戲評價形式的多樣化,使得老師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經驗。特別是要采取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能夠很好的提升幼兒游戲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春燕.以游戲精神實現教學與游戲的融合.教育理論與實踐[J].2002(12).
[2]華愛華.活動區材料的投放方式與幼兒行為與發展的關系.幼兒教育[J].2008(08).
[3]董素芳.結構游戲材料的投放方式對兒童結構游戲行為[D].2007.
[4]劉焱.李霞.朱麗梅,幼兒園表演游戲現狀的調查研究.學前教育研究[J].2003.
[5]劉芳.玉溪市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情況的調查與思考.玉溪師范學院學報[J].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