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健詞
摘要:新課標指出,高中語文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課程的內容和結構;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價值的同時,充分發揮語文課程促進學生發展的獨特功能;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同時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021年浙江省高中語文教材進行了更換,統一更換成部編版教材,這就提醒我們一線語文教學老師去思考教材更換的背后的語文教師角色轉變、教學主體轉變和教學方式和手段轉變這一系列問題。
關鍵詞:教學角色主體方式手段
一、“教”“學”角色轉變
隨著時代的變革,課程的改革,語文教師的角色也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地轉變。從“講師”到“演員”“導演”,現在在新理念的推動下,老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策劃者和合作者。
講師,指“擅講之師,他們因口才出類拔粹而著稱,以講解到位而自豪,然而學生不一定能得到能力的培養。講師角色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能力培養。演員,指教師不再只是講,而是有講有演或者以表演為主。教師的表演往往也可以引發學生的喜愛和模仿,誘發學生某些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行為。但在眾星捧月式的課堂上,教師是月亮學生是星,學生仍然比較缺少展示才華、彰顯自我的機會。導演,指教師“演而優則導”,去培養更多的好演員,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較充分的發展,講學生推上舞臺,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諧統一。新時代、新理念、期待新的角色——策劃者和合作者,策劃著是教師隱性的工作狀態,合作者是教師顯性的工作狀態,分別指以扶助學生主動發長為己任,以過程和方法的考察為重點。通過對教育教學行為的精心策劃,幫助學生盡可能發展到應該達到的最好水平和最佳狀態。合作者理應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領路的朋友,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提高人文素養、審美能力、合作意識等,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
二、“教”“學”主體轉變
語文教師應,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語文教師應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輸出者,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就是教師“單向輸出”和學生“被動接受”的關系。這樣重視了對“經”的傳授,忽視了“人”的發展。新的教學改革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呼喚人的主體精神,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身心發展、潛能的開發,而教師本人則轉為組織和引導學生的朋友。
具體表現為:(1)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的轉變,一個人的智能體現于他的活動之中,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操作能力等,以及培養學生的求知意、興趣等,必須通過學生相應的主體活動來進行。因此,學習側重的是學生的主體參與,教師則既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學習方法的指導者——揭示規律、點撥思路和提示方向。(2)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所謂重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暴露知識的思維過程,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既長知識,又增才干。(3)由統一性的教育者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者,傳統的教學強調預設和封閉,師生的創造性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新課程要求鼓勵師生互動總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既定的要求。
三、“教”“學”方式、手段轉變
有了新觀念的引領,語文教師在教學方式和手段上,學生在學習方式和手段上也應該有相應的變化。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學”的自主性、合作和趣味性。(1)學習方式的轉變,新課程改革強調發現學習,研究學習,探究學習。這些學習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即: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課堂上教師還是滔滔不絕地講,學生死氣沉沉地聽;教師接二連三地問,學生斷斷續續地答。如此,是不能落實新課標的。教師應該主動引導學生的主體參與,并要求教師本身適應終身教育的教學。(2)教學手段的轉變,現代教學呼喚著教學手段的改革。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注意根據課文不同的文體特征選用不同的電教媒體進行組合,力求達到最佳效果。講授記敘文、散文、戲劇、詩歌單元適合運用錄像帶、VCD、圖片,創設一定的情境,運用聲音、圖像結合,將抽象的文字演化為形象可感的畫面、音樂、朗誦,使學生直觀地感受所要接觸的文字信息,從而享受到文學藝術的美,激發他們對美的追求。(3)聽課方式的轉變,過去的一些老師在備課時,往往只考慮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學生。在上課時,也主要是沿著自己的教學思路去“引導”學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學愿望將學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忽視了學生自己探索、領悟和感受的過程。新課程改革強調一種互動的師生關系,即由“學生傾聽教師”轉變為“教師傾聽學生”。通過傾聽學生,發現學生理解掌握的程度。傾聽既是知識交流,也是心靈的契合與溝通。傾聽受教育者的聲音是教師的道德責任。
時代滾滾向前,觀念和科技手段的更新也隨著時代的步伐加快。語文老師應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按照具體條件和學生的需求,有選擇地、創造性地設計和實施課程,開發利用各方面的課程資源,建立互補互動的資源網絡,發展教師的教學個性和業務特長,根據時代的需要建設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體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
[2]《新課改后,高中語文課堂需要怎樣的教師》吳玉仙